湘西世界之最(卓雅:用镜头呈现沈从文的湘西世
文/石 健 图/ 卓 雅
为了用镜头记录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女摄影家卓雅倾注大半生精力与心血,并以卓越的作品、坚定的意志、深厚的情怀、传奇般的创作历程,引人注目,令人钦佩。
卓雅数十年如一日跋涉在湘西大地上,用镜头呈现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用镜头凝固渐行渐远的湘西风景,,她被誉为“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本图由 卓 雅 提供
在湘西四十余年的拍摄创作中,卓雅经历了小船进水、庙中投宿、深夜爬车,甚至急性胰腺炎发作、被同伴抬下山寨送往医院急救等惊险情节。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热爱与执著,都曾付出汗水与热血。
一
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又与我那么相近。(摘自沈从文《湘行散记》)
卓雅,祖籍湖南怀化洪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一级摄影师,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授予“国际妇女”称号,被湘西州凤凰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曾举办“卓雅摄影作品展”,出版《卓雅摄影作品集》《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和他的湘西》《黄永玉和他的湘西》等摄影作品集。
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摘自沈从文《湘行散记》)
本世纪初,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卓雅的《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卓雅从《沈从文文集》《沈从文别集》中精心挑选出最经典、最能体现沈从文先生优美文风、最具湘西风情、最能与自己摄影作品画面意境形成诠释与演绎的文字片段,又从自己数十年如一日行走湘西、拍摄湘西所集存的万余幅作品中,挑选出三百余幅,混搭文字,形成图文互补、互证、互相诠释演绎的绝佳效果。卓雅根据文字与图片的题材、主题进行了整理、归纳、综合,特意选用沈从文先生数篇文章标题作为《沈从文和他的湘西》摄影集每一章节、每一主题的标题,如《我所生长的地方》《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长河》《边城》《街·市集》《水手们》《女人》《人与地》,依循他的文字聚焦并歌咏了湘西边城、长河、水手、女性等主题。
2011年,岳麓书社又再版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
有时那一天正当附近十里二十里苗乡场集,就空了两只手跑到那地方去,玩一个半天。(摘自沈从文《从文自传》)
知名书籍设计师袁银昌负责这两次出版的整体设计。其设计既有厚重的历史感、质朴的乡土味,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感,诸多元素与美融汇交织在一起。
2004年,《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在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国国家图书馆等联合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来自中国的“世界最美的书”。2005年,全英文版《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在全球十几万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获得出版界的最高荣誉——“富兰克林”奖。
二
2010年,岳麓书社出版了卓雅“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书。该系列书精选沈从文先生关于湘西的作品《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湘行书简》《往事》《新与旧》《卒伍》《丈夫》《萧萧》《阿黑小史》《押寨夫人》《月下小景》十四本、共一百二十余万字,并且精心整理挑选出千余幅照片,经悉心编辑而成。这套将深情的文字语言与奇美的视觉语言完美糅合的系列书,一经问世,受到沈从文书迷和摄影迷们的喜爱,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知识与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摘自沈从文《从文自传》)
不仅仅是以上两种,包括《黄永玉和他的湘西》等在内的摄影集和摄影展,每一页都有精美的画面,每一页都有隽永的文字,“图文并茂”在卓雅的摄影集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演绎。走进卓雅的作品,会调动起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获得文字阅读与图像观看的快感,很难说清到底是沈从文的文字深化了卓雅的影像、拓展了思考的空间,还是卓雅的影像形象化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扩张了想象的空间,,两者的融合如同血水相融,天衣无缝,珠联璧合。诚如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沈以澄所说“沈从文在湘西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通过摄影家卓雅的镜头,再现在读者面前,确实赏心悦目。”
三
如果说沈从文先生用他的文字呈现了湘西山水的自然之美、民俗风情的奇异之美、人情人性的质朴醇厚之美,那么卓雅则通过镜头再现了沈从文笔下这片土地的所有美。这片古老的土地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现代科技的入侵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湘西大地上曾经的风景、风俗、风物、风情渐行渐远,而卓雅心怀对沈从文先生的深深崇敬、坚定追随,以及对摄影艺术的执著追求、对湘西大地“第二故乡”般的热爱,用镜头定格了曾经的诗意岁月、凝固了往昔的古老文明,不仅生动再现了沈从文先生文字中神秘多彩的湘西画卷,更使得一幅幅正在消逝的地理人文图景跃然于永恒的纸页间,它们给我们以及无数后人搭建起一座通往诗意湘西、古老文明的桥梁,从而牢记民族的记忆,明晰我们的坐标,明确未来的方向和道路。这正是包括摄影、文学在内的一切艺术的终极意义。
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摘自沈从文《边城》)
卓雅的湘西影像构建了湘西这片边地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不仅具有艺术创作之美,而且对湘西如何应对现代化、科技化、城镇化冲击,保护生态环境,赓续文化传统和古老文明进行了深刻思考,兼备真实的记录与严肃的纪实的双重功能与意义。,卓雅以她杰出的湘西题材创作,被誉为“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四
卓雅第一次来湘西是在1979年,此行并非为了摄影,而是参加一个美术培训班。她说自己“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被它的魔力所征服”,无论自己怎样拼命地写生、作画,都有画不过来的急迫感。于是,后来干脆用手中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方便回去后慢慢看。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摘自沈从文《边城》)
1981年底的一天,卓雅在长沙五一路书店偶遇一本《沈从文散文选》,买回家后一口气读下来,不忍掩卷。从此,她爱上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也爱上了沈从文先生文字里的湘西,那些“美丽清新而又沉忧隐痛的文字和意境”,深深地震撼着她、感动着她。在对沈从文作品进行大量深入地阅读后,卓雅迸出了一个想法——即用摄影的形式表现他笔底的湘西。于是,她独自背上摄影包,带上沈从文先生的著作,离开长沙,来到湘西。当她租一条小船,顺沅水而下沿途拍摄时,感觉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山山水水如一幅青绿长卷在我眼前徐徐而过,我人生的画卷也由此而展开”。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摘自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二十年时间里,卓雅用镜头追寻沈从文先生笔触点染过的湘西,先后几十次到凤凰、吉首、永顺、泸溪、保靖、大庸(今张家界)、沅陵、桃源、辰溪等县市,六次到川、黔、鄂边区,拍摄了一万多幅照片。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她用镜头看湘西,也逐渐懂得沈从文笔下湘西故事清新背后的热情、朴实背后的忧伤。在行走中,她更加了解这位文学大家、文化大师的悲欢哀乐。
五
本世纪这二十年,卓雅更是怀着使命与责任行走在湘西大地上。她清醒地看到,历史的传承、山河的变迁是摆在每个民族和每个时代面前无法逃避的课题,但她自己要争取各种机会,用手中的镜头“与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抢速度,与日新月异的居民生存方式抢时间”,尽力而为将“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的原貌,呈现在今人以及后人面前,让人们去感受、思考、掂量、判断,以此为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作证”。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摘自沈从文《边城》)
一切好的艺术作品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情感的产物;是艺术形式本身,也是诗画,卓雅的湘西影像就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当黄永玉最初看到她的摄影作品时,说自己“连眉毛都差点睁脱了,竟然是这么严肃而深情的东西”。他对卓雅说“苦心了!这是一种对沈从文作品的重要的演绎,就好像作曲家的作品让后几代的乐队指挥演绎一样,令后代人得以蒙受光耀和福祉。”
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摘自沈从文《从文自传》)
面对成就与荣誉,卓雅说“我只是想为沈从文先生做点事,并用镜头保留湘西逐渐消亡的生活方式和古老文明。”
黄永玉先生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序言中,对卓雅的创作评价道“……卓雅重掀波澜的意义就在这里,我趣怪网希望有心人顺着这个有趣的命题多为永恒的湘西做点文章。”
“你走得足够近,才能拍得足够好”——这正是摄影艺术家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高尚与伟大之处。
纪念沈从文120周年诞辰专题报道
总策划田应明
策 划周胜军 石 健
执行策划彭 宁 欧阳仕君 张 谨 吴 刚
向培东 田 华 吴正凯
田 浩 施雨润苗 龙俊玉
学术顾问田茂军 李端生
何小平 彭继媛
吉尼斯世界纪录
- S.H.E.遭疯狂男人现场拆台吓呆了 Selina保护林宥嘉
- 林熙蕾老公送爱玛仕林熙蕾的个人资料 林熙蕾
- 连姆·尼森冷血追击9月上映_父爱深沉热血复仇故
- 单眼皮眼线液的画法
- 千古之谜:埃及艳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呼和浩特陈兴国:他的故事与影响力如何
- 李斯羽现在男友?2025-06-12这一天的快乐大本营
- 荒艺术表现方式解读:内涵外延概览与理解角度
- 京东员工纷纷离职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 琼瑶电影燃烧吧火鸟
- 艾尔之光私服,如何安全进入并体验游戏
- 北京电子产品采购批发指南
- 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动物-山魈(外形奇特的它们身长
-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瞬间你错过了吗
- 马勒戈壁第一季:如何未知世界的神秘魅力
- 中山市镇:生活指南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