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世界之最(河池党史之最)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1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始终铭记历史的重要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铭记历史。唯有深刻铭记历史、正确看待历史,我们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的任务、攻克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我们深切缅怀曾经在河池这片红色热土上战斗过的革命先辈,以他们的光荣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五四运动后河池市最早的革命同盟

——改造东兰同志会

1921年,韦拔群受革命思想影响,开始领导东兰各族人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斗争,从而揭开了右江农民运动的序幕。

韦拔群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是从组织革命“同盟会”开始的。1921年9月,韦拔群回到东兰后,目睹人民的疾苦,义愤填膺。他立下雄心壮志,决心组织革命力量,推翻封建统治,消灭反动派,拯救受苦受难的农民。到家没几天,他就联络陈伯民、牙苏民、黄大权、韦命周、黄树林、陈毓藻、陆树兰、韦午元、梁士书、韦钟等10多名进步青年,在家乡武篆东里屯举行革命同盟,组织成立“改造东兰同志会”,并以“广西不得了”和“实行国民革命”为题,上街演说,宣传发动群众,明确提出“反对军阀,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土豪劣绅,改造东兰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以谋求东兰农民的解放,率先在右江地区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这是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池最早建立的革命同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池市最早的农民武装斗争——三打东兰县城

“三打东兰城”是韦拔群开展农民运动早期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次武装斗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池最早的农民武装斗争。1923年6月,韦拔群在武篆召集农民“公民会”领导骨干黄大权、陈伯民、黄榜呈、黄榜巍、牙苏民、覃孔贤等在东里村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攻打东兰县城,并对起义的军事行动作了具体部署。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1923年6月30日晚,韦拔群率领400多名农军,兵分四路攻打东兰县城,韦拔群为总指挥。7月1日拂晓各路农军发起攻城。县衙门警卫队和团总韦龙甫的反动武装共150人枪,凭借三座炮台据险顽抗,易守难攻,加上天下大雨,城南的九曲河河水暴涨,农军火器被雨水淋湿,南路农军过不了河,指挥员黄榜巍在强攻中牺牲。各路农军发起多次进攻,终因兵力不足、武器低劣,强攻不下,只好撤退。第一次攻城失利后,各路农军迅速扩充队伍,增购枪支弹药。同年7月31日,韦拔群又率领农军800多人发起第二次攻城战斗。因农军缺乏作战经验,行动不协调,火力不集中,加上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兵力不足,,县城仍未攻克。

两次攻城受挫,农军指战员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继续整训队伍,派人与邻县农军联系,争取各方支援。同年9月,军阀刘日福部下罗颂纲营奉命撤兵百色。县知事蒙元良和大恶霸韦龙甫纠合全县地主豪绅武装聚集县城设防。10月20日,韦拔群趁县城敌人防卫力量薄弱,又率领东兰、凤山都安、三都、那地、岜暮等地农军1500多人,发起第三次攻城,经过一昼夜的激战,21日拂晓终于攻占了县城。县知事蒙元良和六哨团总韦龙甫等星夜向凤山逃窜,团丁们纷纷缴械投降,农军进了县衙门,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韦拔群下令砸开黑牢,释放了被无辜关押的群众。接着,在县城召开2000多人的群众大会,欢庆人民武装斗争的初次胜利,追悼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农军将士。大会宣布取消苛捐杂税;废除各种封建压迫剥削的契约;没收韦龙甫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提倡民族平等,男女平权。贫苦农民欢天喜地,无不拍手称快。

农军三打东兰县城,是韦拔群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次重要尝试,轰动了广西各地,沉重地打击了桂系军阀在东兰的反动统治,冲击了几千年来农村封建势力的根基,充分显示了人民武装的强大力量,从而揭开了广西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这次斗争的胜利,标志着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从合法说理斗争走上武装斗争的开端。

河池市成立最早的中共党组织

——东兰支部

1926年东兰农民惨案发生后,各地掀起了强大的声援东兰农民的运动。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站被迫组织“东兰农案调查善后委员会”,对东兰农案进行调查。中共南宁地委利用这一机会,安排陈勉恕、宁培英、关学参等三名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黄若珊参加委员会,1926年10月,国民党广西当局派青年部部长陈勉恕(中共党员)任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东兰县县长。在此期间,中共广西省委先后派中共党员严敏、陈洪涛同志到东兰领导农运和协助开展党建工作。同年11月,建立了东兰县第一个支部——中共东兰县支部,成为右江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经陈勉恕、严敏介绍,韦拔群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兰党组织建立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从此,东兰农民运动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入向外扩大发展和艰苦斗争的新阶段。

河池市第一个中共县委

—— 中共东兰县委

1929年9月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不久,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时局发展的需要,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为建立革命根据地作准备。为此,中共广西特委派雷经天从南宁到恩隆县平马镇,于10月初组建了中共右江工作委员会,作为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机构。与此,广西特委派特委委员严敏往东兰、凤山与韦拔群、黄明春(松坚)联系,协助他们建立中共东兰县委、凤山县临时县委。严敏到达东兰后,与韦拔群等人加紧进行建立县委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紧张的筹备,1929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东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武篆区那论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严敏、韦拔群、钟鼎、黄举乎、黄明强、韦菁、陆浩仁、黄昉日、黄世新、陈恩深、黄冠群、韦命周、韦超群、黄家康等l8人。大会由韦拔群、严敏主持,根据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会议讨论决定发展工农武装,实行军事割据等。大会选举韦拔群、严敏、黄举平、韦菁、黄明强为中共东兰县委委员,严敏任书记,黄举平任副书记。东兰县委设立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妇女部等四个工作部门,这是右江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县委,隶属中共右江工委领导。东兰县委成立后,认真贯彻执行党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农民运动和农军组织,成为东兰及其周边各县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组织者和领导者,为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池市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东兰县苏维埃政府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当天,中共东兰县委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召开东兰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300多人,中共东兰县委副书记黄举平致开幕词,部队代表李朴作政治报告。

大会宣告东兰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撤销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东兰县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韦命周任主席(后叛变),牙苏民任裁判兼肃反委员,韦汉超任土地委员,牙美元任财政委员,韦编读任经济委员,黄唤民任赤卫委员,覃民雄任文化委员,谭耀琼任粮食委员,黄美伦任妇女委员。东兰县苏维埃政府是右江地区成立最早的县苏维埃政府之一。接着,各乡村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至12月底,东兰县建立了武篆、兰木、泗孟、太平、大同、坡豪、东院、长江、隘洞等9个区、150个乡的苏维埃政府。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了《苏维埃政府实施政纲》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告民众书》。《告民众书》指出苏维埃政权是革命过程中,革命群众自谋解放与镇压一切反革命势力的政治组织,也是革命群众保障自己和对付反动派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坚决相信这个武器,可以完成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创造一个新的和平人类社会。指出目前右江各级苏维埃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一切政治经济问题——废除旧政府所有恶规例、恶制度,取消苛捐杂税,处理反革命的财产,保卫地方治安,发展农村教育,整理财政,保护交通及商人贸易,并创造红军,扩大民众组织,训练人民意识,以增加革命力量。

河池市第一个共产党员

——韦一平

韦一平(1900—1945),壮族,天河县(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里乡乐里村短洞屯人。1923年秋赴广东寻求革命真理。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兰水县农民自卫军,是河池市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年秋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同年冬调叶挺独立团,翌年夏北伐。

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曾任海陆丰根据地的区委书记。1929年夏,回到广西在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下开展兵运、农运等形式的革命斗争活动。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河池整编后随红七军北上。1931年春抵湘赣苏区,立即投入第二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任湘赣红军学校教员。1934年任永新县军事部长,1935年任湘赣军区动员部长、武装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和陈毅等同志在武功山脉坚持斗争。1936年冬任萍乡、宜春、安福中心县委书记,根据地迅速扩大。1937年12月,任新四军吉安办事处主任兼吉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陪同陈毅与吉安国民党当局谈判,并在这次谈判中使20多名共产党员和200多名农民获释。1939年10月,到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12月担任苏北特委书记。1945年2月,调任苏中区第一政委兼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教导旅政委,4月率部南下浙西。5月底,率部配合粟裕、叶飞指挥的第三次天目山反顽军战役,粉碎了顽军的进攻。7月兼任浙西地委书记、浙西军分区政委。日本投降后,新四军奉命北上。10月15日夜率部渡长江时不幸沉船遇难。

1954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安葬在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烈士陵园。现已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列入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一百五十名列传烈士之一。

河池市第一个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韦拔群

韦拔群(1894—1932),壮族,壮族人民革命领袖,东兰县武篆镇那烈乡东里屯人,先后就读于宜山庆远中学堂、广西桂林法政学堂,曾出卖家中田地沿长江考察国情。

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韦拔群招募100多名青年到贵州护国军参加讨袁。后在川军任参谋。1921年,弃职回到家乡东兰武篆,开始领导当地壮、瑶族贫困农民,开展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曾带领农民清算武篆区大土豪,三次率领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1925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派为特派员,回东兰广泛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先后举办三期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右江地区培训了近600名农民运动骨干,东兰县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急先锋。1926年底,韦拔群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广西的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韦拔群率领农民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历时一年多的“围剿”。1929年夏,当选为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同年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长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韦拔群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留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19日,在东兰县武篆区那烈乡东里屯附近的香刷洞(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被叛徒杀害,时年38岁。

毛大大同志给予韦拔群很高的评价,说“武装斗争我们还是跟拔哥学的。”1962年,邓小平同志为韦拔群亲笔题词“韦拔群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的生命。”2009年,韦拔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邓小平在河池市最早期土地革命实践

——共耕社

1930年3月,邓小平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从上海回到右江,于4月初到达东兰县时,红七军主力正在黔桂边开展游击战争。为了搞好土地革命,邓小平与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长韦拔群、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等一起,进行有关土地革命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他们在旧州屯举办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培训班。邓小平亲自给学员讲课并编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等教材,介绍红四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的做法、经验。武篆、太平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开展起来。为了多方探索经验,还在群众基础较好、干部力量较强的韦拔群家乡东里屯试办了一个共耕社。

东里屯共120户、570多人,经过深入宣传发动,在韦拔群家人的带动下,该村农户全部加入共耕社,于1930年3月29日召开成立大会,通过共耕章程,选举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韦炳高为共耕社社长,陈宝根、陈宝居为副社长。共耕社把全村的土地划片耕种,劳动力、耕牛、农具统一调配使用。全社按自然屯分为7个生产小组,组长由该屯群众选举产生,负责指导该屯的生产工作。出工时以吹牛角为号,全社农民群众生产热情非常高涨,每天早出晚归,精耕细作。邓小平和韦拔群等领导人对共耕社很关心,经常了解群众对共耕社的思想反映,及时帮助解决办社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耕社办得很成功,当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供稿中共河池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