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世界之最(齐国简史: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1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一共分为吕氏齐国、田氏齐国两个阶段。

田氏齐国的始祖是陈国的公子陈完,陈完由于陈国的宫廷斗争,被迫流亡齐国,受到了齐国的重视。公元前386年,陈完的后代、掌控齐国实权的田和取代吕氏,建立了田氏齐国。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

此后,齐国先后经历了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四代国君,国力持续发展,一度发展成为领先于秦国的“超级诸侯大国”。

五国伐齐之战以后,齐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此后,齐国长期响应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亲近秦国,荒废军备,逐渐给予秦国可乘之机。最终,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灭亡,成为了山东六国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

齐国强盛和称雄的标志是以重视人才、广开言路的邹忌变法。至此,齐国用自己的亲自实践,说明了人才和学问的重要性,为我国古代重用人才和学问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齐国165年的历史吧。

一.起源

田氏齐国的起源于陈氏,它的始祖是田敬仲陈完,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公室成员。

陈完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公元前705年,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后来,陈厉公曾经让周太史为陈完算卦,周太史称“陈完的后代将来会取代别的诸侯国”。

公元前699年,陈厉公的侄子陈林杀死陈厉公。紧接着,陈林即位,这就是陈庄公。随后,陈庄公废除了陈完的“公子”名号,把他改称为“大夫”。至此,年仅6岁的陈完不仅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公子的称号。

公元前693年,陈庄公去世,他的弟弟陈杵臼即位,这就是陈宣公

此时,陈完一天天长大了,十分好学,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贤者。于是,陈宣公的太子御寇与他交往很好。

这时候,陈宣公十分宠爱宠妃所生的小儿子,打算让宠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公元前672年,陈宣公发现太子御寇与陈完交好,立即派人杀死了太子御寇。陈完听说太子御寇被杀以后,立即率领全家流亡到了齐国。

当时,齐国的君主正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桓公十分欢迎陈完,打算册封陈完为齐国的卿大夫,却被陈完推辞。不过,齐桓公还是册封陈完为工正之官,并改姓为田。

至此,陈完一族成功在齐国扎下了根,陈完成为了齐国陈氏的始祖,也是齐国田氏的第一任首领,更是田氏齐国的始祖。

公元前649年,陈完去世。随后,田氏先后经历了第二任首领田孟夷田稚、第三任首领田孟庄田湣、第四任首领田文子田须无。公元前557年,陈完的四世孙、对田氏有着深远影响的田无宇即位,这就是田桓子

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田氏一直都是齐国一个不温不火的家族,它的势力和地位也不算太大。从田桓子即位以后,田氏的权势和地位才开始急剧膨胀。

此时,伴随着东周王室衰落的,很多诸侯国的公室也开始衰落,曾经雄霸天下的齐国公室的力量也渐渐衰落了,权势逐渐被卿大夫家族控制。

当时,齐国一共有七个势力很大的卿大夫家族,分别是田氏、鲍氏、栾氏、国氏、庆氏、高氏、高氏,其中,有两个高氏家族。

公元前548年,崔杼杀死了齐庄公,随后,公子杵臼即位,这就是齐景公。至此,崔杼控制了齐国的朝政大权。结果,546年,庆封灭亡了崔杼,控制了齐国的朝政大权。

公元前545年,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四个家族一起攻打庆封,庆封兵败逃到了吴国,庆氏灭亡。至此,田氏的权势和地位开始提高了。

公元前532年,田桓子联合鲍氏,一起攻打栾氏和高氏。栾氏首领栾施和高氏首领高强在兵败后投奔到了鲁国。至此,田氏和鲍氏掌控了齐国的朝政大权。

至此,经过多年的卿大夫家族的战争,田氏和鲍氏取得了胜利,一起掌控着齐国的朝政大权。至此,田氏的权势和地位开始急剧膨胀。

公元前502年,对田氏有着深远影响的田桓子田无宇去世。随后,田氏又经历了第六任首领田武子田开、第七任首领田僖子田乞。

这一时期,田氏的权势和地位继续提高,齐国的公室力量被一步步削弱和架空,齐国国君如同田氏家族控制下的“傀儡”。

公元前459年,田氏第八任首领田成子田常即位。这是田氏家族继田敬仲陈完、田桓子田无宇以后第三位对田氏具有深远影响的首领。

田成子曾经怂恿齐国大夫鲍息杀死齐悼公,并拥立齐简公即位。后来,田成子又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和权臣阚止,拥立齐平公即位。随后,田成子立即诛杀了鲍氏、晏氏,独揽大权。

经过这两次弑君事件,田成子的地位和权势更加提高,彻底掌控了齐国的权势和地位,齐国国君彻底变成了田氏扶持下的“傀儡”。

田成子去世以后,田氏又经历了第九任首领田襄子田盘、第十任田庄子田白、第十一任田悼子田利。

在这一时期里,田氏一直独自控制着齐国的朝政大权,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随着权势和地位的膨胀,田氏开始为取代吕氏作准备。公元前405年,田悼子田利去世,他的弟弟田和即位。至此,田氏开始为取代吕氏、成为齐国统治家族作准备。

公元前391年,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并把齐康公流放到海岛,延续吕氏齐国的国祚。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这就是齐太公,正式从法令上确定了田和的统治地位。至此,田氏齐国正式建立了。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田和的儿子齐废公田剡下令废除了吕氏齐国的国祚。至此,存世667年的吕氏齐国宣告灭亡。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是战国时代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田氏正式取代吕氏,成为田氏齐国的统治家族。

,田氏代齐推动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成为了继三家分晋以后战国时代全面来临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至此,存世165年的田氏齐国正式建立了!

二.挨打

这一阶段是田氏齐国的挨打阶段,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讲述到公元前368年观城之战。

这一时期,齐国对内陷入了国君更替频繁的局面,对外陷入了屡战屡败的“挨打”局面。至此,齐国持续衰落。

齐太公仅仅在位一年,公元前385年,齐太公去世,他的儿子田剡即位,这就是齐废公

齐废公时期,齐国与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却全部战败。公元前384年,齐废公发动了收复廪丘的战争,却被魏国和赵国击败;公元前380年,齐军占领了燕国的桑丘,却被魏国、赵国、韩国击败;公元前378年,齐国再一次攻打燕国,却再一次被魏国、赵国、韩国击败;随后,三晋联军攻入齐国,一直打到了灵丘

齐废公的对外战争,激化了齐国内部的矛盾。公元前375年,齐废公被他的弟弟田午杀死。随后,田午又拥立齐废公的儿子田喜为国君,却在后来也把田喜杀死。

随后,田午即位,这就是齐桓公(和春秋时期齐桓公是两个人)。至此,齐桓公成为了田氏齐国的第四位国君。

从公元前386年到公元前375年,短短11年时间,齐国一共经历了4位国君。国君频繁更替的局面,不仅仅使得齐国的公室出现了严重混乱的局面,也阻碍了齐国的进一步发展。

并且,连年的对外战争激化了齐国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齐国的国力。至此,齐废公时期,齐国持续衰落。

齐桓公前期,齐国继续呈现出“落后挨打”的局面。公元前373年,鲁国攻入齐国的阳关,魏国攻击齐国的博陵,燕国在林壶击败齐军;公元前372年,卫国攻占了齐国薛陵;公元前370年,赵国攻占了齐国的甄城

至此,齐桓公前期,齐国继续保持了“落后挨打”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齐桓公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措施。

公元前374年,齐桓公下令在临淄稷门外广置学馆,称之为“稷下学宫”。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官办的高等学府,开始了官府兴办高等学府的先河。

稷下学宫的兴办,给齐国积累了众多的人才和学者,成为了齐国后来的“人才市场”。打那以后,齐国开始取代鲁国,成为当时学问和文化最鼎盛的诸侯国。

并且,齐桓公还下令整顿吏治,重用人才。至此,齐国逐渐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开始崛起了。

公元前368年,齐桓公派田寿攻打魏国观城,一举打败了当时的头号霸主魏国。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观城之战”。

观城之战是田氏齐国在建立以后第一次彻底胜利的大规模对外战争,标志着齐国开始转危为安,逐渐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并后来居上,为后来齐国能够一度超过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从公元前368年到公元前284年,齐国进入了长达84年的鼎盛时期。

至此,齐国开始崛起了。

三.兴盛

这一阶段是齐国的兴盛阶段,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368年观城之战到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战。

这一时期,齐国以人才和学问为基础,迅速崛起,并先后击败了魏国、秦国、楚国、燕国等诸侯大国,一跃成为领先于秦国的头号诸侯大国。

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这就是齐威王。

齐威王即位之初,荒淫无道,吃喝玩乐,把朝政大权都交给卿大夫,结果,却使得朝政的荒废和怠慢,导致天下诸侯纷纷进攻齐国。

公元前355年,邹忌借助讲琴理向齐威王谈论了治国方法,指出了只有上下一致、国家才会强盛的道理。,邹忌还劝说齐威王不要再沉溺于酒色歌舞,要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

于是,齐威王改掉了这个毛病,开始励精图治,并任用邹忌为相。至此,齐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了。

随后,齐威王让邹忌在齐国主持变法。历史上把这场变法称之为“邹忌变法”。邹忌变法以重视人才、善于纳谏为主要标志。

为此,齐威王把人才当作“国宝”,选举了众多有才能的宗室大臣和寒门子弟担任重要的职务,重用了邹忌、田婴、淳于髡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还虚心纳谏。

并且,齐威王还整顿吏治。他召集72名地方官到朝廷,重赏了有才干的即墨大夫一万户封邑,下令烹煮了贪污的阿大夫和其他佞臣。从此,齐国大臣只好认真办事,不敢胡作非为了。

而且,齐威王还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发展。齐威王不断下令扩建稷下学宫,实行了“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至此,稷下学宫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

当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等学派纷纷聚集在稷下学宫,围绕着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进行争论,为齐国积累了众多的人才,达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至此,齐国成为当时学问最活跃的诸侯国,成为当时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齐威王还广开言路,鼓励大臣和百姓劝说国君,并留下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佳话。至此,齐国的决策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与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君权,齐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的问题进行整顿,削弱了卿大夫的权力。至此,有效的增强了齐国国君的权力和地位。

至此,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强大的齐国终于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齐国成为了与秦国、魏国并驾齐驱的诸侯大国。

这时候,齐国还不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却是三晋之一的魏国。,很快,齐国就颠覆了魏国的霸权。

公元前354年,魏军在统帅庞涓的率领下,进攻赵国,赵国不敌魏军,就向齐国求救。结果,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赵国。随后,孙膑向田忌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

公元前353年,齐军进攻魏国,由于魏军的主力全部都在赵国,迅速被齐军击败。于是,魏惠王立即让庞涓率军救援魏国。

结果,齐军在桂陵截击魏军,使得魏军损失了13万大军,元气大伤。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桂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军进攻韩国,韩国被魏军打得一败涂地。随后,韩昭侯立即派人向齐国求援。

于是,公元前341年,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韩国。紧接着,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使用“围魏救赵”的计策救援韩国。

很快,齐军猛攻魏国都城大梁,迅速打败了魏军。于是,魏惠王立即让庞涓率军救援魏国。当庞涓率领魏军进入魏国的时候,孙膑立即下令齐军撤退,并使用“减少炉灶”的办法,引诱庞涓追击。

当庞涓追击齐军到了马陵道的时候,孙膑立即让埋伏好的齐军对战魏军。这场战役,齐军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乱箭射杀了魏国的大将庞涓,魏国损失了10多万大军。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转折点,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从此,魏国独霸的局面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秦国、齐国、楚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马陵之战也是齐国命运的转折点。从此,齐国援助了赵国和韩国,威望大增,并依靠马陵之战的胜利继续发展国力,一跃成为当时头号的诸侯大国。而传统中原霸主魏国的国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齐国开始成为了真正的霸主,并把霸主的地位保持了57年。

此时,秦国已经完成了变法,开始向东扩张。为了抵挡秦国的步伐,曾经雄霸天下的魏国不得不与齐国结盟,打算依靠齐国的势力来抵挡秦国。至此,魏国成为了齐国的“附庸”。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进行相王,正式称王。至此,齐威王成为了齐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称王的国君。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之为“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之后,齐威王的名气大噪,成为了当时天下的真正霸主,齐国被誉为“最强于诸侯”。

公元前323年,齐国主将匡章在桑丘击败了秦国。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桑丘之战”。

桑丘之战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失败,粉碎了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不可战胜”的神话。至此,齐国的影响力和地位更加显赫。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田辟疆即位,这就是齐宣王。

齐宣王即位后,不断扩大稷下学宫的规模,招揽了众多的人才,提拔了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名贤士。至此,稷下学宫进入到了鼎盛阶段。

齐宣王还多次会盟诸侯,不断扩大齐国的影响力和地位。,齐宣王还下令扩建都城临淄,使得临淄成为战国时期最富裕、规模最大的大都市之一。

并且,公元前317年,观泽之战爆发,齐军打败了秦军。至此,齐国的影响力和地位更加显赫。

齐宣王时期,齐国国力继续发展,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进一步确立了齐国的诸侯大国的地位。战国格局继续保持着秦国、齐国、楚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齐宣王还留下了“滥竽充数”的典故。

,就在这时候,齐国和燕国的矛盾也被激化。

公元前314年,燕国国君燕王哙打算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随后,太子平被迫起兵反抗子之,企图夺回王位,却被子之杀死。至此,燕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

齐宣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即派匡章率军率军攻打燕国,燕军一败涂地,燕王哙被杀,子之在逃跑途中被齐军剁成肉酱。

至此,齐军仅仅使用50多天,就占领了燕国的都城蓟城(今北京),几乎灭亡了整个燕国。随后,齐国在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秦国的干涉下退兵。至此,这一事件实际上为后来的齐国衰落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地即位,这就是齐湣王。

齐湣王即位之前,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至此,赵国开始崛起了。齐湣王即位后不久,公元前301年,齐国、秦国、韩国、魏国一起发动了垂沙之战,一举击溃了南方的诸侯大国楚国。

垂沙之战以后,楚国的国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此后,楚国逐渐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并投靠了齐国。战国格局进入到了秦国、齐国、赵国“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齐湣王时期,赵国的“胡服骑射”还没有全面崛起,楚国又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还得到了楚国的投靠。,这一时期实际上是秦国、齐国共同称霸的形势。甚至,齐国的国力还要强盛于秦国。至此,齐国国力进入到了鼎盛阶段。

齐湣王即位之初,由孟尝君田文专权。田文依靠手里的权力,对内培植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对外频繁发动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298年,在田文的主持下,齐国将军匡章率领齐军、魏军、韩军三国联军进攻秦国,并攻破了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求和,差点将秦国灭亡。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田甲劫持齐湣王的事件。此后,齐湣王开始对田文猜疑起来了。至此,长期把持齐国朝政大权的田婴、田文一派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后,田文被迫流亡到了其他诸侯国,并开始对付齐国。

田文被迫离开齐国,给予苏秦的欺骗性外交创造了空间和机会。苏秦是燕国派去齐国的间谍,其任务就是灭亡齐国。田文离开齐国以后,苏秦逐渐掌控了齐国的朝政大权。

为了实现灭亡齐国的计划,苏秦不断让齐国得罪其他诸侯国。至此,在苏秦的策划下,齐国逐渐沦为了“四处树敌”的局面。

齐湣王骄横自大,自恃齐国国力强大,不把其他诸侯国放在眼里。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湣王共同称帝,秦昭襄王尊齐湣王为东帝,齐湣王尊秦昭襄王为西帝

结果,燕昭王害怕齐国和秦国结盟,使得齐国更加强大,就让苏秦逼迫齐湣王去掉了帝号。由于称帝的事件,齐国和秦国的矛盾日益激化,矛盾重重,战争一触即发。

燕国曾经趁着齐国国内空虚的机会偷袭齐国,得罪了齐国。后来,齐湣王打算灭亡燕国,却被苏秦劝退。随后,在苏秦的策划下,齐湣王决定进攻宋国

由于齐湣王的信任,苏秦曾经被任命为齐国、燕国、赵国的相邦。结果,齐湣王却趁机挑拨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其筹码就是当时已经统一淮泗流域、被誉为“战国第八雄”的宋国。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发动了吞并宋国的战争。不久,宋国被齐国灭亡。

宋国被吞并以后,齐国和赵国的矛盾被彻底激化。至此,当时除齐国以外的其他两个诸侯大国秦国、赵国都对它十分不满。并且,吞并宋国也让其他诸侯国十分嫉妒和眼红。,中原各国纷纷加入攻打齐国的阵营。至此,灭亡宋国成为了五国罚齐之战的导火索。

随后,中原各国开始为进攻齐国作准备。公元前285年,秦军夺取了宋国北部的河东九城,作为秦国进攻齐国的基地;紧接着,赵国占领了攻占了齐国在黄河以西的据点灵丘,作为赵国进攻齐国的基地。至此,中原各国已经做好了进攻齐国的准备。

公元前284年,秦国、燕国、魏国、赵国、韩国组成了五国联军,任命乐毅为联军统帅,一起进攻齐国。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五国伐齐之战”。

随后,齐湣王任命触子为将军。紧接着,触子率领齐军,打算利用济水的天险与联军对峙,等待联军出现破绽再出击。,急于求成的齐湣王立即逼迫触子出战。结果,触子在济水以西被联军打得一败涂地,触子不知下落。

随后,齐湣王又派达子率领齐军迎战。,由于齐湣王赏罚不明,导致齐军士气低落。于是,联军抓住机会,再一次对齐军展开进攻,齐军被彻底击败。

不久,燕军在乐毅的率领下率先攻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并掠夺了齐国的全部金银珠宝和礼器,齐湣王被迫逃亡卫国。

结果,齐湣王到达卫国以后,却十分傲慢,逼迫卫国国君向他称臣。于是,卫国人立即派人赶走了齐湣王。于是,齐湣王只能逃回齐国,居住在莒城

这时候,楚顷襄王为了瓜分齐国,立即派淖齿率军进攻齐国。结果,齐湣王却幻想着借助楚国的力量抵抗燕军,就任命淖齿为相邦。不久,淖齿杀掉了齐湣王,夺回了以前被齐国占领的淮北之地。

联军声势浩大,先后占领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此时,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至此,齐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五国伐齐之战是齐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齐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争。

这场战役让齐国的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齐国被迫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并沦为“二等国”。至此,齐国称霸的时代宣告结束。

从此,战国格局开始由秦国、齐国、赵国“三足鼎立”转变为秦国、赵国对峙的新局面。

至此,齐国进入到了衰亡阶段。

三.衰亡

这一时期是齐国的衰亡阶段。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战讲述到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灭亡。

这一时期,齐国由于国力衰落,只能接受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却忽略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还忽视了军备,给予了秦国可乘之机。最终,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灭亡。

齐湣王被杀以后,公元前283年,莒城人拥立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即位,这就是齐襄王

齐襄王即位后,把莒城作为临时都城,册封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历史上把她称之为“君太后”。随后,齐襄王任命田单为将军,准备发动收复齐国的战争。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即位后,立即派人撤下了曾经有过矛盾的燕军统帅乐毅,任命车劫为燕军统帅。

车劫是一个昏庸残暴的将领。他为了逼迫齐军投降,曾经将齐国俘虏割去鼻子和耳朵,又派人挖开了即墨和莒城城内的齐军士兵的祖坟。

至此,齐军的百姓、俘虏、士兵都对车劫怨声载道,甚至,就连燕军的将军和士兵也都对他十分不满。

随后,田单看清了形势,发现光复齐国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田单准备了几千头牛,并在牛尾巴上点燃了火,又在牛角上绑上短刀,还在牛身上披上五颜六色的被子。历史上把这个阵法称为“火牛阵”。

公元前279年,田单以即墨为基地,发动了光复齐国的战争。随后,他以火牛阵为先锋,又派5000多名士兵在后边驾驭着火牛阵,向燕军大营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此时,齐军向燕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燕军措手不及,迅速溃败,燕军统帅车劫在战乱中被齐军杀死。燕军被火烧死、被牛刀杀死、被齐军杀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随后,齐国迅速收复了被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占领的70多座城池,并把齐襄公从莒城接回临淄。至此,这场战役以齐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也标志着齐国的光复。

齐国光复以后,齐襄王为了表彰田单的功劳,册封他为安平君

虽然,齐国完成了光复,但却风光不在,一蹶不振。此后,齐国直接从领先于秦国的“超级大国”退居“二等国”。至此,齐国只能在东面“偏安一隅”,再也不敢向西扩张。

此后,由于齐国的衰落,秦国和中原各国趁火打劫,纷纷进攻齐国。公元前274年,赵国将领燕周率军攻打齐国,占领了昌城、高堂;公元前271年,赵国大臣蔺相如率军攻打齐国,一直打到齐国的平邑;公元前270年,秦国占领了齐国的刚邑和寿邑。至此,齐国越来越衰落。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266年,秦相范雎向秦国国君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政策。随后,秦国开始实行笼络齐国、打击三晋和楚国的措施。至此,齐国避免了被秦国攻击的局面。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这就是齐王建

齐王建即位后,由他的母亲君王后临朝听政。君太后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齐王建在君太后的扶持和辅佐下,齐国的局势和社会也比较安定。

并且,秦国继续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齐国实行笼络和结交的办法。并且,齐国和其他六国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战争,保证了齐国的稳定和和平。,齐国进入到了长达40多年的和平局面。

与此,秦军开始全力攻击三晋和楚国,中原各国也曾经向齐国求救。不过,齐王建害怕得罪秦国,也不敢援助中原各国。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将领白起大败赵国,消灭了45万赵军,杀死了赵国主将赵括。至此,赵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从此,赵国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战国格局进入到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至此,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49年,君太后去世,齐王建开始亲政。随后,齐王建任命他的舅舅后胜担任相国。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嬴政即位,这就是秦王政,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秦始皇。

后胜担任相国以后,秦国开始派出众多的间谍,带着黄金和玉器来到齐国,收买齐国的大臣,齐国相国后胜接受的秦国的财物。

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亡韩国;公元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公元前223年,秦国灭亡楚国;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了燕国和赵国。至此,秦国灭亡了除齐国以外的所有诸侯国。

在这一时期里,掌控齐国实权、并被秦国收买的齐国相国后胜始终劝说齐王建不要救援中原各国,朝奉秦国。,由于齐王建的袖手旁观,客观上促进了秦国统一中原五国的步伐。

并且,由于秦国一直都对齐国友好相处,中原各国也忙于自救。,齐国和其他六国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战争,使得齐王建一直不修军备,导致了齐国军队的颓废。至此,齐王建的措施,进一步加速了齐国的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国已经灭亡了其他五国,震惊了齐王建和整个齐国。随后,齐王建立即派兵镇守齐国西部,企图抵抗秦军。,一切都为时已晚。

随后,秦军在统帅王贲的率领下,从燕国南面攻入齐国,一直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

此时,齐国相国后胜和齐国大臣都已经被秦国收买,纷纷劝说齐王建投降秦国。这时候,秦王政也派宾客陈驰劝说齐王建投降,并许诺给齐王建高官厚禄。于是,齐王建走投无路,只好向秦国投降。

至此,存世165年的田氏齐国宣告灭亡,也标志着存世825年的齐国宣告灭亡。随后齐国的灭亡,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封建王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