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世界之最(说说读书这件事)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1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现在我也算是坚持每天阅读群体里的一份子,为什么坚持阅读,说来惭愧。因为从上学到工作后的前几年,我基本没读过几本和学习无关的书。有人会说,你上学时都干嘛了?我的回答是,青少年时的我能干的不能干的我都干过,唯独除了教科书以外的书我几乎没看过,细想的话一把手能数的过来。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给我的印象除了上课就是考试。我的父母、周围的同学、甚至学校没有给我任何课外爱好的熏陶。就拿阅读这件事来说,我家里没有书,因为父母不看书;同学不看书,大家除了上课、玩耍,我没看到有人喜欢看书;学校有图书馆嘛?我努力回想了一下,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任何角落我都熟,我想不起哪栋建筑是以“图书馆”来命名的,借书证也没见过啊。我从小还是很喜欢阅读的,高中以前最喜欢看的就是《读者》、《青年文摘》、《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客观环境的限制,我也只能读读这些。有人要说,如果你喜欢读书任何客观因素都是借口,哪怕自己悄悄去买呢,总有办法的。我想说在我当时那种环境下,如果我真去那么做了,会被家长冠以“不务正业”的名号,我属实不敢。

细想起来是同学们都不喜欢看书吗?也不是,起码一本崭新的《读者》不出半个月就会变得破烂不堪,暗流涌动般的在班里传个遍,证明大家还是有这方面渴求的。青春懵懂的我们偶尔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也只能通过这仅有的“官方认证”渠道。

说个笑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我工作好几年后才读过。这本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听老师说,说的我感觉要是自己说没看过,所有人都会笑话我。可从小到大我也没见谁读过呀?到我工作后几年自己亲自买到了这本书之前,我还真以为这本书是关于保尔·柯察金练钢铁的故事。我心想他为了炼个钢应该受了很多苦,毕竟我们60-70年代能炼出好钢确实不容易。虽然书没读过,但耳濡目染我知道主角叫保尔·柯察金,因为考试经常考啊。我敢保证,周围同学像我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因为我没见谁有过这本书,而且他们绝对和我一样,没看过也不敢承认,怕被拆穿后觉得尴尬,会脸红。换个角度讲,我觉得不太好笑。此时此刻我问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没看过,他们顶多知道这本书讲的不是炼钢!仅此而已……

之后上大学和刚工作那几年,也没养成看书的习惯。以至于在二十六、七岁之前,我的课外读书水平可能连现在小学生都不如(他们现在的课外阅读大纲好多我也没看过)。也就是在工作后的四五年,某一刻我突然觉醒,我发现我真的很“无知”。我自己的理解是,不是说我有个大学文凭就叫有文化,在大城市里工作就叫有见识,跟同事朋友处的好就叫有格局。其实对这个世界我知之甚少!我只知道跟我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这一亩三分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从小说到大,我是哪个也没实践过。

行万里路我认为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可是行万里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所以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这是退而求的选择。我现在的小目标就是第一,读世界名著,因为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肯定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地方,也不用找谁要书单;第二,把以前“耳熟能详”的课外读物看一看。说白了,我在弥补,弥补我青少年时期该读却没读过的书。它们就像非常熟悉却素未谋面的“老朋友”,我要亲自见见这些朋友。于是我对自己说好,就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我要看看炼钢到底多么不容易!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是觉醒,也是荣幸。

说到这里,我要为大家推荐一本书,叫《犹太人智慧全书》,主要讲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其中讲到他们最看重的事情之一就是“阅读”。阅读是融入他们血液中的一种文化,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人均拥有图书比例为世界之最,13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即使在路边的咖啡店,他们也会边喝咖啡边看书,他们认为那样才是休闲。他们国家(以色列)平均不到几千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办出的借书证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爱喝咖啡,所以书店和咖啡店一样多。在我们这里,当你走出家门,你有没有留意周边大街上每隔3、5步最多的是什么店?

我不确定我们国家喜欢阅读的比例是多少,但就我观察发现,这个比例并不大。以前我经常出差,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无论是在候车室还是在旅途中,我很难发现有埋头读书的。我有时好奇,他们行囊鼓鼓,却留不出一本书的空间。我发现能在等待中拿出一本书来看的人,至今一只手能数的过来。有时我很想上去找他们攀谈一会,感觉遇到了同道中人。可是又不忍心打扰,我知道有书陪伴的人从来不会孤单,他们内心丰满,无比享受。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购书的渠道也多了,推荐读书的人也多了,而且国家也更重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了。我曾不经意看见现在教育部规化的中小学课外阅读大纲,真的很丰富。学生之幸,国家之幸。

我喜欢买实体书,一方面是“燕过留痕”,给自己一个记录;另一方面是将来让自己的孩子在想读书时有书可读。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个公司在面试两位清华毕业生,他们都很优秀。当得知其中一位曾读过近一千本书,公司毫不犹豫的录取了这位学生。他们认为有这种阅读量的人,认知和眼界远非同龄人可比,是真正难得的“人才”。

名人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名人又说“喜欢读书,相当于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名人还说“你可能认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也能显露在生活中”

我喜欢阅读,也趣怪网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阅读,更盼望阅读能成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一,融入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血液里,精神里!

引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结尾吧,“你读过的每一本书,总会在人生的某一刻,为你点亮一盏灯,闪烁智慧的光”

#我要上头条# #阅读的温度##读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