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科普封面图片(科普太无趣?看这套科普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40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1、

有个喜欢看漫画书,对文字书无比淡漠的孩子,你可以下想像下家长的焦虑,作为焦虑妈妈本人,我咨询过众多老师专家,没想到的专家老师们的意思非常一致孩子都有一个漫画过渡期,只是每个孩子的时长不同而已。比如真心爸妈就指出“高自主、高合作”的阅读原则,意思是,尽量让孩子自主选择,帮助孩子寻找他有兴趣的高质读本。

如此看来,我们需要以平静的心态观望孩子的漫画期。虽然如此,我隐藏所有的焦虑,看着孩子读漫画《数字大战》、《寻宝记》、《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跟我谈论其李白的平生、中国城市的特征、数学Π是怎么一回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盲区,我自己看不懂漫画,凭什么去排斥漫画?如果人可以从电视、电脑、生活中吸取所需养料,为什么不能从漫画中吸取?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漫画,了解怎样分辨漫画的好坏。学习根据第一眼看整体漫画作品构图来评定作品整体是否协调?构图方面是否拥挤?框格排的是否灵活?学习观察分镜,看看绘者选取的观察角度是否适当、人物的位置比例是否协调等;学习通过细节处理来判别,内容和剧情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比如一个语境出来,就会有相应的人物表情;或者看到漫画作品,我们就能了解到作品人物中欲言又止的情况等等……最有趣的反差体验是,这些对我来是学习与挑战,而对于孩子,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漫画迷,甚至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其漫画书的风格和优劣。

2、

日前,我们又开始讨论了一个新的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普启蒙,都开始采取漫画形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儿子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这还需要为什么?又形象又有趣,又容易懂啊!一副“你们那辈人太无趣了”的眼光看着我,然后继续搬出他的例证,你看《这就是物理》、《这就是化学》,是不是好多问题你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完全可以通过漫画看懂,为什么要听你们那些复杂得要命的说法?

好像的确是那么回事!科普启蒙用漫画形式,的确更形象更有趣,你懂了后能再用语言来讲明白么?还是得靠文字语言啊!(我用极弱的家长语言说服儿子)。“拜托,我还是个小学生好吗?现在懂了,还怕以后不会阐述啊?”一两拨千斤,儿子又一轮反驳。我仔细再看了看他手边的漫画,这种理解性、场景化的记忆,再加上以后的理论性记忆,确实能发展成为一种长期性记忆。

说到这,孩子又拿起手边的《X探险特工队》系列继续说服我比如《X探险特工队》这套少儿漫画科普读物,讲述了在动物学界大名鼎鼎的达尔文博士的集结下,六位机智、勇敢的小伙伴组成了一支探索、解密动物世界的X探险特工队。在博士的带领下,去世界各地,调查各种珍稀的动物朋友。就像看科普影片一样,一边探险奇遇,一边就可以了解很多珍贵的生物,我敢保证,很多知识你肯定也不一定清楚!

,好吧,没有了,看了才有反驳的立场。

3、

《X探险特工队》真的有那么有魔力?仔细翻阅这套系列少儿漫画科普读物,一套装全7册,

每册都是独立的故事。以X探险特工队去探索、解密动物世界为剧情线索展开。X探险特工队由六位机智、勇敢的小伙伴组成,在博士的带领下,队员们跨越山海,奔赴各地,调查各种珍稀的动物。探险过程可谓是既惊险刺激,又温情动人,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探险奇遇,也通过达尔文博士发明的“分析器”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各种珍稀动物的生物信息。

可以说,这一套科普故事书,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人爱不释手!

先说说漫画本身。很多所谓的漫画书一翻开,就会让人不自觉地觉得粗糙,这套书从封面开始,你就会被画面细节打动人物形象呈典型的日系漫画风格,色彩上会让人想到宫崎骏。跟随剧情走入,选取的观察角度准确,而且人物表情与剧情同步,即使不看文字,也能从画面读出文字的言外之意。

查找了下这套书的作者,原来是在亚太地区影响力超高,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的陈绍霖,他2002年加入日本角川集团,任漫画总编,这个系列的信息审校、撰写专栏及故事编剧都由他负责,而绘者则由陈绍霖经常合作的成员组成,张伟森、陈葆元、饶国林、Neko、周文杰、赖秀仪等,分别负责分镜、草稿、上色、人物造型、背景、插图等工作。强大的团队,拥有这样出品的漫画书籍,不出所料罢了!

除了漫画,科普则是关键。如何将科普融入故事,而且准确无误,这就需要科普团队与漫画绘制团队的紧密合作了。为了创作这个系列,他们特邀特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8位专家(如王德华张劲硕等)精心审读,助力读物的专业化,精炼语言表述,提升阅读体验。

而且在故事中,作者巧妙地嵌入了一个“最科普的工具”——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能分析器,能即时记录和分析周遭环境、气候和生物等,并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迅速传送到研究所的数据库。有这么一个高科技的神器,对于X探险特工队来说非常方便。探险队将收集到的信息输入到三维立体投射设备,然后就能模拟出输入动物的虚拟战斗环境。妥妥地,将科普的酷炫感植入到位!

,作者将科普知识穿插于故事中,让小读者边读边吸收科普知识。以《探险神秘丛林 猩猩棕熊》为例在主题漫画的故事,除了故事里的科普知识的体现,穿插介绍了熊科、灵长类动物的整体情况,并穿插讲述了8种熊科动物、16种灵长类动物的相关知识,还单独以18页动物科普知识 3页测试习题的形式,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在介绍百科知识的时候,有很多生僻字,书里都细心地标注了拼音,孩子读起来非常方便。如插页《动物百科世典》中,说山魈,就注明拼音,并以图示的方式与文字结合来解说山魈这种动物

4、

除了科普漫画本身,整个故事也带给孩子很大的震动。

自然世界里动物,弱肉强食但又各自遵循自身的自然法则,性格迥异的探险队队员也是每个孩子的映照,危险丛生的大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探险中,他们学习理性看待世界,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尺度和平衡,学习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和判断,积累经验,学习与人、与动物、与自然共情。

即使只是漫画为阅读载体又如何?漫画只是阅读载体,当故事脱离漫画本身,脱离科普本身,能带给孩子思考、共情,明白人类应该关爱动物,尊重野生动物的自由。这才是孩子们学习科普知识最高的境界从科普中思考,从人性中回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