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杨剑世界之最(大朴不雕正大气象:杨剑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41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当代书坛印界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呈现出一派繁荣热闹景象。展览文化兴起四十年以来,全国各省都出现了能够代表本省目前最高水准的书法篆刻家,他们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引领者后来者一起前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阵容强大的书法篆刻人才方阵,从事书法篆刻者的人数之多,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

,透过这热闹现象的表面,我们就会发现,真正能够达到功力精湛、学养丰厚,具有独立艺术品格、才德俱佳,且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者,为数并不多。更多的人似乎都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显的层面,有的甚至沦落为展览的跟风者和热闹的凑数者。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尽管也身处体制之内,也担任书协印社的相应职务,但他们却都德才兼备,名副其实,既不惑于虚名,亦不囿于事功,而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厚的学问修养以及高标的人格魅力卓立于时代的风头浪尖,成为当代书法篆刻的真正支撑者和引领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在我的印象中,平心而论,江西上饶的杨剑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法篆刻家。

我与杨剑先生到目前为止,素未谋面,属于互相闻名,然神交已久。多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关注和留意杨剑先生的艺术动态,举凡在哪家报刊刊载了推介他的个人专题,我都会仔细欣赏一番,,我对杨剑先生的艺术成就多有了解。2012年,与《书法报》篆刻版编辑、著名篆刻家叶青峰兄相会于甘肃平凉,同登崆峒山,相谈甚契。青峰兄邀我为当代中青年篆刻三十家撰写系列短评,于是,就有了我和蔡大礼、张炜羽、戴文、赵明四位共同撰写的篆刻短评与杨剑等三十位西泠印社社员篆刻作品推介专题在《书法报》的连载。后来,又通过微信,时常能够欣赏到杨剑先生的书印作品,从中获益良多,亦不失为赏心乐事。

前些天,杨剑先生专门给我寄来了几本他的书法篆刻作品集和一帧篆书对联,由是我便集中欣赏到了他的大量艺术精品和作品原作,细读之后,便有了对杨剑先生的书法篆刻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加以分析评述,以便更好地与对他的艺术创作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的想法。

杨剑修养全面,在书法篆刻方面造诣独到,经过数十年的深耕细作,早已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书法擅长草书篆书,篆刻则以古玺、汉印见长。

就书法而言,草书和篆书,一个是动态书体,一个是静态书体,分属于书法体势的两极。而且草书和篆书相比于其它书体,更具有学习的难度。原因就在于需要学习者重新识字。草法也好,篆法也罢,都具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法度,需要在超逸中下一番实际的功夫,非长期苦学不能成也。绝不可随意杜撰,马虎敷衍。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贻笑大方。

看得出来,杨剑的书法是属于广泛取法的类型,而非专学一家。行草则植根于二王,然后顺流而下,对张旭怀素颜真卿孙过庭米芾、文征明、祝允明王铎等均有涉猎。其行草书追求的是清逸、畅达、中和、流美的审美意趣,总体上而言,走的还是二王一脉的路子。但看得出来,他对张旭怀素的心仪和对王铎等晚明草书的吸收取舍,其中分明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即不仅要有二王行草的中正平和,还要有张旭怀素大草的神出鬼没,宋人行书的禅机妙趣以及晚明草书的汪洋恣肆。从其目前作品来看,他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杨剑最为擅长的还是篆书,因为他还是搞篆刻的,如果篆书功夫不过关,终究难以大成。我们从其前些年所作篆书《千字文》便可以看出,他对篆书的研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篆刻的需要,而是有着更高的理想追求,应当是趣怪网希望自己能够在篆书方面深研细究,自成一家。当代书坛,在篆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不过数人,杨剑应属其中之一。我这里所谓的较高成就,指的是长期从事篆书研究,作品数量较多而功力精湛且具有明显的个人艺术风格者,非此则不足为观。王友谊先生如是、刘颜涛先生如是、杨剑先生如是。

杨剑的篆书取法是很广的,对甲骨、金文、秦篆、清篆均有涉猎。但他崇尚中正平和、朴厚大气一路,,他将甲骨的诡奇融合于金文,又将金文的朴厚烂漫与秦篆的清丽整饬互为结合,于是就形成了他目前的篆书风格朴厚中透着灵秀,整饬中见出参差,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所作给人以一种雍正平和,柔中带刚之感,秀润清俊,和谐自然。篆书写到他目前这个份上,其艺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已经远非一般习篆者可比了。

草、篆兼习,动静相宜,飞动者不至于浮滑,而静穆者不至于板滞。所谓“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只有两者结合,互相生发,才更见高境妙趣。,他的行草也好,篆书也罢,所追求的都是传统正脉,体现的是正大气象,不走偏僻小路,不刻意标新立异。而是要像历史上那些书家那样,获得更为广泛之认可。这尽管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但也是一条最有趣怪网希望的康庄之路。

关于杨剑的篆刻,我当年是这样评价的“杨剑篆刻取法颇广,视野开阔。长期以来,能够书印相参,举凡甲骨文、篆籀、钟鼎、彝器等无不临习参悟。其作品出秦入汉,法度井然。结字巧拙相参,笔短意长;章法虚实相生,古朴典雅;刀法冲切并用,空灵自然。作品弥漫着一种雄深大气之感,颇具视觉冲击。杨剑在刀法的辅助手法的运用上很见功力,无论刮、削、划、磨、敲,皆能得心应手,出之自然。他的作品也正是在后期调整修理的过程中越发出现出人意料之奇妙效果。,他的作品,无论朱文还是白文,线条都很敦厚质朴,厚重而不失臃肿,金石味十分浓厚。特别是其朱文多字印,字势雄健有力,布局自然合理,行刀猛厉果敢,气象浑穆,先声夺人。杨剑的边款也是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出了他很好的书法水平,也反映出了他刀法的精湛。无论何种书体,均能率意为之而无不妥帖。”

杨剑的篆刻,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古朴典雅,雄浑大气。但其篆刻当中,亦不乏清丽、秀润、清隽的作品,既有“铁板铜琶”,也有“小桥流水”,乃个人性格和审美情趣使然,也是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出现新的艺术感觉的需要。他的书法和他的篆刻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古人讲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在杨剑的刀笔之间已经有极好的体现。

,我觉得在今天这篇文章里边,不想再就杨剑先生的具体作品发表什么议论,而是谈一个个人观点,或者说是一些建议。我认为杨剑先生在目前如此之好的基础上,可继续重点考虑一下进一步提炼升华自我艺术语言的问题。我这么讲,绝不是说他目前的书法篆刻缺乏个人艺术风格,而是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对书法篆刻的感悟必然又会有所不同。如果再增加一点“生拙”和“辣味”的成分进去,或许又会是一番景象。所谓“诗如佳酒不宜甜”,书印亦然。冲和平淡是一种境界,生拙老辣也是一种境界,最终还在于如何取舍把握而已。或许杨剑兄有自己的一番考虑,我这个,就仅供参考。

杨剑年刚六旬,与吴缶老、白石翁的年龄相比起来,他还正值盛年,,我对杨剑有着更多更高的期许,祝愿他老骥伏枥,仍思千里,不断超越自我,继续塑造自我。(文傅徳锋)

扩展阅读

杨剑艺术简介

杨剑,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驾龙堂、曲驾轩、静远书庐、朴斋,1960年9月生,江西广丰人。曾问学于胡润芝、傅周海、钱君匋、洪丕谟等先生,先后师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省书协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央视书画频道篆刻教学主讲嘉宾。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国际书法大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以及西泠印社第二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手卷扇面书法大展(三项)、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大展、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等四十余次国内外重大展览。

荣获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银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银奖、“金龙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金奖、首届中国书坛“百强榜”百强书法家、《书法》风云榜(2009-2010年度)最值得期待奖。2012年12月19日《书法报》在头版以“提名青年实力书家”作重点介绍。2019年4月在央视书画频道进行为期半月的电视篆刻教学。

杨剑书法篆刻艺术名家集评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剑学弟以篆刻名世,功在篆隶。从予习狂草,重启门径,所得匪浅,亦可谓得之意外。倘以篆隶济行草,不亦善哉!

杨剑学弟善篆书,工铁笔,勤勉钻研,颇见心得。癸巳春,出篆书《千字文》索跋。古人云,工刻者必善篆,清季以来,遂成金科玉律。民国以降,不通篆法者几无从谈印。以是论之杨剑,所为堪称法度,所系亦篆刻之所本也,岂可忽之哉!?

何应辉

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杨剑,江西中年书家之俊彦,书刻兼擅。篆书气势遒畅,笔致浑凝,出之以小篆体势而发之以大篆意趣,风姿端丽而气息古朴,在当今篆刻家的篆书中,并不多见。其行草则流怿俊雅意态舒和,于古代文人经典亦颇多会心。假以时日,杨剑艺术定当收获更大成功。

翟万益

中国书协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杨剑先生的书法主要取向行草和大篆,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行草行云流水,激荡鼓涌,率意生动,字里行间充满雅逸之趣。篆书工稳端庄、古朴生动,在取法经典的基础上生发出个人的意象,难能可贵。

毛国典

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主席。

杨剑兄对书法传统有着深刻的领悟,学古不泥古,而是注重在内蕴上的解读、神采上的感悟,兼收并蓄,探幽撷微,对秦汉、魏晋、六朝碑版及唐宋元明清诸家均有涉猎,取精用弘,厚积薄发,所以其书法有着不同寻常的气息。从其对书法传统的精到把握中,显示出他的才情,从中也体味到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奋耕砚田的意志。

王冬龄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杨剑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看得出,杨剑在这一方面不仅有识见, 而且也能运用自如。杨剑的作品取法视野宽广、格调高华。既有直接取法甲骨文、篆籀的,也有诏版、魏晋、唐宋、元明乃至近人吴昌硕黄宾虹等的强烈影响。既显蕴籍温厚,又恣情肆意、飘逸潇洒。作者的融会整合能力由此显露无余。

黄君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得主。

杨剑兄有数十年的篆刻经验,对上古籀篆以来大小篆书,有充分的了解。尤其他对清代以来篆书名家的创作,曾进行深入的研究、临习和取法。曾见《书法报》上,刊发他解读清代篆书十家书艺特征,并重点临摹代表作的系列栏目。那种对前人熟悉的程度,还有他心手裕如,形神兼具的临作,足见其履道之深。杨兄先后师承陈振濂、韩天衡等名家,对近三百年篆书的发展、演变了然于胸,对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澂莫友芝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王福庵、罗振玉等诸多名家作品不仅关注,而且多有收藏,悉心参摩临摹。正是这个原因,杨剑兄的篆书不仅字法规范,且以大篆籀体为基础,融铸小篆婉畅、工整,形成个人特色。

吴国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杨剑四十多年孜孜不倦、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远悟钟鼎石鼓,近学清民诸家如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来楚生等,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心手相应;看到了恰到好处;看到了朴华并茂;看到了温醇酣畅;看到了古韵新趣;看到了沉稳练达;看到了融合与内化的能力;看到了严谨里透出的自信和放松;看到了他在内敛蕴藉中舒展的清朗与旷远,更看到一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恒心匠心。杨剑的字和印不是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迥异的面貌特色取胜的,但很是耐品耐读,如同经年的老酒。

洪亮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杨剑兄的篆刻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主要还表现在他作品的文化性风格上。这是一种不追求强烈的形式面目,而个人的秉性、气质、学养自然流露在作品中,具有文化厚度和文化品位的风格。杨剑兄深谙“印从书出”就是书印双修之道路。他的篆书与篆刻作品一样,从十年前的收放自如,到如今笔法、字法间无不都透发出圆浑、宽博、质朴、苍润的气息。从而,显现出在当今书法篆刻创作上,不仅具有个人形式性风格,具有鲜明文化性风格的实力大家气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