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世界之最(历史上的印度尼西亚国旗)

世界之最 2023-08-19 22: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1293-1527年满者伯夷旗帜

满者伯夷(Majapahit,爪哇语ꦩꦗꦥꦲꦶꦠ꧀;也称为Wilatikta,爪哇语ꦮꦶꦭ꧀ꦮꦠꦶꦏ꧀ꦠ)是个以今日印尼爪哇岛为中心的东南亚印度教-佛教海上帝国。这个朝代始于1293年,大约于1527年结束。哈亚姆·乌鲁克在位期间(1350年到1389年)是帝国的鼎盛时期,当时征服的领域遍及东南亚。哈亚姆·乌鲁克能达此成就,也归功于巴迪(相当于宰相)加查·马达的辅佐。

根据普拉班扎在1365年撰写的《爪哇史颂 Nagarakretagama(Desaarñana)》,满者伯夷是个拥有98个进贡国的帝国,西从苏门答腊岛起,往东延伸到新几内亚;包括今日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东帝汶菲律宾西南部(尤其是苏禄群岛),但满者伯夷的实际势力范围仍是历史学家间争论的主题。满者伯夷是今天印尼地区一个主要的印度教-佛教帝国,也被认为是印尼和东南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强大的帝国。有时它的领域被视为是现代印尼疆界的先例。

1257-1950特尔纳特苏丹国的旗帜

1950至今特尔纳特苏丹国的旗帜

特尔纳特苏丹国(印尼语Kesultanan Ternate)是印度尼西亚最老的穆斯林王国之一,由Baab Mashur Malamo建立于1257年。在巴布拉苏丹(Baabullah)时代(1570–1583)达到鼎盛的黄金时期。苏丹国范围包括印尼东部和菲律宾南部的一部分。特尔纳特苏丹国在15至17世纪是个区域大国以及世界主要的丁香生产地。现在特尔纳特苏丹国仅仅是文化的象征,苏丹也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由Baab Mashur Malamo创立的王朝和苏丹国一样一直延续到现在。

1402-1511马六甲苏丹国的旗帜

马六甲苏丹国(马来语Kesultanan Melayu Melaka),《明史》中称为满剌加国,是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在马来亚半岛所建立的国家,其首都即是如今的马六甲市,其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北大年(今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略马六甲苏丹国,并在1528年殖民马六甲,直接促使苏丹国灭亡。其后,苏丹国的法定继承者苏丹阿拉乌丁沙二世在今柔佛地区建立了柔佛苏丹国。

1447-1679井里汶苏丹国的旗帜

井里汶苏丹国(印尼语: Kesultanan Cirebon,英语: Sultanate of Cirebon )为十五世纪在西爪哇建立的伊斯兰苏丹国。井里汶苏丹国在十六到十七世纪曾为附近地区的经济与贸易中心,直到1677年该苏丹国第一次分裂,1807年第二次分裂,并在十九世纪时正式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国。

1496-1903亚齐苏丹国的旗帜

亚齐苏丹国(Sultanate of Aceh)是16至17世纪在今天印尼苏门答腊亚齐的政权,首都哥打拉贾(Kutaraja,今日之班达亚齐)。亚齐人的族源为占族,在占城越南灭亡后部分占族人逃到东南亚各地,亚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点。亚齐苏丹国在最强盛的时候,成为马来半岛上的柔佛苏丹国与葡属马六甲的强敌,三者间持续地抢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以及胡椒与锡的出口。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外,亚齐苏丹国的宫廷也曾为伊斯兰学术与贸易的重要中心。

1347-1833帕迦鲁荣苏丹国的旗帜

1527-1813万丹苏丹国的旗帜

万丹苏丹国(印尼文 Kasultanan Banten,英语: Banten Sultanate)为今印尼爪哇地区的一古国,存续时间为1568年—1813年。因为商业贸易崛起的该穆斯林王国,信奉伊斯兰教,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其王国统治者为苏丹。16世纪中叶,万丹成为取代马六甲的商港,17世纪中期,万丹受荷兰东印度公司压迫箝制,内乱频发。1813年,该王国被荷属东印度公司并吞。

1586-1755马打兰苏丹国的旗帜

马打兰苏丹国(Sultanate of Mataram)是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一个伊斯兰教王国。于1586年由马打蓝(今日惹特区一带)的领主苏托维佐约推翻巴章国后建立。苏丹阿贡在位时一度统一中爪哇,曾两度进攻荷兰统治下的巴达维亚。后长期内乱,1755年被荷兰分裂为日惹苏丹国和梭罗苏丹国两个附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附庸。

1777-1884兰芳共和国的旗帜

兰芳共和国,又称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现代学者对海外华人在婆罗洲建立的一个社群或政权的称呼,该社群或政权自称兰芳公司。1776年,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州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即公司共和国,但向清朝称臣时仍使用“兰芳公司”。

1602-1800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

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名为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语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是荷兰历史上为向亚洲发展而成立的特许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1799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开而非特权股份),世界上第一间证券交易所也在阿姆斯特丹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创立。其标帜以V串连O和C(上方的A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缩写,代表该船只或设备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为米德尔堡市派出者则加注M字,依此类推)。在其成立将近200年间,总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约有100万人次的欧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从荷兰前往亚洲地区。平均每个海外据点有25,000名员工、12,000名船员。

1800-1949荷属东印度的旗帜

荷属东印度(荷兰语Nederlands(ch)-Indië;印尼语Hindia Belanda)是指1800年至1949年荷兰人所统治的印度尼西亚。1596年,荷兰人霍特曼率领的一支荷兰船队到达爪哇岛的万丹。1603年,荷兰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1619年,攻占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命名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总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在印尼地区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后,英国人也登陆印尼,建立殖民地。而荷兰变成了这些欧洲国家里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1942-1945荷属东印度日占时期的倭国国旗

荷属东印度日占时期,也称印度尼西亚日占时期(日语日本占領時期のインドネシア)是指从1942年3月9日荷兰将东印度殖民地(蘭印(蘭領東印度))控制权移转给日本军队,直至1945年8月17日印尼独立准备委员会在8月17日正式对外发表“印尼独立宣言”为止,日本对苏门答腊、爪哇岛、小巽他群岛、加里曼丹、苏拉威西、马鲁古群岛及新几内亚西部的军事占领时期。

住在重要战略地区的平民经历了日军的折磨,强暴,任意逮捕和处决,以及其他战争罪行。成千上万的印尼人不论男女都被带离印尼到日本的各个占领区成为强迫劳动者(日语为“劳务者”),用来修筑防御工事、军火制造,在日本的军事项目中被奴役,包括泰缅铁路,许多结果死于虐待和饥饿。在爪哇,400万至1000万的“劳务者”被迫参与日本军事工程。约27万的爪哇工人被送往其他日本占据的东南亚地区,只有52,000被遣返的,这意味着有80%的死亡率。成千上万的印尼人饿死,作为奴工工作,或者被迫离开家园。后来的联合国报告指出,400万人死于日本占领期间的饥荒和强迫劳动,其中包括30,000欧洲的平民被拘禁死亡。

在战争后期日军对印尼的强制劳动更为严苛,在1944年3月1日将早年1943年4月16日创立的动员总部改为爪哇奉公会(ジャワ奉公会),招募到的印尼人被迫成为劳务者(ろうむしゃ),这些响应日本号召的印尼人再也无法回到家乡。

1945年启用至今的印度尼西亚国旗

印度尼西亚国旗(印尼语Sang Merah Putih),别称荣耀红白,是一面由红白两色横带组成的旗帜。这面旗帜是基于13世纪满者伯夷的旗帜设计的。1945年8月17日升起。此后没有更改过。旗帜的设计很简单,是两条一样宽的横带,上面的那条是红色的,下面的那条是白色的。整体的比例为2:3。旗帜类似波兰国旗和新加坡国旗,除比例外与摩纳哥国旗一样。红色是勇气的象征,而白色代表纯洁。在印度尼西亚还有一首叫做《红与白》(Merah Putih)的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