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打卡世界之最(长春记忆:怀念我们的打卡地

世界之最 2023-08-19 22: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昨天,我由北往南行驶在人民大街上,远远地看见右前方与自由大路交汇处的地标式建筑—我们口中的“友谊”商场变成了“友谊酒店”。

右侧红灯楼后面建筑灰色框架式入口处的四个字“友谊酒店”

友谊酒店近景

我忍不住感叹“友谊”到底还是脱胎换骨了啦!

这样说的原因是此前这个地方的改造工程持续了很长时间(确切时长不清楚)。

借用网络图片再现当时情景

记得,在改造那段时间,爱逛街的我们都非常不适应。与此,作为“友谊”的铁粉儿,我们有过各种猜测它未来的样子依旧是商场?还是会变为写字楼?但就是没想过会变成酒店。

“友谊酒店”的位置退回到两三年前还是“新友谊”商场。

借网络图片再现过去的情景

新友谊与东北师大斜对过,可以说,东北师大人见证了“新友谊”的一路风尘。

“新友谊”的源头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门脸房”“友谊商店”。1987年我大学毕业那年还曾偶然进过这家商店(找不到相应的图片了)。

到了90年代,友谊商店的门脸房已成长为“友谊商店”大楼了。那时,我家住在师大一教区,下楼穿过自由大路就到友谊商店了。年轻的我们,能穿着高跟鞋在六层楼的友谊商店里一逛就是几个小时。不过当时还是传统的经营模式,服装都是在柜台里面挂着的。

2000-2013年更名为“国商友谊店”后,里面的装修风格、整体布局都改头换面了。服装、化妆品都很上档次,购物环境很现代,徜徉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2013年以后的名称就是“新友谊”啦。这个时期的服装看上去很大众化,有物美价廉的美称。不过,里面的生意却好像暗淡了很多。最明显的是一楼的格局看上去有点乱乱的,到处是货架,有点像大排档。经过一楼时,生怕碰掉货架上的东西。

疫情期间,“新友谊”商城开始疯狂甩卖服装,买好几件品牌衣服才一千左右,当时可把我和我的同事高兴坏了[笑],再后来就封楼啦……。 

不管“友谊”改朝换代多少次,对于我们这些“友谊”的铁粉儿来说,都称它为“友谊”。 

“友谊”不仅是商场的代名词,还代表了附近的商圈。

以前,“友谊”商场南侧的街道两边摆满了菜摊儿。下午下班时,家住附近的同事都会一走一过带点儿菜回去。

马路北侧,商场楼后身有炒凉粉店、包子店、水饺店、加州牛肉面店、麦当劳店……那是经常给东师人解决午饭的地方。

旁边的“赫”发廊也是东师人的习惯性打卡地,那里有个胡师傅做头发很有名气。  

摆菜摊儿的那条道直通东师附小,接孩子的老师开车都进不去,街面不宽,每天却都熙熙攘攘。

通常午休时间,我们大家都会横过人民大街到“友谊”转一圈。吃完午饭,进商场溜达溜达,然后回去上班,就当散步锻炼了。

作为友谊的“常客”,我们会像温度计一样,明显感受到商场生意“温度”的高低起伏,那里的格局和商品特色会随着商场名称变化而变化。

商场为什么不断更名我们不太关心,我们关心的是每一次商场更名后,商品的特色和价格,尤其是服装价格的定位和打折的力度。

“友谊”是长春地标式场所,“友谊”商场是长春人的记忆,更是我们东师人的记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的四十多年里,“友谊”一直以商场的姿态屹立不倒,曾经一度被我们视为传奇。

不论它的名字如何更新,不论它的内部如何波涛汹涌,“友谊”始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商场打卡地。

如今的“友谊酒店”取而代之,意味着“友谊”商场随之消失。尽管这座楼还是顶着“友谊”的名称,但我想,它会与长春人渐行渐远,会与东师人渐行渐远,毕竟本地人不会随时随地踏入酒店性质的“友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