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强-博(解码魔都|顶级文物聚首上博,“

世界之最 2023-08-19 22: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20日电(记者 孙丽萍)20日,上海博物馆展厅里,光影投射地面,逼真呈现数千年前长三角“稻浪翻涌”、只此青绿的诗意场景。来自全国19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的358件珍贵文物齐聚一堂、熠熠生辉。

上海博物馆新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正式揭开面纱,作为“何以中国”系列文明大展的第二展,它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璀璨夺目的长江下游文明,为人们“探源”长三角悠久绵长的文明基因。

展览现场,稻浪青绿。(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影)

图为展览现场。(新华社记者任珑摄影)

从石猪到玉琮,“镇馆之宝”们在“出差”

来自安徽凌家滩考古遗址重达88公斤的史前镇墓兽——石猪;来自浙江良渚遗址的玉琮王、玉钺王和玉权杖;来自江苏东山村考古遗址的兽纹陶器与上海出土的精美象牙权杖“聚于一堂”。

富有当代艺术气息的崧泽“人首陶瓶”、雕琢神人兽面像的玉钺,形形色色精美绝伦的古老玉琮……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是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展品1/3以上都是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由上海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20日各方还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深化考古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以上多图均为展品,包括石猪、玉牌饰。(新华社记者任珑/孙丽萍摄影)

此次上博大展亮点之一是崧泽与良渚文化“五王聚会”,即来自江苏东山村、安徽凌家滩、浙江反山及良渚古城、上海福泉山这五大考古遗址的最高等级文物精品“聚首”。展览分古国、稻作、手工业、玉器四个章节,将长三角源远流长的文明故事娓娓道来。

长三角顶级宝藏文物聚首无疑弥足珍贵。“玉琮王是我们镇馆之宝,一般不轻易离馆。”浙江省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何秋雨说,这件宝物在上海仅展出20天就要“回家”。

同样“穿梭出差”的还有迄今考古发现最大、最重、最早、憨态可掬的史前石猪,一个月后就要与上海作别,“神兽回笼”安徽省博物院

文物拼图,“拼”出五千年前的长三角

长三角文博机构为何共襄盛举?358件宝藏文物在沪聚首,犹如几百片珍贵拼图,为人们拼贴出一幅早在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先民所创造出的辉煌文明图卷。

滚滚长江流入海,北折东下的江流,在中国版图上形成一片丰饶美丽的地区,这就是地跨沪苏浙皖的长三角,如今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考古资料证明,距今5800年左右,在长江下游流域出现了超大面积的中心性聚落,社会步入“古国时代”。5300年前良渚文化崛起,覆盖长江下游大部分区域。长江下游的早期文明进程是一部从崧泽时代的厚积薄发到良渚文明崛起繁荣的发展史。

图为大展现场。(上海博物馆供图)

距今5800年到5300年间,长江下游包括崧泽、凌家滩、薛家岗在哪的多个考古学文化地缘相近、文化相同,被归为“崧泽文化圈”,也叫“大崧泽文化”,覆盖范围西自安徽长江西段、东达上海、南越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这里发掘出的遗址聚落群被认为是最初的“古国”,表明此时的长江下游先民已经率先迈出社会复杂化发展的第一步,是中国文明化道路的“先锋”。

良渚文化更享誉世界。5300年前良渚文化强势崛起,并在浙江余杭规划建造了核心都邑——良渚古城,形成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玉为政治纽带,标识着权力与信仰的独特文明。考古学界指出,早在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先民就已创造出比肩世界的辉煌文明,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品中有一对长约1米的象牙权杖,出土自上海福泉山遗址,反映了良渚时期明显的社会等级差异,以及文明和社会的高度发展。长期从事考古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说,良渚时期,长三角有良渚古城这样大的中心,也有分散的文化中心,福泉山就是其中之一。

“距今4000年前,长三角的史前文明开始转向衰弱。这一时期的上海广富林遗址,就体现出外来文化、北方文化的强烈特质。出土器物和良渚文化器物完全不一样,相当粗犷。”陈杰说,长三角的数百件宝藏文物,为人们演绎出数千年前“文明基因”的演进与嬗变,长三角一体化是一个穿越古今的主题。

文物会说话,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的一部分,上博近年来推出“何以中国”考古文物系列大展,联手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文博机构,以精心策划的大展实证与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与灿烂成就,首展“宅兹中国”火爆异常。

对于上海而言,挖掘自身所在的长三角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显然更是文化责任所在。

特展展厅中,被反复调试到最佳亮度的灯光,点亮了静默无言的“文物”。当观众凑近端详凝视、用手机拍照留念,就会惊喜发现——自己拍下的每一张照片,几乎都有着美术馆目录图册般的精美质感。沉睡数千年的文物仿佛有了生动的表情,灵魂绽放。

图为观众欣赏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影)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对良渚“玉琮王”如数家珍。他说,玉琮不仅是沟通天地之器物,它的文化内涵比人们了解的更为丰富。这件琮王看上去“内圆外方”,但其实四脚都有圆润的弧度,且上大下小,雕绘有神人兽面纹和鸟形图案,寓意“四面八方”,它甚至可以以旋转方式动态观看,堪称是中华民族先民创造出的一件“宇宙模型”。

良渚的玉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当中极为重要的独特文化现象。《周礼》记载,要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玉琮和玉璧,就是良渚先民发明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华民族以玉为德的文化价值观延续至今。在上博大展中,出土于长三角的玉琮、玉璧、玉锥、玉钺乃至玉鹰、玉蝉、玉鸟、玉龙、玉人等文物琳琅满目,充分呈现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之一。

玉是中华文明重要基因。(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影)

“如今的长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它的史前文明也呈现出开放融合的特征崧泽文化开放包容,良渚文化精致灵秀……中国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而长江下游早期文明也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陈杰说。

“什么是文明?中华文明发源于何时何处?上博以展览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期待让中外观众更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