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关于鱼雷(一发击沉一艘10万吨级航母,
当今世界是海权的世界,发展海上力量已成为每一个世界强国的“必修课”,而鱼雷则是在大国海战中,尤其是在反舰作战中重要的海军装备。尽管距其发明已历时一百五十五年,但这一海战装备却仍普遍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甚至目前流行的反舰导弹都无法完全取代鱼雷的位置。那么鱼雷的发展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相比反舰导弹,鱼雷又具备着哪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鱼雷侧剖图)
鱼雷兴衰史从海军大杀器,到一度无人问津
鱼雷的发展历程,远比普通人想象得更为悠久和曲折,更有人难以想象这款一度令世界闻风丧胆的海军大杀器最初竟诞生于一个注重陆权的国家。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上将卢俾士向自己的好友,一名叫怀海德的英国工程师诉说了自己的一份武器构想,这名海军上将趣怪网希望能够有一种武器,被岸上的士兵用绳索拴住,通过绳索控制这种武器在水下对海上舰船进行打击,这种在自己头脑中的武器被卢俾士称作“海岸防卫者”。但遗憾的是,因卢俾士在向奥匈帝国政府提交自己的武器构想时并没有详细阐述如何解决这款武器的动力问题,以及奥匈帝国重陆轻海的缘故,使卢俾士的新式海军武器构想一度搁置。
但卢俾士的天马行空引起了自己好友怀海德的注意,他记录下了这一武器构想,将卢俾士对武器需要绳索控制这一笨拙的设定剔除,致力探寻解决武器发射动力的问题,最终于1866年制造出了用于水下攻击舰艇的“鱼雷”。同年,这款新式作战武器在奥匈帝国海军中正式服役,人类第一款鱼雷武器应运而生,史称为“白头鱼雷”。
(世界第一款白头鱼雷)
1870年,有世界最强海军之称的英国重视到了这一款新式海军武器,并迅速将其从奥匈引进,并于全军装配,鱼雷自此流行于海军界。而真正让鱼雷发扬光大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因无法在海上依靠大炮铁舰战术彻底击败英国舰队,于是便组成德国U型潜艇部队,对英国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使用德式鱼雷对开赴英国的所有舰船进行无差别攻击,这使英国损失了当时著名的“鲁塔尼西亚”号,并且使英国一度进入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也无意损伤了美国的舰船,导致美国借此理由对德宣战,德国全面战败。
而正值德、英等国让鱼雷盛极一时之际,瑞典于1949年研发的“315反舰导弹”让鱼雷在刚位居海战王座后不久便立即跌落神坛。相比鱼雷,反舰导弹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等优势,在反舰导弹问世之后,鱼雷便逐渐没落,以至到近乎被世界遗忘的程度,直至1982年一场战争的爆发。
英阿马岛战争鱼雷再显神威,世界再度迎来鱼雷研发热潮
1982年,阿根廷领导人加尔铁里为解决阿根廷国内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遂发动英阿马岛战争以转移国内矛盾。马岛不仅孤悬海外,且距英国相隔万里,在这一场发生于英、阿两国的战争,实际上绝大部分是发生于两国海军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鱼雷和反舰导弹之间的伤害差异被世人所目睹。
为打击阿根廷海军士气,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批准英国核潜艇“征服者”号对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进行打击。英国舰艇“征服者号”共携带三枚自1925年便开始服役的虎鱼鱼雷,据当时英国军方估计,这款鱼雷因常年失修其可靠性恐怕仅有40%。但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在“征服者号”开展对“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打击行动时,仅用一枚鱼雷便造成了阿根廷这艘14000吨级巡洋舰机械室的爆炸,造成阿根廷军方275名官兵死亡,“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接到阿根廷军方的救援前,便倒在了大西洋当中,成为了马岛战争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军舰。
(英阿马岛战争)
与英国虎鱼鱼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根廷为打击英国舰队采用了从法国购买的“飞鱼”反舰导弹,飞鱼反舰导弹前后击中英国4000吨级的42型驱逐舰和佩里级经济型护卫舰,但两次攻击均未击毁两艘舰船,仅仅是让其丧失了部分战斗力,“飞鱼”反舰导弹的杀伤力显然不如英国当时使用近乎过时的“虎鱼鱼雷”。
英阿马岛战争的实战结果一度引发了世界军工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军工科学家研究,得出了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鱼雷之所以杀伤力能胜于反舰导弹的重要原因
其一,能量传递的介质不同。相比反舰导弹,鱼雷于水下发生爆炸,相比空气,海水作为能量传递介质的密度更大,其产生的压力无法得到进一步压缩,其杀伤力要远远高于反舰导弹。
其二,鱼雷的爆炸会形成气泡脉动。与普通人预想不同的是,鱼雷并非在接触到舰船时才会发生爆炸,而是在接触舰船之前,其感应装置便能促使鱼雷发生爆炸,其在舰船下形成巨大的压力冲击波,使舰船仿佛从底部被压力彻底“掰断”,由此造成的压力伤害远非同等量级的反舰导弹所能比拟。
(被鱼雷击穿的美国试验军舰)
其三,鱼雷的打击点是多数舰船最为薄弱的位置。一般而言,舰船为了避免被炮舰、反舰导弹击沉往往会在舰船的两侧甲板进行加固,而很少顾及舰船的底部,鱼雷则直接进攻舰船的底部,并临近舰船的机械室,弹舱等关键部位,由此更容易对舰船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在英阿马岛实战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中,世界各国回忆起昔日被遗忘的鱼雷,引发了新一轮国际中研究鱼雷的热潮。
世界各国掀起鱼雷研发热潮,中国一枝独秀
鱼雷虽是一种相对古老的海战武器,但其研制同样是一个艰难、复杂的工程,目前能够独立研制鱼雷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而中国则无疑是鱼雷研制领域的佼佼者。
中国最著名的鱼雷便是名为鱼-10号鱼雷,据媒体报道称这款鱼雷创下“全球首款声学相控鱼雷”这一历史记录,所谓声学相控,就是指通过水下声学成像技术,在深海中判定敌军军舰的位置,打击敌军军舰最为薄弱的部位。这使中国的这款鱼雷集结了鱼雷的杀伤力和反舰导弹的精确度于一体。除了“声学相控”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外,鱼-10号鱼雷还具备遥控自导、光纤制导、动力强劲等优势。
(鱼-10鱼雷)
所谓遥控自导,即鱼-10鱼雷在发射后无需发射的舰艇对目标进行持续锁定,鱼雷自身便会对目标进行精准的锁定,直至成功击中这一目标。自导虽然有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优势,但也有被敌方电子信号干扰的风险,为避免这一风险的发生,设计师还为鱼雷-10安装了遥控装置,这便使鱼雷在信号遭受干扰,无法自动锁定目标之际,我方仍然能够通过遥控指挥鱼雷进行目标的精准打击。
而光线制导,则是指鱼-10鱼雷能够通过鱼雷内部的光发射器散射出光波,这一光波被波分复用器吸收后,再通过光纤线团传递至控制台,使控制台能够随时获得发射鱼雷的最新动向,进而判断鱼雷的打击目标和前进方向,这一设计使鱼-10鱼雷有了“小型潜艇”的称谓。
(鱼雷的光纤通讯模式)
虽然鱼-10鱼雷有着较远的追击能力,若想发挥这一款鱼雷的全部威力,那么保障鱼雷的续航能力也至关重要。为此,中方设计师为鱼雷设计了三组燃料,确保鱼雷的续航能力,使用的燃料名为“奥托二号”,是丙二醇二硝酸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混合物,使用这种混合物作为燃料的优势是海军可以通过实际情况,控制鱼雷进行变速,进而减少鱼雷前行的能耗。
除中国在鱼雷的研发上下足功夫外,世界每一个军事强国目前都致力于鱼雷的开发和研究,典型如美国的Mk54鱼雷,其能够携带97磅的炸药,产生约238磅的爆炸威力,其杀伤力足以摧毁目前大多数战列舰的龙骨。,这一款鱼雷的优势在于发射瓶体多样,无论是普通的Mk 32型鱼雷发射管,还是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和RUM-139反潜飞弹,这款鱼雷均可以成功发射。但在声学相控技术上,美军鱼雷技术仍逊色于中国。
(罗斯福号航母上美军装配的Mk 54鱼雷)
而俄罗斯也在鱼雷的研制中不甘落后,早在上世纪70年代,俄罗斯便研制了一款名为“波塞冬”的巨型鱼雷,代号为65-76直径达650毫米,重量超5吨,最大航速50节,共计可装配557公斤烈性炸药,其爆炸威力可直接摧毁美军的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由于制作成本高昂,且携带笨重,俄罗斯一度将“波塞冬”鱼雷视作同“沙皇炸弹”一样的军力象征,而并未投入实际军用,但俄罗斯海军上将叶罗菲耶夫却多次表示趣怪网希望俄罗斯能够重启65-76鱼雷,着力降低其生产成本,将其早日投入实战应用当中。
杀伤力不及鱼雷,为何反舰导弹仍受青睐
尽管鱼雷的杀伤力和目前的研究进度丝毫不逊色于反舰导弹,世界各国海军仍然将反舰导弹的研究放置在鱼雷之前,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
,尽管有中国研制出鱼-10之类具有优秀跟踪能力和锁定能力的鱼雷武器,但世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掌握如中国一般的跟踪和锁定能力,具备有跟踪和锁定能力的外国鱼雷更是少数,反舰导弹依然是世界多数国家的选择。,鱼雷的发射速度和射程目前均不如反舰导弹,其应用也多在水下,这便使鱼雷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世界上多数鱼雷的设计都是将其作为反潜的武器,而不再是反舰。在鱼雷对舰艇有巨大伤害的,对鱼雷位置判定的声学相控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多数舰船均装配有预防鱼雷袭击的反潜装置,这进一步压缩了鱼雷发挥其功用的空间。
(被美军鱼雷击中的澳洲海军舰船奥拉昆斯号)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鱼雷目前应用领域受限,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鱼雷仍然将发挥其重要的反潜作用,中国作为世界鱼雷研制大国的地位,也必将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和尊重。
吉尼斯世界纪录
- S.H.E.遭疯狂男人现场拆台吓呆了 Selina保护林宥嘉
- 林熙蕾老公送爱玛仕林熙蕾的个人资料 林熙蕾
- 连姆·尼森冷血追击9月上映_父爱深沉热血复仇故
- 单眼皮眼线液的画法
- 千古之谜:埃及艳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呼和浩特陈兴国:他的故事与影响力如何
- 李斯羽现在男友?2025-06-12这一天的快乐大本营
- 荒艺术表现方式解读:内涵外延概览与理解角度
- 京东员工纷纷离职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 琼瑶电影燃烧吧火鸟
- 艾尔之光私服,如何安全进入并体验游戏
- 北京电子产品采购批发指南
- 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动物-山魈(外形奇特的它们身长
-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瞬间你错过了吗
- 马勒戈壁第一季:如何未知世界的神秘魅力
- 中山市镇:生活指南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