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现象的世界之最(对生命重要节点的记录与思

世界之最 2023-08-19 22: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其实,“生老病死”是人生中最常见的生命现象,但很多人从主观上并不愿意直面接受。

老年人的生命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前行。很多人都游走在“癌症”患者的边缘,病情往前一步就是无尽深渊、万劫不复,能有效控制病情就有可能海阔天空、峰回路转。

今天是2023年7月24日。

由于病情变化的原因,又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双侧扁桃体隆起肿物,乳头状瘤等疾病的手术切除治疗。

这是今年三月份以来,第三次正式住进医院。也将是第二次做“全麻”手术。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又是比较极端的治疗手段,科学的风险评估是最起码的前提,必须做才去做。

7月26日(星期三)下午三点半开始手术,五点十五分结束。比上次做“声带白斑”切除手术,感觉上要难受一些,感受上也有很多地方不一样。

麻醉,特别是全麻,本身就是风险。外科手术式治疗过程,其实质就是挑战风险和战胜风险的过程。

手术结束后,呼吸、深呼吸,笨蛋就是呼吸。吞咽,尽最大的努力尝试去吞咽。当时这就是一个根本完不成,但又是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十分简单而又常用的基本生存动作。求生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欲望,也是人的天性。

“天上仅一日,人间已百年”。

手术完毕之后,仿佛隔世。被医务人员唤醒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尽可能地睁开眼睛,进行深呼吸。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感觉到无法顺畅地呼吸,很难,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十分难受的一个非常态下的难熬过程。意识完全清楚了,但大脑指挥不动自己的器官去干自己想要完成的各种日常动作和事情,非常无奈!

整个人体都有一种完全被憋闷住了的感觉。难受,非常难过,非常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有点恐惧但又相信现代医学技术的力量。被憋住时,甚至还有“要死就干脆点”的强烈冲动。

这次全麻手术苏醒后,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夫人,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她就在手术室外作为家属陪着,还有辅助决策的功能。第二个想到的人是自己儿子。第三个自动进入我脑海里的人居然是刚刚离世的蓝立!连我本人都深感意外,真的没有想到。说明死亡对人的震撼太大了。

就在刚刚,我快走进医院的手术室做手术之前的半个多小时,手机上突然接到一位老领导发来的微信,“蓝立同志因脑瘤而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这个信息,就被护士小姐像“情侣”似的,搀扶着胳膊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的走向手术位。手术从来都是这样“站着进去,躺着岀来”也有人说是“竖着进横着出”。

其实,我跟蓝立私人关系和感情都很一般,工作、生活交集时间并不长,大约只在2000年、2002年初不到两年的时间。2001年前后,我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担任主任助理职务,他担任短道速滑部主任,年龄可能比我长一、两岁?在工作中,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就是在2002年初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冬奥会上,实现中国冰雪运动员“金牌”零的突破。但蓝立先生是最前沿的指挥员,实践者。

中国滑冰短道速滑女子运动员、世界冠军、第一个中国冰雪运动奥运会金牌夺得者大杨扬举世闻名,担任过不少重要的社会职务,而在培养大杨扬成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骨干作用的蓝立先生却鲜为人知。

“处长政治”。至少在国家体委内部有这样一种共识。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水平如何,将来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只要看看管理这个运动项目的处长的水平和能力就完全可以预知未来的发展水平。

蓝立同志长期从事冰雪运动的管理工作,知识丰富,超过了绝大多数这一领域中的专家。他这一生,为人厚道,待人以诚,团结同志,工作踏实,能讲一口流畅的英语,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

我以为,先生在人生路上最光辉的一段时间就是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短道速滑部主任(处长)期间培养了包括大杨扬,李佳军等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级的滑冰运动员和教练员。夺得过无数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冠军,实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为我国竞技冰雪运动的腾飞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令人敬佩!

安息吧!蓝立兄。“天堂一定很美,人们才一去不回”。一路走好!

场景和思绪回到正在做的手术上,能移动的手术病床上。由于自己感觉到憋得慌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喊出了“氧气、氧气”,居然还真有医辅人员针对我提出要求的回应,“血氧饱和度1 0 0 %,放心”,回答非常坚定、干脆利落。顿时觉得安全感满满,自己还活着,深深觉得“还是活着好”!倦念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