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的世界之最(云南大山包村,高原上最原生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4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在云南省昭通市西北部有个地方叫“大山包”,在大山包深处隐匿着一个小村庄叫“大山包村”。

村子里是一座座土胚墙,稻草铺设屋顶的房子,是大山包里唯一的自然村

村子很小,大约几百号人,很少外人进来,村民很热情,遇见陌生人进入都会主动打招呼,但他们很多不会讲普通话...

村子里有两条简易的小水泥路,所有房屋就分建在水泥路两旁,路上不时有披着羊毛披毡的人经过。

这里的气候多变,随时晴,随时雨,随时热,随时冷。当村外是阳光明媚时,村里却可能雾气弥漫。

也有人能讲些简单的普通话。

由于是下雨天,村路上一片泥泞,到处都是牲畜的排泄物,看见旁边一位老乡正在铲集什么,于是上前去和老乡聊上了家常。老乡告诉我旁边那土房子时他的祖屋,已经有60多年了,屋顶的草是“燕麦”杆,也不是定时换,有时间,有草杆时才换,像那屋顶上的,已经有近20年了。

村子里虽然安静,但偶尔还是会传来孩童们愉快的笑声,小朋友也不怕生,会很礼貌的冲我们打招呼,年轻的妈妈似乎也感觉到有陌生来客,看到我们给小朋友拍照,赶紧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并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坐坐。本来很想进屋里跟他们聊聊,但考虑到天色已晚,只好委婉的谢绝。

越往里走,旁边有一块田,有个大叔正在割草,我好奇的问,这草是否就是盖在屋顶上的,大叔笑笑不是,这是给牲畜吃的。大叔声音洪亮,脸色红润,精神饱满。

大叔背着满满一筐菜叶从山上下来,菜是自己种的,因为吃不完,大部分用来喂牲畜。

看着天色已晚,赶紧往回走,突然看见这位大叔,看见我们这几个陌生人,他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坐...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还是串串门吧。

因为地处高原,有点湿冷,屋里的人围在火盆边烤火,看见我们进来,赶紧起来招呼我们,拿出核桃请我们吃...屋里的陈设显得很简单。

我们吃着核桃,真的很香,笑着说,你们种的核桃真的很不错嘛。老乡却说这核桃都是在外面买的,本地不产核桃...我们悄悄的把手上还没剥壳核桃放回到屋里。

临走,老乡还特地从里屋抓了把核桃硬是要塞给我们...

村子里的猪圈...

趁主人不注意,贫嘴贪吃的鹅伸长脖子偷吃...

这里的每家每户,屋顶几乎是清一色的草棚,这也是当地彝族的特色建筑,是祖辈留下来的。

村里的房屋,屋顶上的草为房屋遮风挡雨,也成了杂草的温床...

村里多狗,这是中国乡村的特色,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无论你是贫是富,它始终对你不离不弃,时刻守护着家园。

电视天线摆放屋顶,让相亲们也可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门口停放的手扶拖拉机,似乎已好久没有开动过。

敞开的房门,悬挂的竹筲箕,家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我们亲眼所见。

村子的水泥路上可以看见几部从昆明牌照的小车,还有旁边几栋停工的小洋楼。一经打听,他们是一些在外拼搏的的年轻人回来看望父母...

当时我想,既然生活比以前好了,政府对少数民族也有政策上的扶持,也鼓励相亲们搬离保护区,迁移到乡镇里...

不愿离开故土是一种情结,老乡的一席话也让人感慨黑颈鹤一直陪着我们世代相栖在这片土地上,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这片土地,如今它们更成为国宝。刚飞到越冬地时黑颈鹤胆很小,特别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盘旋,直到它们认为安全了才会慢慢降落下来。地面上有任何人为的改变,都可能被它们认为是威胁而离开。所以茅草屋里虽然湿冷,但他们依然不愿更换成洋房。这也是为啥我们看见村里一些新建的砖房屋顶仍然盖着稻草的原因。

黑颈鹤的警惕性很高,每当有人走近时,便向远处飞走,所以他们不会过多的去干扰黑颈鹤的越冬领地。

在大山包,我还发现了草丛里有很多这种儿时的玩物,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的“屎壳郎”,由于农、牲畜抗菌剂的滥用,很多地方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踪影。黑颈鹤对自然界依赖性很高,任何污染都可能导致它们的亡,在大山包出现屎壳郎,说明这里依然是一片净土。

苦荞麦是当地人的主要农作物...农民的耕种劳作只能在黑颈鹤保护区外围进行。

这就是用于盖屋顶的“燕麦”,老乡说,这里的燕麦收成不是很理想,种燕麦主要是为取其杆用于盖屋顶。

每年9月底开始,这里就会陆陆续续有黑颈鹤飞来过冬,直到第二年三月份才离开,当地流传一句谚语“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也说明了当地人民对黑颈鹤的爱护。它们的到来,给大山包带来了很多生机,也吸引了很多鸟类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观赏。

黑颈鹤是一种唯一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大型珍稀禽类,是全球急需挽救的频临灭绝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属于国宝级鸟类。全世界有8000多只,在大山包这里越冬就有1300多只,为国内已知的最大黑颈鹤种群。

————————

洋光摄客一个前新闻摄影工作者,与您分享旅途风景,人文趣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