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的人工建筑(埃菲尔铁塔——初代网红建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4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设下一个计

1.缘起没落大哥的倔强

普法战争以前,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公认的事强国,前有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一国战两洲”,后有拿破仑时代的扫荡天下,对外奉行的一直是强权政治

1870年7月,法兰西对普鲁士宣战,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大败,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第二年1月法国正式投降,割让矿产资源丰富的北方六省,赔款52亿马克(约合白银12亿两)。

这场国运之战,普鲁士以伤亡9000余人的代价,换来法国12.4万人的伤亡,昔日的江湖老大被新兴小弟打败,法兰西的民族自信遭受极大的打击。

(描述普法战争的油画《荣耀与失败》)

十多年以后,战败的法国逐渐走出了战败的阴霾,国力快速恢复。1884年法国政府决定在五年之后的1889年召开世界博览会,明面上是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实则是为了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实力,提升自信心。

在这次世博会中,法国政府计划建造一座300米高的高塔作为本次世博会的重头戏。但300米的高塔,要建造起来并不容易。况且从计划阶段,法国政府就把300米的高塔定义为一个彰显面子的巨大工程。

(巴黎原有的世博会园区,计划在中间建造一座300米高塔)

2.面子工程与网红建筑

要知道之前世界上的最高建筑一直在150米左右徘徊,而且超高层建筑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和漫长的时间。如奴隶时代的胡夫金字塔全高146.5米,工期30年;封建时代的科隆大教堂全高157.3米,几经辗转工期长达600多年;就连工业时代比埃菲尔铁塔早几年的华盛顿纪念碑,全高169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工期也达37年。

(胡夫金字塔)

而此时的法国刚从战败的泥潭走出来,因为没钱没时间,所以对300米的埃菲尔铁塔提出了两个额外要求。第一个是能够吸引足够的人买票参观,二是世博会结束后可以轻易拆除。

第一个好理解,政府没有资金,通过高塔来创造收入,在当时来看,是最好不过了。第二个则是因为工期紧,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300米的高度也属于史无前例,没人敢保证铁塔的质量,所以世博会结束以后就赶紧拆除,免得后顾之忧。

所以当时的铁塔就是临时充当世界第一的角色,也是一个为了彰显法国的面子工程,兼顾赚钱属性。300米的高度是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物的两倍,法国政府虽然决定了,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工程难度。

(科隆大教堂,在中世纪建造史上,为了盲目追求高度,很多教堂建成没几年便倒塌了)

3.重力载荷与风力载荷

对于高塔建筑来说,主要受力方向为横向和纵向。纵向好理解,即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底层的基础要负担整个建筑的重力载荷。如科隆大教堂仅建造的石材就有40万吨;胡夫金字塔更是达到惊人的684万吨。高塔建筑的底层支撑和基础需要非常强大的抗压能力,才能保证不沉降,不坍塌。

横向上的力主要来源于风力载荷。台风天气下,强大的风力会使建筑往一侧倾倒,高度越高,所受的风力则越来越大。

根据当时的推算,300米高空的台风风速可以达到238km/h,已经相当于我国常规高铁的速度了。300米的高塔,就好比是矗立在地球的一个巨型杠杆,238km/h的风力经过300米的巨型杠杆放大后所承受的风力载荷便非常恐怖了。

4.当钢铁直男遇上浪漫之都

当法国政府公布建造300米高塔的计划后,很快便收到了超过700份的提案。有人建议修建一个巨大的断头台,象征着昔日帝国的结束;也有人建议修建一个巨大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喷洒整个巴黎;也有人提议建造一个太阳柱,用塔顶的光源和镜子反射系统来照亮整个巴黎……这些方案都还停留在传统的砖石系统当中,并没有从结构层面给出重力载荷和风力载荷的解决办法。

在这些方案里面,有一个方案可以说是毫不起眼,它出自于一家桥梁建筑公司,老板名叫埃菲尔。他的方案也很简单,甚至有点丑陋,就是两条铁架子立在空中,跟有着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这些优美大理石建筑的巴黎显得格格不入。

埃菲尔面对这么多竞争对手的方案,也有着自己的反击。很简单,这么多看似有创意的方案,其实根本没有考虑到在原有的结构上进行突破。如此纤细的300米砖石高度,是扛不住巨大的风力载荷。尤其是受众人青睐的太阳柱方案,经过测算,是不可能建造起来的。

(随着高度增加,风速逐渐变大)

根据埃菲尔自己的阐述,自己的方案,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这外型却是经过严密计算后得出来的一个数学模型。它可以完美的解决高塔的重力载荷和风力载荷问题。之所以选择铁作为主要材料,是因为铁重量相比于大理石来说轻,抗压抗弯能力强,而且造价还低,妥妥的理工男思维。

5.竞标公司的撒手锏

在那个建筑师和艺术家混为一谈年代,埃菲尔公司的套说法显然无法服众。300米的高塔是一个没有使用价值的面子工程,要是能够代表法国精神也罢了,一个冰冷的钢铁架子,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

(凯旋门与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也有自己打算,他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聘请了当时国内众多的建筑师对外型进行升级。用石头砌台座用来装饰塔脚,用罗马建筑标志性的拱结构连接四个塔柱与第一层平台

每层平台设大型玻璃墙大厅,顶部采用球状造型等装饰手法来亮化结构,300米铁塔也开始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见的基本样貌,这些迎合公众的升级,并没有逆转它的口碑。

在巴黎文艺界的人看来,300米的铁塔是非常野蛮的,不管你想不想见到它,它都以野蛮的姿势耸立在那里,通身不加修饰的钢结构,让人联想到冷酷,污染,没有丝毫人情味的工厂,哪怕是美国这种利益化的工业化国家,也没有办法接受300米的铁塔,何况这是在艺术之都巴黎。

面对众多的反对声音,埃菲尔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他向法国政府和巴黎政府承诺,他会承担铁塔80%的建设资金,只要铁塔建成后20年的收益。

法国政府一听,当即拍板决定建设铁塔。铁塔丑就丑点,20年后拆除也能卖不少钱,更何况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去建设。于是埃菲尔很顺利的和法国政府签订了合约,开始建设铁塔。

6.从网红建筑的末路到钢铁直男的爱情圣地

依靠着高效的建造方式,因为选材比砖石方便太多,在1889年,铁塔在世博会前如期建成,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震撼的。铁塔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两倍的高度,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在世博会上,人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乘坐电梯到达铁塔顶层。再多花钱点钱就可以在300米的高空饮酒用餐,多一件美事。

依靠着世博会的热度和300米的特殊体验,在埃菲尔铁塔开放后一年,就迎来200万的客流量,收益达到了建造成本的四分之三,一年多以后,铁塔就开始回本了。

伴随着超高的客流量,不仅给铁塔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也让铁塔的风评得到扭转,此时的纪念币,报纸以及海报上面铺天盖地都是铁塔的身影。甚至因为名气太大,一度成为自杀圣地。

(纪念币上的埃菲尔铁塔)

但人们对于铁塔的喜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归根到底还是铁塔缺乏意义,人们更多是出于好奇,而这种好奇缺乏持久度。

随着20年期限的到来,法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铁塔的拆除工作。在政府看来,铁塔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随着关注度的降低,铁塔已经很难赚到钱,再加上钢材容易生锈,维护成本也在逐年递增。经过埃菲尔的一番游说,铁搭被当做无线电通讯和广转被保存下来。

铁塔的形象转变发生在二战时期。在德占林巴黎之前,法国人切断了铁塔的电梯,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政府高,并没有登顶铁塔,只是远远的拍了一张照片。

德国将自己的纳粹国旗悬挂在铁塔顶端,不料风太大,把国旗吹了下来。第二次又被法国的抵抗人员偷偷换成法国国旗,以后的法国人,千方百计的在塔顶悬挂法国国旗

在之后的时间里,人们看铁塔顺眼了,赋予的含义也越来越美好。法国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浪漫精神,给铁塔赋予了浪漫的爱情故事。传言铁塔是埃菲尔为了亡妻而建,之所以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只是为了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说一句我爱你。,埃菲尔作为一个钢铁直男,本意并非如此。

(在时间的见证下,埃菲尔铁塔也成了巴黎古老的见证)

时至今日,铁塔一直伫立了上百年,已经跟法国和巴黎融为一体,成为巴黎的代表性建筑。虽然它仍然是一个无用的纪念塔,埃菲尔以一种纯理性的思维,开创了现代建筑的先河。铁塔可能不具备古典建筑的艺术气息,但它却宣扬了现代建筑的审美底层逻辑——美是真实的火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