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记忆方法记世界之最(怀念我的外公外婆,世界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在湖北天门方言中,外公叫“嘎爹”,外婆叫“嘎婆”,外公外婆家叫“嘎嘎”,去外公外婆家叫“走嘎嘎”。

外公本姓焦,据说焦姓是我们那一带的土著,是老底子的湖北人。

何出此言呢?这得先讲一段历史。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沔阳陈友谅趁势而起割据一方,自称“汉王”,成为朱元璋最大的竞争对手。

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败给朱元璋后,其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朱元璋为清除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对陈友谅的家乡沔阳一带大开杀戮,致使当时的江汉平原几乎是十室九空,而焦姓这一脉则是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从明初开始“江西填湖广”,大批江西人迁往江汉平原,现在江汉平原的其他姓氏,大多是当年迁徙而来的江西先辈们的后裔。


据母亲讲,外公出生于那年,由于地方上灾荒连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外公的父母只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四处逃荒,乞讨为生。有一天,他们流浪到一个叫熊口(今潜江市熊口镇)的地方,外公出生了,他们便给外公取名“焦熊生”。

几年后,外公的父母相继去世,年幼的外公被京山的一户地主收留,靠给地主家放牛、干点杂活混得一口吃食,才不至于饿。

有一天外公在山上放牛,由于贪玩误入一处山洞,迷了路,差点被困在里面。外公在漆黑的山洞里面摸索了很久居然走出来了,也算是福大命大吧。

举目无亲一穷二白的外公,后经好心人介绍入赘到外婆家,这才结束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

外公和外婆一生共养育三女一子,我的母亲是老二,和共和国同龄。舅舅是老幺,舅舅出生时外公已四十多岁,中年得子实属不易,自然把舅舅视若掌上明珠。

外公为人勤劳,地里的活忙完,外公就驾着驴拉板车去京山那边的石灰窑,拉车石灰回天门售卖,能挣点钱。

外公还学过天门花鼓戏,是村里花鼓戏“草台班子”的成员之一。他虽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人很聪明,戏词全记在脑子里。那个年代的人都爱看戏,外公他们的草台班子在地方上很受欢迎,整个冬天都有演出,获得的彩头颇丰。

外公思想比较开明,那个年代的女孩几乎是不上学读书的,但外公却让母亲读书。据母亲说,她读到四五年级时,班上只有她一个女生,后来成绩实在是不怎么好,小学毕业就没再读了。

母亲能识字,会算术,在与她年龄相仿农村的妇女当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集体时代母亲还在村里当过妇女队长。

小时候母亲把报刋杂志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故事中的善恶美丑陪伴了我的童年,十分美好。

尽管母亲知书达理,但爷爷似乎对这个儿媳不大满意,顺带着也不怎么喜欢我们姐弟三人。都说爷孙隔代亲,可能是我确实不讨人喜欢,小时候爷爷那种冷漠的眼神总会让我感到惧怕,无法与他亲近。

在外公外婆在那我却能感受到那种祖辈的关爱,尽管他们共有两个孙子、五个外孙和四个外孙女,就算是十一分之一的爱,也能让我的童年记忆倍感温馨。

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走嘎嘎”,“嘎嘎”门前有棵桃树,后院有棵梨树,树上结的果子平时是不让人摘的,但只要我们几老表一去,管他熟没熟,直接上树摘。外公外婆只得无奈地站在树下看着、笑着,又担心我们会从树上掉下来,不停的提醒我们要小心点儿……

大年初二跟母亲“走嘎嘎”拜年,金果、麻枣、麻糖、麻页子等过年才有的零食,总让我们“扫荡”一空。吃完晚饭临走时,外公还会塞给我们压岁钱,那也是我小时候唯一能得到的压岁钱。

外婆为人开朗,爱开玩笑。每次见到外婆喊她一声,她总是很大声的答应,说还是你这个“秋葫芦”乖些,舍得喊人。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本来就有高压的外婆摔了一跤,卧床几天后去世。我没见过奶奶,一直把外婆当作奶奶,送葬那天,我哭得很伤心。

我读高一那年,有一天刚好放月假在家,有人来我家说看到我外公在离外婆坟头不远的地里摔倒了,让我们去看看。我连忙飞奔出门,在田野里发现外公之后背着他往家里走,走了不多远我便体力不支,气喘吁吁。

好在父母很快就赶到了,父亲接过外公把他背回了家。

母亲责备外公说,您年纪大了就不要到处跑,这摔一跤多遭罪。

外公说,我的名字叫熊生,当年你奶奶逃荒到熊口生下我,我这一生就是个奔波的命。

在我家住了几天,舅舅把外公接了回去。那一年外公已经八十四岁,摔那一跤之后就一直卧床不起了。

等我放了寒假去看外公,外公已经十分虚弱,尽管他意识模糊,但仍能认出是我。

我说,嘎爹,今天外面下雪了。

外公说,好啊,全国都为我戴孝。

当晚,外公就去世了……

如今外公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几年了,但他们的样子我仍然记得很清晰,那慈祥的笑容,爱怜的眼神,亲切的语气,是我记忆中永远的美好……

#头条家时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