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自行车世界之最(东葛路上觅乡愁)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东葛路,如今是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繁华大街了。特别是80年代以后,几次扩展延伸,一直通到了屯里(凤岭)那边,绵延几十里,地铁、公交车川流不息,成了南宁的交通干道。夸张啊。

在我们老南宁眼中,东葛路其实就是从东门到葛麻岭那一小段,东葛路由此得名。

东葛路的诞生是一段传奇。1958年,中央要在南宁开全会。毛大大,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云集南宁,住在明园饭店。中办领导找到广西公安厅长钟枫,说你这明园饭店紧靠民主路,每天人来车往,难道叫毛主席在汽车喇叭声中开会?而且那时离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不久,得提防特务搞破坏。所以开会期间,1958年1月11日到23日,民主路不能通车。

这有点犯难,那时展览馆、建政路一带有很多机关大院,居民密集,都得靠民主路进出。怎么办呢?

钟枫不愧是足智多谋的老红,和市领导商量后,决定从新民路中段靠近老东门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在农田里铺设一条便道,让建政路一带的机关单位用车,从那边经民生路进市区。

在农田里铺路容易,到葛麻岭过不去了。那时我们还不是基建狂魔,没有盾构机和推土机。于是在市党校和十一中前拐个弯,拐进建政路。后来那一小段叫飞凤路。(陈建昭老师的《南宁老城老街巷》一书中,对东葛路的最初走向有画图标明,很清楚)。

修路全靠肩挑人扛。时间紧任务重,还要保密,市里动员附近的居民搞人海战术。我那时在维新街小学读书,全校停课三天,去修东葛路。那情景,真是豪情万丈,人声鼎沸,从70岁的老头老太到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学生,几千人在那里‘滚含含”,把两边菜地里的泥土挖上来,铺成12米宽的路基,年轻力壮的,就几十人一队,拉一个几千斤重的大石滚,压实刚铺上去的黄泥。据说是奋战了7天7夜,终于在开会前,修好了这段700多米长的东葛路。

刚修成的东葛路,虽然汽车一过,黄尘滚滚,遮天蔽日,好歹总算有段路走了。

我在那里修了几天路,认识了那个大名鼎鼎的葛麻岭。它就拦在东葛路前面,有一条小路通上山顶。山顶上有座大庙叫白庙,据说十分灵验,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所以初一十五,观音佛诞,上山小路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后来庙被拆了,山上大片平地,修成一座学校,叫广西教育学院。这个学校的旁边是广西中医学院,它的校办工厂,生产一种叫百年乐的保健品,驰名中外,它还有一家附属医院,叫中医一附院,是南宁响当当的三级甲等医院

现在,东葛路早已穿越葛麻岭,往前延伸,广西中医学院也迁到自治州那边去了,但中医一附院和生产百年乐的厂家,还雄踞在东葛路两侧,给早已消失的葛麻岭多少留下一点痕迹。

说到葛麻岭,就不能不说葛麻村。那时东葛路周围,哪有什么楼房工厂呀,全是农村菜地。东边是葛村,西边是麻村,合起来就是葛麻村。葛麻村包围着葛麻岭,地盘很大。现在的地铁、公交站牌上,从麻村路口到葛村路口,横跨好几个街区,那都是以前葛麻村的地盘。

葛麻村不但地域辽阔,而且历史悠久。史书上记载,500多年前,南宁城还没有多少街道呢,这里已经是人丁兴旺的大村落了。东葛路逐渐开发后,葛麻村也不是一下子就搞房地产,而是凭借天时地利,联合附近的旧飞机场一带,建起了许多工厂。有名的南宁手表厂,南宁自行车厂,南宁无线电厂,都是在那一带建成的。我那时在外地工作,回家探亲时,工友们常托我买南宁牌手表,说是外形大方靓丽,误差也不大,关键是价格合适。买不起上海表的学徒仔,带一块闪闪发亮的南宁表,“杀拐灵得鬼走!”(谈恋爱成功率高很多)。不知为什么,那些工厂后来都消失了。

我童年印象中的葛麻村,到处种满西洋菜,这种菜长在池塘里,十分高产,味道也不错,是南宁人食谱中的上选。星期天,到葛麻村的西洋菜田里摸田螺、捉黄鳝,是我们童年时的一大乐事。但上岸时往往满腿都是蚂蝗,流如注,十分恐怖。

十一中是东葛路上第一所正规学校。我的好几个同学后来考上那里,所以经常去哪里玩。那时一出学校门口,就有几棵大榕树,许多村民在大树下放牛、歇息,那已经是葛麻村的地盘啦。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十一中(后来叫天桃实验学校),门口不是繁华的东葛路。而是几棵大榕树,周围是一大片菜地和农舍,前面还有一座小山头,好玩吗?天方夜谭,沧海桑田,也不过这样吧。

葛麻岭前面一点,靠近新民路那头,还有一座很隐蔽的小山,因为泥土呈红色,民间叫红泥岭。后来方改叫飞凤岭,大概是山上树林密布,常常有彩色鸟飞出。南宁晚报副刊还出过一副上联征对“凤岭山出凤,凤非凡鸟也”,繁体字的凤字由凡、鸟两个字组成,所以难度很大,一直没有人对出。

我们小时候,红泥岭是随便上去的。山上的红土粘性很好,挖回去开成泥浆,和煤粉拌好,捏成团,摊在地下晒干,就是很经烧的煤球。那时,南宁很多人家的小孩,都做得一手好煤球。做煤球的第一步,就是上红泥岭挖红泥。后来,区党校和高等法院把围墙越修越宽,红泥岭成了他们的后院,就不能随便上去了。

大概上世纪80年代初,红泥岭曾经神秘过一阵子。北京大学的几个教授和南宁某科研所联手搞一个项目,好像是从男性液中提炼一种叫蛋白酶的物质,据说用价值很高。研究基地就设在红泥岭上的树林里,一般人不给接近。我因为和这个科研所的总工程师钟庆柏是同学,他悄悄带我进去过一次。我什么也看不懂,只觉得山上味冲天,熏得我好几天吃不下饭。不知道他们后来研究成功没有。

红泥岭下也有一个古村落,叫古城村。东葛路刚修好时,古城村还是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我很清楚的记得,村里有好几栋明清风格的深宅大院,粉墙黛瓦,斗拱回廊,厚重的黑漆大门前,还有一排南方特有的推拢门。门前有长条石做成的台阶,大门两旁有石雕的泰山石敢当。门前隔一条青石板铺成的村道,就是一张很大很大的鱼塘,阳光下水波潋滟,荷叶飘香。我每次路过那里,都要在荷塘边流连很久,欣赏那一幅美丽的山村水墨画。那是我儿时印象中最美、最安静的南宁。

许多许多年后,我在江浙那边游同里,游周庄,看到那些熟悉的风景,总想起我们的古城村。如果能够保留到现在,应该也不比他们差吧。

可惜的是,后来修建古城路,拓展东葛路,古城村连同它的池塘、古宅,还有旁边那座飞出过彩色鸟儿的飞凤岭,一股脑儿全被推平了。

走在车水马龙的新东葛路上,看到那些陌生景物,常常会莫名其妙的生出一股怀旧之情,并无师自通地哼出几句乱改后的老诗词

“何处觅乡愁,满眼风光摩天楼。南国古城今何在,悠悠,不尽豪车滚滚流。”

(作者 陈民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