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大全集书评(世界很大,但书最大)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蒋方舟在文章里分享一段话,很贴合当下很多读者的想法


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读书这件事,最终会变得像采购一样——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实施,而有人替你完成。比如现在有很多渊博的人做这项工作,他们把一本书拆解、打烂、萃取、重塑,然后用几分钟的节目或是广,把书中“有价值的内容”讲给你,就像电影预告片,把打斗、爆破、激情戏全部剪辑在一起,让你觉得看过“精华”之后,没有必要看正片。

而我将永远拒绝让人替我阅读,因为阅读是极个人化的,是可以提供给我的最大乐趣之一。书的本质,是孤独的作者与破碎的社会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作者发出声响,或许几百年后,在青灯孤照的图书馆,一个孤独而谦虚的读者报以应和的回响。


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欢在交通或路上的时间去听书或文章,这也成为一种习惯了,从中吸取更多的精彩解剖,毕竟从自己有限的理解能力下,汲取更多来自不同书评人的内容解读,对我来说不仅扩大限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点,过程中自己也不断增长更多的点滴知识精华。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也不需一味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跟风。读书如饮水吃饭,坚持很重要,比天分还重要。你认准了一个事情,就要咬牙去做,不妨极端地去做。而我也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认准一件事情,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无论是跑步还是看书,我们都可以。

11月末的周未,在无界书店参加了來自著名作家梁鸿的文学分享,主题是时间与河流【梁庄】的四象。现场来了众多文学的爱好者,不少来自周边大学的学生,大家在提问环节更是频频举手向梁鸿提问了相关一些文学和社会话题,现场气氛一直都伴着笑语盈盈。问题大多是这本书的写作初衷、农村的留守问题、打工人在城市与故乡的徘徊、与阿来的《云中记》有相似之处等。现场更有读者10多年以前就已经读过了这本书,没想到在这里可以与作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等等。

《中国在梁庄》所呈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严谨、客观在这里似乎让位于细腻与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通常在田野调查中处于主体位置的客观描述,在这里只是每一段落的导读,鲜活的文学描述与作者的主观思绪跃为文本的主体。,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文本存在的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梁庄不为人所知,因为它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并无特殊之处。,从梁庄出发,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

这段出自“文津图书奖”授奖辞的描述,全面地概括了这本书,初始也是这样的细腻文学把我深深地带入到书中里去。

梁鸿,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在文学、乡土文学和乡土中国方面颇有研究。而所著此书,更是荣获人民文学奖、最具现实主义精神图书奖、《亚洲周刊》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等众多奖项,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对于梁鸿之前了解甚少,源于疫情期间书店群里的文学分享,当时被这本纪实文学震撼且被吸引了,非虚构、社会学书籍,文章叙述性娓娓道来。后面相继把作者一本《出梁庄记》也收入到阅读书单里,直到最近她的新书《四象》出版,很自然纳入了书单里。

2020真是获益匪浅的一年,瞬间让我想起麦家曾反复说的一句话文学柔软人心。我从他/她们身上看到并感受到,而这种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懂。因为文学使我们离彼此又近了一步。

“清晨,火车缓缓地驶向县城,看到那座桥的时候,我知道,穰县就要到了,这是我旅行的第一站。我曾经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月亮。”

文章的开篇由回家之路开始,慢慢探索属于梁庄的种种回忆,去发现故乡更多隐没于时间长河里的种种。打张书本开始,我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走向梁庄,一路走一路感受梁庄的历史和记忆。仿佛也像经历了一场人生经历一样,让人深刻且鲜活。

当梁鸿回望故土时,突然察觉那些岁月往事都被时代轰鸣碾碎,乡村静默无声,捧起一抔黄土,只得满地碎片。于是她文字抵抗变迁,捕捉消逝的风景,拼接消散的记忆,因为那是我们曾经或正在以那样的形态生活的依据。

土地的女儿从泥土中来,也终究回归泥土,从梁庄出发,梁鸿一直在寻找答案。而我们也都期待着看到更多后续我们不知道的延伸。

本书以著者的家乡为调查对象,一反传统文学手法的虚构,而从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本专业常用的田野观察法、访谈法等,回到家乡,亲身体验农村生活,试图揭示几十年来梁庄出现巨大变迁的原因,去透视农村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是如何“衰败”、“离散”、“重组”及“更新”的,在艰难转型过程中的情感则是著者更加关注的问题。,著者是不认可“转型”这个词的,在她看来,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用“转型”就能简单掩盖的,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断裂与缺失的问题。也,这个调查过程是及其艰难的,著者用“走向”梁庄来说自己的行为,也吐露了从“生在梁庄--出庄--回庄”这个转变过程的不容易,也表现了梁庄是永不可到达的,只是永远处于一种接近、靠近无法到达的状态,也就是著者所说的她尽力克服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努力还原真实,笔下的梁庄依旧不是真正的梁庄。

10年前,梁鸿在《中国在梁庄》里提到“乡村在今天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折射出怎样的社会问题与发展问题?”

10年后,她仍未停止追问。她在现场给我们介绍说,自己想让“梁庄十年后”成为一个开始,“我想以后每十年写一次,直到我了,把梁庄一直记录到,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作者笔下的梁庄,细数了近30年来的变化,让我们见证了日渐衰退的村庄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农村众多的留守(老人/儿童)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乡村之间的关系,反思问题后衍生的很多很多问题,这也是我对这本书的初衷,我想从书里看到世界的更多,了解到更多。10前年的梁庄是一种体会,而10年会的梁庄,甚至于所有农村现在又是一个什么局面了呢?新生代对农村的印象和面貌有多少了解呢?我很期待下一本梁庄的续集,让我们可以继续追逐时间的脚步去见证他们的变化。

《中國在梁莊》

“追寻当年重返梁庄的原因、意义和写作中的困顿,五年之后,也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似乎看到了前面重峦叠嶂的山峰,看到它的轮廓和多样的迷雾。有‘物’对应,有真切的怀疑、思考和问题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妄图寻找精神存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虽然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虚空,但不是虚无的虚空,而是实在的虚空。我要弄清那‘实在’如何产生出虚空,寻找那虚空背后的方向和精神的褶皱。我似乎获得了某种力量,返回书斋。”

,她这样写作本书带来的收获,仿佛找到了再出发的动力。

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所以近年来一直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

2020见到了很多之前没想过会见到的人,无疑都是2020收获的每一份小确幸,让笼罩灰色的一年,带来鲜活温暖的色彩。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生机和趣怪网希望,时间让人望而生畏,而时间又是最好的见证者,看见成长,看见变化,更让我们看见更多未知。

共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