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武藏这个人物,相信对于很多朋友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在一些影视作品及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看见他的身影,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宫本武藏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是古代日本著名的剑客,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一个人物。
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他十七岁前杀戮无数,二十一岁立志修行,最终参悟了“剑禅合一”的至高境界。
日本自古武风盛行,而日本统治者不仅不加以管理,还加以鼓励,导致了日本武士浪人成风,这也是后世“倭寇之患”的由来。在如此盛行的武风之下,不少用剑高手就涌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剑客就是宫本武藏。
宫本小时候就跟从父亲学习当理流的兵法,他自述自己在13岁初次决斗时就战胜了“新当流”的有马喜兵卫,21岁来到了京都,和各国的兵法家交手,从13岁到29岁之间,一共决斗60余次,没有一次败绩。
而他的这些胜利,都体现了战国剑道家们“无所不用其极”的思想特色,宫本武藏挑战吉冈清十郎时,两人相约在京都郊外的莲台野决斗,结果吉冈清十郎被宫本武藏以一记木刀击倒,不治身亡。
清十郎的弟弟吉冈传七郎为了报仇,约宫本武藏在郊外废墟决斗,可直到天黑,仍然不见宫本的身影,传七郎只能压抑怒火在雪中等待。等到传七郎在雪中长时间站立,手脚发僵之后,宫本武藏才出现在他身后的废墟上。传七郎急忙飞奔过去,结果因为手脚发僵,加之气息不稳,被宫本武藏轻易斩杀。
后来,吉冈一门为了复仇,出动了70多人讨伐他,宫本武藏在杀了他们的首领后,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宫本武藏的成名之战就是与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小次郎也是一位高手,他从小就被认为是剑术天才。在幼年习武时,他师父为了让他活用自己的小太刀流刀法,就让他使用了更长的大太刀。而作为天才的他,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小太刀流的技击,还驾驭了更长一点的野太刀,于是他便继承了他师傅的武器,长达三尺二寸的野太刀"物干焯"。这把刀比一般的长一点,凭借这把刀,小次郎练成了"燕返",据说使用这一招,就算是天空中高速飞行的燕子也逃不开。
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那时候的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岩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佐佐木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比试现场,而宫本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看太阳已经偏西,宫本这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立马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大喊一声“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宫本武藏是二刀流剑客,令小次郎没有想到的是,宫本不仅迟到,而且还舍弃了自己擅长的二刀流,拿了一把特制长刀,这样一来他的绝技“燕返”就没办法使用了,结果可想而知,宫本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保持了自己不败的记录。
有人说宫本太过狡诈,使用诡计,不遵守约定,若真论剑法,小次郎未必输于宫本。“诡计”,也是“剑道”的一部分,这一招确实卑鄙,同样的,佐佐木小次郎也在武藏的归路上埋伏了伏兵,如果自己失手,就让门徒围杀了宫本。日本剑士比武,谁也不比谁高尚,他们的价值观是“胜者为王”,把兵法运用到决斗中,在中国是被人唾弃的,而在日本则是很平常的一种手段。
宫本武藏形容自己的剑术时曾经说过一段话“清澈的湖水中有如里面有着明净的镜子在反照着一切,”他认为只有空之剑才是最高明的剑术。他认为在两个人对峙的时候,胜负和生都在一条线上,所以一个人除了要拥有好的剑术还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不但可以让自己平静的等待,更可以在一刹那之间就发出全身的力量。
他就是利用对手的“不平常心”,打乱对方的阵脚,从而轻松获胜,空之剑便是最终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这个意境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精神皆在一个“空”的境界。
宫本武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幸村的枪、宫本的刀”的说法,他创作的《五轮书》被列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两部是《战争论》和《孙子兵法》)。
而真正让宫本武藏在现代出名的人就是吉川英治,他写的小说《宫本武藏剑与禅》在当时的日本影响非常大,后面宫本武藏的形象基本都是来自于小说,再加上许多电影、动画、游戏的渲染,这才导致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