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世界之最的纪录片(央视力荐:一生必看

世界之最 2023-08-20 08: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作者CC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人为什么要看纪录片?

历史苍茫,而人生苦短,如果不看纪录片,又怎能体会到岁月的厚重和悠长?

世界广博,而人足迹有限,如果不看纪录片,又如何跳出自我的圈子,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看纪录片,看的是历史和人文,提升的是眼界和格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往事皆为尘烟,你我皆为过客。

央视推荐的这6部国宝级纪录片,会带你带你探寻那段悠久古老的历史。

看历史兴衰,明人生浮沉。

那尘封的一幕幕,会助你重塑认知,找到人生的归属与方向。

01

中国通史

这部长达100集,每集45分钟的《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

它以宏大的叙事手法,从中华文明起源,铺陈到清王朝帝制终结,生动再现了其间几千年的辉煌历史。

纪录片一开始,讲述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中国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

孔子主张仁,墨子主张兼爱、非公、老子提倡无为……

这些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中,有各种思想之间相互交融,也必定有政权之间更迭交替。

战国七雄、秦国崛起、春秋争霸楚汉战争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无数的拼杀与变革,推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中华民族,是如何在轮回和迭代中前进;华夏子民,是怎样在摸索与抗争中前行。

无论历经多少风雨飘摇,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渡过难关,而后选择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无论经历多少政权兴衰,中国人亦能修复疮痍,着眼未来,不会为困境而萎靡,不会为琐事而沉沦。

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

这片土地上的无数传奇往事,像一位巍峨的丰碑,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留待后人寻味……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02

《典籍里的中国》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典籍里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部讲述历史典籍的纪录片,更是一次文化的薪水相传。

这个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以穿越为立意,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弥补了历史时空中的遗憾。

生动地演绎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12部典籍背后圣贤的故事。

每个文人圣贤故事都催泪感人,一集集看下来,有太多的情节让人动容。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尚书》,却很少有人知道伏生和《尚书》的渊源。

伏生,是《尚书》的守卫和传承者。

秦朝时,焚书坑儒,伏生冒着杀头的风险,将《尚书》藏于自家的墙壁之中。

直到汉惠帝时期,废除了“挟书律”,此书才得以重见天日。

伏生90多岁时,仍坚持在山东讲学,跟世人传授书中的内容。

可以说,没有伏生,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尚书》。

正如后人所评价“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伏生为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该忘记。

还有汉代司马迁,他半生忍辱负重,一心撰书,用时14年,终成《史记》。

在节目中,撒贝宁穿越千年,与司马迁的一段对话,也让无数人泪目。

司马迁著书后,不确定地问撒贝宁“敢问足下,《太史公书》当得我司马迁再活一世否?”

当得一世重生,堪称万世不朽!

这是撒贝宁的回答,亦是历史对司马迁的肯定。

正是因为有伏生、司马迁、孔子、王阳明……这样的人存在,才使得中华文化,不绝如缕,绵延至今。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部典籍,都如同镜鉴。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虽然古人早已远去,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永远不会泯灭。

当我们读懂这些先人的故事,把他们的经验化为自己所用,必将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典籍,对话先贤,让文明的火炬在你我之间传承。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03

河西走廊

有人说,《河西走廊》是一部史诗级的纪录片。

它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

相比于传统纪录片,该片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对应时期代表性的故事再现历史。

这种方式,能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在中国历史上,河西走廊之所以如此重要。

是因为,它是中东部通往西部的唯一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至今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几经生,终于打通了河西走廊。

从此,河西走廊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此后,中原王朝在河西走廊进行了多年经营,建立驿站、商路。

作为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一跃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区域。

,儒教、书画造像艺术从中原传到河西走廊;

佛教、基督教、藏传佛教等经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文明和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直至现在,中国工业发展依旧离不开河西走廊的石油矿产。

河西走廊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版图和政治文化格局。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兴起,这条古老的道路,将再度迎来它的契机。

河西走廊,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虽然时光一去不返,但河西走廊始终都在那里,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溯,去探寻。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足迹,亦将从这些历史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正如纪录片所说“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04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一位伟大的帝王,结束了当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分裂,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个人,便是秦始皇

很多人认为,秦朝建立,标志着中国从此顺利走向了统一。

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部纪录片,道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秦朝建立后,疆土上完成了统一,但内忧外患却很多。

对内,百姓劳苦、臣民不理解;对外,诸侯叛乱、匈奴扰、国力贫瘠。

如何让天下万民归心,成了秦始皇嬴政当时最大的考验。

为了尽快实现大一统的梦想,这位年轻的帝王做出了一系列举措

他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中央,则实行三公九卿的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为了得到六国的认同,他到处巡游,于泰山封禅,笼络六国学者。

却一直被别人嘲笑,否定,甚至,还遭遇了刺杀。

嬴政想要赢得民心,却不被世人认可。重重打击之后,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迫切地想要建立起坚不可摧的统治,于是开始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这一举动,也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怨恨,自此,秦朝也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但秦朝虽已灭亡,嬴政的大一统思想却并未结束。

平民出身的刘邦继承了秦始皇的遗志。他没有选择分封制度,而是依然坚守统一的思想。

虽然他的梦想也没有真正达成,但这种思想却传承了下去。

汉高祖刘邦,到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曲折经过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才真正完成了从疆土到民心的统一。

这部纪录片,以史诗般的叙事手法,以大量史实佐证,让嬴政不再是以往的霸主、暴君形象。

将汉高祖,汉武帝……这些符号化的定义,还原成了一个有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人。

再现了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峥嵘岁月。

百代皆行秦政治,千秋尽从汉精神。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回顾过去,了解那一段岁月,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神级纪录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05

《千古风流人物 第一季》

苏轼在诗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指的是对时代影响很大的人。

纪录片中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辛弃疾曹植柳永等七个人物,也的确担得起这样的赞誉。

影片一开始,就通过镜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浪漫飘逸的诗仙李白。

李白的诗句,几乎所有人都能吟上几句。但他诗中的深义,却未必所有人都能体会。

李白有一首诗,名叫《侠客行》。其中有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所以很多人就说,李白少年时杀过人。

但他们却不知道,李白这句诗,其实源于《庄子》里的一句话“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之所以这么写,最主要的,还是骨子里的豪迈使然。

他谈未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看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口中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这些你就可以感知到,为什么李白的潇洒快意,世间无人能出其右。

再说到杜甫,他一生就悲苦许多。

他经历过水灾、旱灾、大饥荒,刚满周岁的小儿子饿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家人也不得不辗转他乡,流离失所...…

直到千辛万苦地赶到成都,他的生活才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经历过漂泊之苦的杜甫,也更珍惜眼下的生活。

所以,他看到春雨会欢喜,看到花开、蝶舞,也会忍不住一一写下。

字字句句间,都是劫后余生,对岁月的珍惜,对生命的敬意。

还有一生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李商隐。

在生命的时刻,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写下了《锦瑟》这篇遗作,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哀伤……

从此,我们对李商隐,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些诗人的人生,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快乐与忧愁,失落与痛苦。

从而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精彩,珍惜活着的每一寸时光,善待每一个日常。

这部纪录片,不仅把诗人的每一首诗词都解读得令人惊叹,过目难忘。

最重要的,是它联系了诗歌背后的前因后果,每一首诗,每一个诗人,都在节目中,鲜活了起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风流人物》,走近这些伟大诗人的一生。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06

《苏东坡》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中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境遇里,与他相逢。”

如果你为现实而苦闷,苏东坡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你为老去而惆怅,苏东坡会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在苦海中泅渡,在困境中迷茫的人。

苏东坡虽然生性乐观,但他的一生,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

公元1079年,北宋王朝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案乌台诗案

苏东坡被人诬陷,在监牢里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

出狱后,苏东坡在漫天风雨中,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途。

贬黄州,是苏东坡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

他在这里,经历了大起大落,见识了人情冷暖;

从此,他对人生的态度变得坦然,对人世也看得更加清明。

苏东坡没钱时,就自己耕种,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闲暇时,就与朋友泛舟游于赤壁之上,赏清风明月,话人生百态。

苏东坡的朋友中,有一个叫杨世昌的。与苏东坡泛舟时,吹起了一支长箫。

箫声呜咽,如泣如诉,让人黯然神伤。

苏轼就问他,为何吹得如此悲凉。

杨世昌感慨道,时光如此美好,可惜人生太短暂了,如何要是能长久地拥有那该有多好。

苏轼听后,安慰他道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一直以来,苏东坡不管跌至何种境界,总能以乐观之眼看世界,以豁达之心过生活。

他的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困境中看开,在绝望中重生。

如果你也被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所打动,被他的诗词所折服,这部纪录片,一定能让你找到共鸣。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闲暇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纪录片,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

沧海桑田,五千年莽莽苍苍;大河上下,十万里浩浩荡荡。

这其间,掩埋了多少历史兴亡,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

每一次历史更迭,每一次命运起落,都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老话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看懂这6部神级纪录片,我们将更加通达地了解过去和未来,更加清醒而独立地活在当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