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世界之最(诗仙李白的武功有多高:唐朝第二
李白,诗仙。他的诗文冠绝古今,为世人所公认,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位武林高手!
生活在全民尚武的年代
李白出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地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之后李白成长的岁月中,经历武后之后朝堂的政局已然稳定,八方来朝,帝国的版图也达到了空前的强大,但边境与吐蕃、小勃律、契丹、南诏的局部战争仍然时有发生。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自玄宗初年以来,被残暴的苏禄可汗所统治,虽然苏禄可汗在717年表示臣服唐朝,但在同一年,他还是率部袭击了边境并进攻塔里木盆地的其他地方。两年后,唐被赶出了碎叶城的哨所。由此可见,部分地区还是经常会发生武力摩擦的。
,唐前期盛行府兵制,开创了武举制,玄宗时期又实行募兵制,导致整个国家呈现出全民尚武的风气,去边关谋工更是当时为的一条重要途径。
唐对于民间兵器的管制,也非常的宽松,除了规定民间的马蹄铁不能使用近卫和各府卫兵的图案外,唐朝对私人兵器没有禁令。所以,在大唐的的道上,江湖游侠乃至贩夫走卒,身挎长剑奔走于塞外边关、出入于将幕府的情形并不鲜见。
"宁为百夫之长,胜作一书生。"仕子们对建取边功以报君国的渴望似乎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强烈。
少年李白与道家的结缘
为什么要说道家呢?是因为道家的尚侠思想。李白曾反复的说:“功成拂衣去,归去武陵源。”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和游侠精神的结合在李白身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把游侠精神作为自己从事各项活动的准则之一。
隋末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了增加皇位的神秘感,攀上道教祖师老子李聃为其远祖,从此尊崇道教。自唐高祖李渊到唐玄宗李隆基,无不笃信道教,由此道教成为唐代国教,全国掀起学道的热潮,朝为道士、暮为员的现象层出不穷。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而“居士”一词若源于中国古代最早见于《礼记》玉藻篇“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这是由于李白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我们通过几个有名的道教人士来说一说。(趣怪网小编认为古代道家是有内功的)
第一位是著名道士胡紫阳
胡紫阳12岁便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能够连续多天不吃东西。虽然没有李白正式拜师的记载,胡紫阳非常喜欢李白,他不但将内功修炼法传授给李白,还作媒让李白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胡紫阳去世后,李白撰写了《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称"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由此可推断,李白得了胡紫阳真传,有人认为,他的名作《望庐山瀑布》,非常有可能就是描写了一次气功修炼的过程
日照香炉生紫烟(打开丹炉,凝神静坐,气运丹田)
遥看瀑布挂前川(内力像巨流一样在身体内运转)
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气化作甘露抵达脚底涌泉穴)
疑是银河落九天(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大功告成)
第二位是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一生仙迹甚多,著述也多。其最重要的作品《坐忘论》,是中国道教学者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以庄子坐忘的学说为根基,创立了一套人体生命与心灵修炼工程的程序,为内丹学打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后世所传的内功修炼秘笈《易筋经》估计即在此基础上完成。
司马承祯是李白非常崇仰的大师,只不过无缘得其授艺,因为他们毕生只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司马承祯曾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也就是夸李白有"仙根"。
第三位是李白的好友,元丹丘
他被李白视为平生最要好的朋友与知己,曾经一度改变了李白的命运轨迹,李白也为他写了20多首诗。这么一位重要的人物,如果不是李白在他的诗文里提及了20多次,元丹丘在历史上查无此人。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元丹丘就是李白《将进酒》诗歌中的丹丘子。元丹丘是胡紫阳的弟子,修行数年后,丹丘子出外云游,在红尘中修炼道心,来到蜀中时,认识了一位叫玄玄道人的女道士。两人一起谈玄论道,成为很要好的道友。这位女道士可不简单,她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就是凭着这一道交情,元丹丘帮助李白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白一生结识的朋友太多,这里不再赘述。李白的思想充满了侠客之风、自由之洒脱,至于到底有没有内功,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李白武功到底多高
一、李白的师父
裴敬所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的记载(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裴旻),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门下’。”有一种说法是裴旻是李白的师父。裴旻是唐开元年间人士,据史料记载至“左金吾大将”,号称天下第一剑,当时公认的第一高手,历史公认的剑圣。颜真卿,王维都写诗描绘过这个裴将的武艺。唐朝文宗皇帝在位时,向朝内外发布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这也是唐朝三绝的由来,能与李白、张旭并称为唐朝三绝的,可见绝非人之资质。
这种说法遭到了一定的质疑。有人认为剑舞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我们想象中的杀人剑法不一样,最大的质疑来源于李白居然一首诗都没有写过裴旻。可能是裴旻没收,也有可能是李白认为裴旻的剑舞是花架子没拜,史料只是裴家后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些种种,只作猜测。
二、李白自述
李白曾经写过一封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其中他介绍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
在李白的诗中,经常有“龙泉”一词出现,例如在《送羽林陶将》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出龙泉”之句;《夜别张五》有“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之句;《在水宴赠幕府诸侍御》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之语。“龙泉”虽有宝剑代称之意。不过,在中国古代“龙泉剑”也是十大名剑之一,李白也可能佩戴过龙泉剑。
佩剑走天涯的李白也有着侠士的性情。有一年,李白遭受不白之冤,他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写了一封信《上安州裴长史书》,信中他写到,自己与好友吴指南结伴同游期间,行至湖南时,吴指南突患重逝世。恰逢猛虎来袭,李白不忍好友无全尸,于是就与猛虎对峙,以手中之剑将猛虎给逼退了。
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应该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白猿公是传说中的剑术达人,剑技十分了得。李白自诩剑术可与白猿公有一比,可见其剑法是相当高超的。(《结客少年场行》)
《酬崔五郎中》里说“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
李白还有自己的徒弟,《赠武十七谔》,他的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从这首诗的序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李白说“我徒弟武谔,深明大义,沉稳、凶悍,崇拜古时候要离那样的刺客游侠,所以周游江湖,不问世间事。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来拜访我。我的儿子伯禽陷落在山东乱之 中,他自告奋勇把少主人救出来。我在感激之余,作诗相赠。”武谔是个刺客游侠,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
三、其他佐证
《新唐书·李白传》之中,也有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之语。
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白二十多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游历了大唐的很多地方,想必也是凭借这一身武功,才能平安行走江湖这么久。
李白的诗篇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正如他的剑术,行于天地之间“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古风》)。李白诗词的独特风格,充满了仙侠的气质, 是真性胆识的流露,而非酒后的妄言。
其实历史上会武功的诗人,不只是李白一人。陆游 、岑参、辛弃疾,个个武艺高强。在传统文化中,文武从未分开。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你认为李白有没有武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