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吉尼斯记录(浙江亭旁镇风俗奇特,八百壮汉
今天,趣怪网小编要介绍浙江的一个小镇子——亭旁镇。镇子虽小,但因为风俗独特而闻名于世。
亭旁杨家祭冬传承七百年的古老习俗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一本关于亭旁杨家的地志,说是杨家村村民杨姓氏族是古代一皇族后裔,他们善礼节,善吃食。
地志记载杨家祭冬起始于明初洪武年间,传承了700多年。我读小学时寄住的姨母家是杨家本村村民,记得冬至那天,姨母一家大概会在凌晨二三点就要起床开始做准备了。我们小孩一般会等到晚上杨家祠堂开大戏的时候过去看大戏。
冬至晚上的杨家祠堂灯烛通明,热闹非常,人山人海。我们小孩好奇心强,往往喜欢往祠堂的后面去挤,越是人多热闹越是要去,那后面其实就是杨家祠堂的中堂,只见那里摆满了各种祭品,排在最前面的祭品是五祀,接着是五牲、五谷、五荤、五素依次类推排列在供桌上,那些祭品都被村民们做的非常漂亮生动,并且在祖像前及祠堂周围点满了蜡烛,大的有一个成人那么大,小的也有小孩的胳膊那么粗。
看了一圈祭品、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又拼命的往前挤,挤去戏台附近,看今年的小旦、小生的演员是否好看,然后跑去包家祠堂看戏,然后讨论一下哪边的戏班子更好看。
小孩会兴奋的到处乱窜,当时的大多数小孩都是没有零花钱,只能看着祠堂门口的摊贩流口水,过眼瘾。
杨家祭冬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寿戏和老人宴等仪式组成。
杨家村民会在半月前就开始为祭冬作准备了,修缮祠堂,把祠堂装扮一新,贴上对联,挂上彩灯。
直至冬至的前一天,参加取水仪式的村民会举着大旗,抬着五兽,拿着刀棒剑戟之类的古老兵器,敲着锣打着鼓,来到大龙岭的高山龙潭,就是从这里取水。在取水前,村民还要举办一个结拜仪式,用来表达对大自然恩赐的感谢。
村民会把取来的龙潭水存放在一个青花瓷坛里,用红布包裹青花瓷坛,送回杨家祠堂,以备祭冬时净手、洒水之用。取水寓为族氏源远流长,子孙延绵不断之意。
接着就是冬至日的正式活动了。在冬至日那天三门县内外的杨姓族人都会赶到杨家祠堂参加祭祀。冬至日凌晨三点的时候,更夫队就出门敲锣了,提醒村民仪式即将开始了,让村民们快点做好准备。参加祭祀的人都会在开始前沐浴更衣,更换唐装,以示对天地祖先的尊重。
在凌晨4时40分,仪式正式开始。
由主祭者先朝东、南、西、北对天叩拜,行三拜九叩礼,读祝词感恩。
接着就是举行拜祖仪式。所有在场族人起立,鸣炮奏乐,现有德高望重的主祭人带领众人行三拜九叩礼,行三献,读祝词,礼毕之后,其他族人依次进行拜祖。之后,由邀请到的戏班到中堂像前行三献读祝礼。以上仪式结束后,主祭人接过蟠桃献于祖像前,这时才真正礼毕,这时好像已是入夜了,接着就马上开演祝寿戏了。
在冬至日中午还会举行老人宴,邀请所有60岁以上的杨家村老人,品尝冬至美食,80岁以上老人还可以领到5斤猪肉。这寓意着要敬老爱老。
这一套完整的祭祀活动流传下来,在2014年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又在2016年的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亭旁杨家板龙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在过去,基本上每年的正月十四都是要迎龙的。
杨家板龙始于明朝龙庆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每次板龙出迎时都需要600-800名壮汉共同托举,因为太重舞不动,而只能盘行。
亭旁杨家村民为了能够在正月十四元宵节迎龙,过年前就会开始准备了。
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上,更夫就会全村巡逻敲锣告诉大家今年正月十四有迎龙活动,狮子会在他身前身后的跳着舞者,跟着更夫活灵活现的舞一圈,大家就都知道十四那天有迎龙活动了。
这个消息就会很快的向四周散布出去,周围的十乡八里的村子也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正月十四下午一点左右杨家板龙会从杨家祠堂出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摆上一张小桌子,放一些干果贡品,点上蜡烛香烟,来迎龙神。只等龙头走近就开始放烟花爆竹,迎龙了。
村民们只要听哪里烟花爆竹放的最热闹,就知道板龙到哪里了。
只见那板龙离家越来越近,只觉得那龙头高大威猛,狰狞中又带着威严。
仔细看那龙头原来是以木板为底座,板座上以竹篾做成龙头的样子,糊上白布,再装上龙须、龙眼、龙角、龙珠等,龙头高8米,长2米,头顶上伏着一只三角金蟾,口吐金钱,后面的龙身龙尾也是以木板为底座,在两端凿圆孔,以木棒穿孔,把两段龙身连接在一起,断段段相连,把龙头、龙身、龙尾连成一体。
每个板座上也是用竹篾做的龙身、龙尾,再裹上白布,再以亮片彩纸剪成龙鳞龙鳍的形状贴上去,还会绘上精美图案,贴上剪纸等工艺品,整条龙看起来像群山一样雄壮威猛。
板龙从祠堂出发,大象在前开路,狮子纵跃前行,来回回护,接着是旌旗、龙筅前导。紧接着龙头就出现在了眼前,只见龙头高大神武,后面紧接着龙身,龙身很长,很是壮观,听说龙头已到家门口但龙尾却还在祠堂那边,慢慢的看着龙身、龙尾慢慢地过去,后面紧跟着麒麟、犀牛、梅花鹿、头牌、鼓亭、台阁、演奏队徐徐而来。
小时候,最喜欢看梅花鹿上面的表演了,小小的女孩子被打扮的非常漂亮,静静的坐在上面,表演着动作,当时真好羡慕啊。后面跟着的鼓亭台阁上都有打扮的很漂亮的小孩,有的装扮成古时的皇帝,东西宫娘娘,有的装扮成将军,还有装扮成诸葛亮的,少不了的是杨家将了,化上漂亮的妆容,这些小小孩都很认真的在表演。
印象最深刻的是姑父站在大鼓前一下一下的敲着,很是用力,敲出来的鼓点很有韵律,咚咚咚,或快或慢,声声入耳,很是震撼,直至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他的映像都已淡忘, 只记得正月十四很是热闹,很多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龙的人群。
唯独姑父敲大鼓的样子还是那么的清晰。
这时这条龙来到了镇政府的操场上歇息,已是下午5点左右了,舞龙的村民们先回家用过糟羹,吃过麦焦回来已经是晚上6点之后了,这时龙头会以走8字形,在操场上迂曲来回游上一圈,慢慢的出来,往四周的村落缓缓而去,而这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也会跟着龙的队伍一个村一个村的游过去然后回到自己村子。
晚上了,龙灯远远照射出去,足有二三米远,人们在龙身上挂着彩灯,或在里面装上电灯,远远只见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迤蜒而行,缓缓远去。
亭旁杨家板龙非常荣幸的,在2004年列入了《英国吉尼斯纪录》,成了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龙。2007年列入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杨家板龙也已成了当地的非常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子因为祭冬和板龙而闻名海内外,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感到与有荣焉,非常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