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朗诵(司马南:最美的母亲,都好好的!
《最美的母亲》
身材矮小,过早有了一缕白发的母亲,在校门口等着儿子从考场里出来。
她橙色的清洁工装,在太阳照耀下格外打眼,她没有大包小包,只有一瓶矿泉水。
她离开人群一段距离,习惯地躲在旁边的角落里。
知子莫如母,她能从儿子的步态和表情轮廓中判断出来儿子考得怎么样。
儿子出来了,他高过妈妈一头,黑红的脸庞,见到妈妈刹那间,他克制着激动,不知道是没考好,还是知道妈妈辛苦,万千感激之情涌上了心头。
妈妈的眉眼在笑着,牙齿很白,但那泪水止不住地扑扑簌簌流了下来……
此刻,妈妈很美。
母子俩在人群中,像是一幅油画。
此刻,妈妈很美。
母子俩在人群中,像是一幅油画。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还记得高考当天,河北保定一考场外,刚刚考完英语,太阳斜照在街头上,等待的家长扎堆翘首以盼,焦灼与趣怪网希望并存,环卫工职业的妈妈在等着高考的儿子。这个妈妈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她面部表情很复杂,阳光斜射过来,她因为在大街上工作晒得有些黑红的面庞上洋溢着笑容。她在笑,可是她的眼睛里又有泪水。她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应该年纪不大,头发已经有些泛白了。不知是哭是笑,她盯着那个大院门口的方向,在等待自己的儿子。
没做过父亲母亲或者没有过类似人生冷暖体验的人,看到这张照片,也许你就直接划过,因为它也许不抓眼球,它直通人的灵魂。里,我看到有考生陆陆续续就出来了,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有沉着的、有激情的,还有翻着跟头蹦出来的,也有的在外面寻找着自己家人的。
我还看到一个短,一个爷爷在那不知道为什么在流泪。也许是电视台的或是自媒体的问“你是爷爷,为什么这么激动啊?”,爷爷带着陕西口音说“就这一个娃嘛。”一年一次的高考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这个环卫工妇女非常朴素、老实、本分,可是她的衣服格外显眼。橙色的工装在太阳的斜射之下泛着光,使这个母亲古铜色有点泛黑的脸色和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她站在离大门口稍远的地方,她个子很矮小,甚至有些迟疑。画面里看,她没有跟大多数家长站在一起,她没有在人堆里,她有些局促不安。她的手背不停地擦着脖子,用手折过来,摸着自己的左侧的脖子。这种手部语言也许反映的是她内心深处的一种,自己可能都没有察觉的,也不愿意提到的自卑。也可能是她不愿意被人看见,也可能在这个城市里,很多人对她是视而不见的,有些人甚至还要流露出一丝鄙夷或者瞧不起。
穿着这身衣服来,可能是她习惯了这样的装束,也可能她就是从工作岗位上刚刚放下扫把、拖把、运垃圾的车子就直接赶来了。总而言之,她的这个打扮使她和那些家长不一样,和周围那些人比,她有些孤独,却引人注目。她平凡的犹如泥土,当镜头对准这个环卫工母亲的时候,他们都是一样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环卫工的儿子和一个富足者的儿子有区别吗?没有。环卫工的母亲和一个矜持的、优雅的,受过良好教育、家境殷实的母亲对孩子的爱有区别吗?也没有。哪个孩子不趣怪网希望父母能够遮风挡雨,给自己提供好的环境?哪个父母不趣怪网希望孩子作为自己的骄傲,自己基因的延续能够享受最好的教育?生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他从小所承受的东西,也许更多。母亲在这个时候站在这一堆家长的人群里,她对孩子有趣怪网希望,对孩子有深深的爱,怕也有一种久以存在的自责。
小伙子终于出来了。这小伙子穿着紫红色的T恤,圆领,黑黑的头发,比娘高一头,同样也是脸色又黑,壮实。他T恤上有四个字,叫“如鱼得水”。我看到这个小孩子,也想起我小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跟他的样有点像,因为我直到21岁才不做农活,才不在地里干活,因而我的脸色也是这种颜色,常年风吹日晒。
我儿时跟这个小孩的命运有点像,卑微嘛,乡下嘛,可能我还不如他,因为我还没成年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一个环卫工人的妈妈来接儿子,在她的眼里,儿子是最棒的。在儿子的眼里,那是我的妈。
我还看到过一个小,有一个考了700多分,考进北大的一个学生,那个孩子一看就像是个城里面的孩子,白白净净,他父亲去世得早,***妈是个残疾人。因为他考试太优秀了,所以,当学校的人和政府的人赶到他们家去的时候,难以想象,真是寒门贵子。他们家破旧得不像样,唯一的装饰,就是墙上贴了许多他从小到大的各种奖状。这个孩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心里有某种同情,问的话是谨慎的、体恤的,试图引导着孩子说出励志的话来,没想到孩子说的话是“我没觉得我们家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我妈妈那么好,我们家亲戚那么好,他们对我那么多的爱。”记者说“那你从很小的时候就捡拾垃圾来帮助自己上学?”小伙子特别坦然地说“那没什么。”
我想这个从考场出来,黑红脸庞,比母亲高一头,穿着运动鞋、短裤,衣服上写着“如鱼得水”的这个小伙子,他的心里可能和那个考了高分的学霸是一样的。
画面上,母亲上前一步,俩人就这样站着,没说什么。最深沉的感情是不需要说很多话的,妈妈手里有一瓶矿泉水,仅有一瓶矿泉水,她没有带一大堆吃的,喝的,用的东西来给儿子。天气热,比妈妈高一头的儿子把矿泉水推给妈妈。现在是六月,骄阳红似火,大热的天儿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考,出来,孩子想喝这瓶矿泉水,可是妈妈在灼热的太阳下站了这么久,手里就剩一瓶矿泉水,递给儿子,主题不是要推让着一瓶矿泉水,矿泉水是个细节,她塞给儿子,儿子又塞回给妈妈的这些细节,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妈妈轻轻地拉了拉儿子的胳膊,戴眼镜的儿子看了一眼这个矿泉水,妈妈把矿泉水放在孩子的手上。
有一个细节,妈妈捏了捏这个儿子的胳膊弯。中国人很含蓄,尤其是这种孩子和母亲之间没有特别多的语言的表达,他们对视那一瞬间,那个孩子的表情,心里凝结着多少力量、多少情感、多少语言,多少要说的话,变成不说话,这不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系统“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的一整套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强调的丰富的内心体验吗?
对视的一瞬间,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以及对辛酸生活的报答。也许考得不错,也许考得一般,我们无法从他们没有声音的表情当中看出来,不管怎么样,那一刻人的感情是需要爆发的,而他们克制在儿子和母亲的对望当中,生活的一切都在这表现了出来。
一个矮小的、过早地出现华发的环卫工母亲,看着高自己一头、同样面色黝黑的、壮实的儿子从考试出来,对望的一瞬间,一个在他们两个中间的矿泉水瓶子特别引人注目。推矿泉水的动作,橙色的服装,还有那“如鱼得水”的T恤,这一切像不像油画?像不像一幅在21世纪的中国,改变一家命运的高考折射在我们生活当中,又投射在我们心灵当中,带给我们的一个动人故事?
看到这样的故事,如果你生活条件比他们更优越,你心里会生出一种悲悯。如果你也曾经经历过高考,你能理解孩子此刻的心情吗?如果你的母亲像我的母亲一样,不在了,当你最想要与亲人倾诉的时候,却没有倾诉的对象。在最需要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孩子一句话说不出来,嗓子是干咳的,母亲等了这么久,溜着边不在人堆里,她有些自卑地、习惯性地站在远处,望着儿子出来。这一幕,这一瞬,不该画作一幅油画吗?
如画面当中,儿子脸上的鼻头好像红了,嘴角做出了哭和悲怆、抽泣,难过又喜极而泣,不知道怎么说的表情,嘴角一撇,这个大小伙子眼泪模糊了镜片,这时候,矮小的妈妈看着他,拉着他,妈妈却一下子笑了。妈妈的笑自然也是带累的,我突然觉得妈妈很美很美……妈妈扶着孩子的肩膀,由笑而转为泪流满面,妈妈这时候不像妈妈,倒像是个孩子。她喜悦、她感动、她觉得自己成功了,也许我们都想不到这个母亲此刻想什么,她也许什么都没想。她又哭又笑,像个孩子一样哭出来、笑出来,可是你仔细观察,她是害羞的,她克制、拘谨,她有些不好意思,此刻她在人前,不想、不愿或者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全释放出来。她转过脸,还抹着泪水,那个动作那么自然,你能看见她粗糙的手背。
就这样一对母子,高考结束之后,考场出来的一瞬间。我不是在解读,我是看着这个画面,一下子压缩了几十年,像时光隧道。几十年时光的信息,就这样压缩在一幅画面里。这一瞬让人感动,不仅仅是这一对母子,是千千万万的母子。这实在是一个平凡的镜头,这种感人的画面多的是,可是我知道我是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却把眼泪流出来了。
网上有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他是河北的,他说在河北考大学竞争非常激烈。2023年河北有80多万考生参加考试,这考试难度跟广东省差不多甚至比它还难,可录取率却很低。有人称之为“地狱模式”。我们可以循着一些人的说法,说知识改变命运;人生有千万条路,高考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不是一个独木桥;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都有出息。他们还能举出一些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的成功来说这个孩子考不上大学也是有出息的。这个孩子又何尝不知道,对他的家境而言,考上大学对全家来说是趣怪网希望的焦点。
直到今天,尽管大学如此内卷,研究生如此内卷,他们依然知道,高考是为数不多能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是报答母亲,慰劳母亲,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他必须抓住,如若抓不住,他人生可能走更多的路,承受更多的苦,母亲对他会有更多的担心。
很遗憾画面里、里都听不到父母亲的声音,也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周围的噪声肯定很大,我试图想听见他们说什么,他们可能什么都没说,也可能他们有很小的声音,几乎嘴唇不动地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表达那些深处的感情。可是我能看见的是他们双双泪流满面,这个孩子可能没考好,如果这样,母亲更多给孩子的是安慰,孩子更多的是对母亲表示愧疚,,这泪水很自然地流出来。
这个孩子和城市里富裕家庭的孩子终究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因为我自己从小贫寒的出身,贫乏的物质生活以及没有父母庇护的这种特殊的经历,让我对这样的画面会有那些深处的共鸣,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表达,生出这样的感慨。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择校、可以补课、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各种爱好,让孩子各个方面都很完整,什么都会,英语说得跟外国人一样,从小就上最好的幼儿园,对家庭来说这个孩子依然是很难培养的,可是你想想,这样一个环卫工,这么一个卑微的母亲,她培养孩子,她能提供什么样好的条件?
你知道在北京补课得多少钱?这样的家庭能够带着孩子去学钢琴、学艺术、学表演、学朗诵、学手工、学体育、学打这个球打那个球吗?艺术修养、爱好,甚至包括体育训练都是要花钱的。开阔眼界,出去旅游,见多识广也是要花钱的,可是教育资源在今天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切都是我们看到的现实。画面里面始终没有出现父亲,父亲也许在上班和母亲做着一样的工作,出不来;父亲也许现在在流水线上,或者在给老板打工,他请不了假;父亲也许在老家,没有和妻子儿子生活在一起;父亲也许生……我只是猜想。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到这个T恤,猜出来这个T恤值多少钱,他的运动鞋是不是没有牌子的。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这个画面复杂的信息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看到儿子和母亲对视那一瞬间,所有做过儿子的人都知道他想要说的是啥。做过母亲的人,也理解,孩子只要健康就好了。孩子的流泪也许表达的是倔强,妈妈我努力,我不认输,我不认同命运的安排。
昨天晚上有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同志跟我说,现在国家对贫困生有很多政策。我离开大学多少年了,1982年我在大学里当老师,后来我做过主持人,其中我在贵州卫视主持过一个节目,叫《中国农民工》。那里面很多农民工的孩子上学是得到了政府的救济、学校的帮助的,还有对优秀贫困生的各种名目的奖励,以及一些采取商业模式运作的,帮助那些没钱的孩子上学的。现在说起来这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不过那些农民工的孩子上大学的故事,励志是一个方面,得到组织关怀,学校帮助,好心人帮助是一个方面。
有许多我们必须正视的东西。有人告诉我有些好的大学,比方说北京那两所最著名的大学,有些985、211院校,学费一年不到1万块钱甚至更少,偏偏有一些二本、三本,动不动就几万块钱。由于教育资源的影响,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寒门出贵子,是他们的理想,是自古及今的理想。而现实生活当中,他们即使是考上了也多半是二本、三本。有人会说,你不是刚才举例子说一个人考的几乎满分,考了北大清华吗?是的,我们媒体爱宣传这样的典型,但这是个案,我重复一遍,这是个案。就统计学业的意义上而言,绝大多数的贫寒人家的孩子更多地考取的是二本、三本。我不是说二本、三本不好,我只是说从对家庭的负担来说,好多二本、三本几万块钱的学杂费,是985、211院校的数倍。
苦难的生活是一种磨砺,贫苦的生活是个大学校。我很小的时候,读高尔基的《在人间》,高尔基所描写的一些故事是最初的、印证我小时候的生活,又给我一股力量,让我读书,让我不认输,让我奋起。我知道在我周围,像我一样的一些人,他们没有因为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书读得没有那么好,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拮据的生活当中,大人挣钱少,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支,其中有一个就是儿童心理学,还有呢,成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并不会单纯因为苦难而磨练出坚强的意志,苦难并不必然给人打造出坚强的人格。所以这些孩子不容易,这些家长格外的不容易。
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说有个网友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孩子的女同学的妈妈也是搞保洁的,都是别人不要的衣服给她穿,她家饭桌上平常就是两个菜,一个素菜,一个咸菜。他们租在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面,中间用布帘隔断,两个女儿,一个考入了华东五校,一个考入了中上的985。这种奋斗的故事让人感动,我们趣怪网希望这个穿着橙色的环卫工服装、矮小的母亲的儿子也能够这样考出一个好成绩。
,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面庞,她含辛茹苦地把几千名大山里不读书的女孩弄到学校来读书,而这些女孩高考结束之后也都过来看自己的校长,看自己的老师,看自己的“妈妈”,也都没有更多的语言。这位叫张桂梅的全国人民都佩服的女性,给那些孩子们说的话最多的就是“都好好的”,孩子们过来抱住她们的张老师,像妈妈一样。
这些孩子家庭可能不仅仅是贫困,有的甚至是不完整,但这些孩子在张桂梅的帮助之下,她们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她们有机会飞到更大的环境当中,去奋击,去翱翔,去改变自己的人生,从而改变我们的社会。张桂梅,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用隔壁王奶奶的话说叫“观世音菩萨”呀。
如果你是这些女孩的父母,你会怎么感谢这位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都有张桂梅这样菩萨的心肠,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的这种境界,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我想用张桂梅的一句话跟大家轻声地说“都好好的”。
责任编辑|蓝莓酱 胡言
部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