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rr r r 第六章 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 r r rr r 第六章 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 rr 中国为什么积极主张提升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 />

中国之最全3卷(盘点中国的伟大贡献:敢为国家谋

世界之最 2023-08-20 14:29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rrrrr 第六章 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r rrrr

第六章 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

rr

中国为什么积极主张提升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为什么积极参与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根本原因就是要推动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赢得公平参与、平等对话的权利。2018年6月,习大大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的对外工作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1]


rr

注释


rr

[1]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6.


rr

一、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与演变

rr

全球治理理念和行动产生很早,作为一个概念则出现得比较晚。最早提出全球治理问题的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1990年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党国际主席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将其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提了出来。这一理论体系主要是针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来的,旨在探索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该报告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全球治理理论更加系统。此后,全球治理理念越来越被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在面对冷战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中,全球治理体系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纷纷趣怪网希望参与的重要协调机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体现为全球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对比关系,是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1]


rr

中国关注和参与全球治理事务,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序幕之后开始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之中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也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立场、中国方案。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建议和主张,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rr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rr

(一)美苏两强格局和全球治理的提出


rr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所面临的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为特征、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对峙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方位竞争使两个阵营的鸿沟日益加深,这种严重分裂的世界也加剧了两个超级大国严重的军备竞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非此即彼的国际对立环境中艰难生存。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历程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严重对峙还代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发展道路、两种制度选择、两种世界格局的竞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竞赛。1957年苏联提出的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奋斗目标,中国提出的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奋斗目标,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勃勃生机。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加剧,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发生了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严重对峙逐渐演变为两个庞大利益集团的竞争。也正是此时,毛大大深刻分析了这种世界格局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号召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rr

美苏争霸世界的“均衡”状况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打破的。“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苏联支持的越南在柬埔寨也陷入困境;长期的军备竞赛使苏联军费支出畸高,拖垮了国民经济,此时的苏联经济增长缓慢、国内问题重重,在与美国争霸时已显得力不从心。而此时的美国经过了十年左右的调整战略,已经甩掉了越战的包袱,经济逐渐回升。”[2]正是由于这种两强对峙的格局的松动和失衡,许多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rr

(二)美国称霸与全球治理形成时期


rr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是对美苏两强控制世界格局的替代方案和替代体系。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重大的分化和改组,世界进入“一超多强”时期。所谓“一超”就是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替代;所谓“多强”就是在美国之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形成的多个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力量。可见,“一超多强”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国际事务主导权和发言权,而且获得了在国际舞台上更大的话语权和话语制定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赢得对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绝对优势之后,在得意之余并没有放弃对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和进行经济制裁。事实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它们的确打错了算盘。


rr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共存时代,两种制度之间要么是和平共存要么是竞争共存,这两种共存状态是贯穿始终的历史主线。不因为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存而消弭了二者之间的竞争共存,也不因为两种制度的竞争共存而排除二者之间的和平共存,两种制度之间总是存在着和平共存与竞争共存的复杂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竞争关系还有可能会激化,竞争共存还有可能会上升为主要的共存状态。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国际上始终存在着影响这两种制度和平共存与竞争共存此消彼长的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明确地知道这一点,它们发展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从根本上是服从并服务于它们自身的政治和经济需要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密集的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特别是由于苏联地位和作用的削弱,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力量均衡被打破,世界进入更加不稳定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它们支持苏联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采取“制裁”“打压”中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成功顶住了来自外部的严峻压力和挑战,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rr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对此更是保持着高度警惕,他反复告诫人们无论是在“有硝烟”的“世界大战”还是在“无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都不能输。他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能丧失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不动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3]无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顺利的时候还是遭遇困难的时候,邓小平都坚定地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根本利益出发的立场。他告诫人们要保持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要保持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坚决抵制。他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4]。他提醒人们坚决反击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西方世界确实趣怪网希望中国动乱。不但趣怪网希望中国动乱,也趣怪网希望苏联、东欧都乱。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5]。美国就是要“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6]。“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里能有现在的中国?”[7]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正如江大大所说“目前,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但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已经崩溃。”“我们就是要以实际的最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来回答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忧虑。”[8]


rr

(三)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呼声高涨时期


rr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一超多强”格局并没有给世界带来人们趣怪网希望看到的有利于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变化。人们看到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分化正在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正在缩小,源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剥削不断加深。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中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体现公平正义方向的改革。诚如中国政府领导人申明的“中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rr

中国有关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习大大外交思想。习大大在2018年6月专门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了中国外交工作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所采取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基本战略判断。这个思想的精髓要义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9]。这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从统领、使命、宗旨、根本、原则、基础、依托、理念、底线、方向等十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工作理论,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中国方案、中国主张的根本依据。


rr

习大大同志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时,更是充满信心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10]


rr

中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主张以公平正义理念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而且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例如,中国从1990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的突出代表。1990年4月,中国应联合国邀请向停战监督组织派出了5名军事观察员,开始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1992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由400名官兵组成的维和工程兵大队,承担机场、桥梁维修任务。至今,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达4万余人次,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年来,累计向柬埔寨、刚果(金)等8个维和任务区派遣111支工兵分队25768人次,累计新建和修复道路1.7万多千米、桥梁300多座,排除地雷及未爆炸物1.4万余枚;向利比里亚、苏丹2个任务区派遣27支运输分队5164人次,累计运送物资器材120万余吨,运输里程1300万余千米;向黎巴嫩、南苏丹等6个任务区派遣85支医疗分队4259人次,累计接诊救治病人、抢救伤员24.6万余人次;向苏丹达尔富尔派遣3支直升机分队420人次,累计飞行1602架次、1951小时,运送人员10410人次、物资480余吨[11]。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中国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军队也在维和行动中和全世界面前彰显了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rr

注释


rr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开放课题组.中国对外开放4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8.


rr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开放课题组.中国对外开放4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9.


rr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rr

[4]同[3]308.


rr

[5]同[3]325.


rr

[6]同[3]325-326.


rr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6.


rr

[8]江大大.江大大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5.


rr

[9]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7.


rr

[10]同[9]436.


rr

[11]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人民日报,2020-09-19(5).


rr

二、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rr

当今世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起来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各主要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促进并维持了战后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冷战格局结束的震荡,这一秩序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导下进行了重大调整,更多地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比较严重地忽视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从总体上讲,这一秩序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还是主要的。但这并不是说,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就不需要调整和改革了。


rr

(一)中国等国家捍卫联合国治理体系的努力


rr

针对联合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习大大同志强调指出《联合国宪章》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rr

针对联合国应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习大大同志提出了四点建议。


rr

第一,主持公道。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要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联合国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和意愿。这就是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存在的霸权主义、霸凌政策、霸道作风,日益严重的单边主义和包括“美国第一”的行为与价值,提出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世界各国和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rr

第二,厉行法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维护。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大国更应该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遵信守诺,不搞例外主义,不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歪曲国际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国际和平稳定。这就是针对美西方一些国家以自身的利益和原有的世界治理体系为依据,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横加干预,任意破坏和违背国际法准则,尤其是以武力干涉他国内政,提出只有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根本遵循来处理国际关系,才能筑牢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才能维护世界治理体系的稳定。


rr

第三,促进合作。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宗旨。靠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要做的是,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这就是针对美西方国家日益防范、抑制甚至打压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共享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成果。


rr

第四,聚焦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联合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可视成果为导向,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特别是要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把应对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作为联合国工作的优先方向,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促进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这就是针对美西方一些国家无视联合国的存在,甚至以“退群”相要挟的状况,提出要对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突出工作重点,把准工作方向,特别是要把发展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更加重视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


rr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习大大同志指出“我们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1]这三个“坚定维护”充分表达了中国对于世界话语体系和世界治理体系的坚定立场。


rr

(二)以公平正义理念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rr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是基于西方国家的价值体系的,其经济交往规则和政治评价规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文明国家来说,不仅很少得到应有的支持保障,而且不断受到这一秩序的批评指责,甚至一些原则和规则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使长期存在的掠夺和牺牲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做法大行其道。今天,需要根据发展了的新情况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群体有与自身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挑战,诸如打击恐怖主义、国际裁军事务、限制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艾滋病和毒品、世界粮食安全、能源问题等国际事务,只有最大多数国家的参与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期待中国在改革全球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待中国提出更多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规则、机制,这都要求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理念、规则、机制。


rr

当今世界面临的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各种国际事务的解决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突出中国主张的以公平正义为理念进行改革的要求。这里所说的公平,就是要更多听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诉求,使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不能以强凌弱、以多胜少,不能以富欺贫、排斥打压。这里所说的正义,就是要更多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实际需要和诉求,体现人类共同价值所要求的正当要求,不能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丛林法则”、争强斗狠。


rr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国不仅从理论体系上透彻阐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根本遵循,而且在实际政策对策上也对不同国际事务提出了许多极富创新价值的建议。2017年1月,习大大同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系统论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议。,他分析和概括了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后果。“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有不少人将这一系列问题都归结于经济全球化,过去人们将其作为藏有宝藏的“阿里巴巴山洞”,现在又将其作为藏有魔鬼的“潘多拉盒子”。,他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分析结论,那就是“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而是现代资本主义体系造成的。“过去几年来,源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甚至不少年幼的孩子在路途中葬身大海,让我们痛心疾首。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他介绍了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切身感受,畅谈了中国的经验和做法,那就是不惧怕任何压力和风险,敢于应对挑战。“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他表达了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观点,那就是后退没有出路。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2]


rr

2018年11月17日,习大大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继续申明中国的立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3]中国关于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正在发挥积极的影响,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rr

(三)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治理体系的新特点


rr

改革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必须树立科学全面的文明观。


rr

我们没有权利对各种不同的文明形态进行等级划分,或者说我们不可能也不能说哪一种文明是高等级的文明,哪一种文明是低等级的文明。在文明研究中的偏见和歧视还是随处可见的,或许是出于无意的认知,或许是出于有意的贬损。亨廷顿在分析战后各种文明对于各个不同国家的影响时说“哲学假定、基本价值、社会关系、习俗以及全面的生活观在各文明之间有重大的差异。遍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宗教复兴正在加强这些文化差异。文化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可能随时期的不同而不同。,文明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差异显然植根于它们不同的文化之中。东亚经济的成功有其东亚文化的根源,正如在取得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方面东亚社会所遇到的困难有其文化根源一样。伊斯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民主未能在大部分伊斯兰世界中出现。后共产主义的东欧社会和苏联的发展受到了其文明认同的影响。那些具有西方基督教遗产的国家正在取得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东正教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而各穆斯林共和国的前景则很暗淡。西方是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里仍将是最强大的文明。”[4]在亨廷顿的分析框架里,文明实际上是有高下之分的。


rr

在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研究视域中,更是将西方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最好的国家政治制度选择,在东欧国家出现社会制度演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福山一度认为西方民主制意味着人类政治史的终结。他将中国归为“非民主”的政体,认为“在非民主的替代型政体中,对自由民主制是普遍进化模型的观点,提出最严重挑战的是中国”。“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强大中央集团政府传统,也是少数几个从未发展出本土法治传统的国家层次社会之一。中国复杂丰富的传统,以儒家道德代替正式的程序规则,对统治者实施一定的约束。这个传统也被遗赠给其他东亚政治体,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资源。”他甚至质疑“跟王朝时代的中国一样,自上而下的智慧和控制的体系能否跟上社会的实际步伐”[5]。在福山那里,中国似乎天然地与民主制度没有关系,他眼中的民主制度就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据报道,他在解释最近面临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各个国家的表现时,面对中国疫情防控有效的事实,却仍然不愿意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解释,而将之归结为国家能力而不是制度优劣。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突出,是由于中国的国家能力强,而非中国的政治制度好。这种观点中的文明差别观溢于言表。


rr

中国主张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就是要充分吸收世界各种文明的有益部分,共同构成全球治理的文明基础。2014年3月,习大大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了中国崭新的文明观,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和积极回应。他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提出了中国对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所坚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rr

一是坚持世界文明是丰富多彩的态度和原则。习大大同志指出“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rr

二是坚持各种文明是平等的态度和原则。习大大同志指出“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rr

三是坚持各国文明是包容的态度和原则。习大大同志指出“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rr

正像习大大同志所期待的那样,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rr

中国崭新的文明观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必将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以及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处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态度和原则。这种文明观实现了对以往各种文明观包括资本主义文明观的超越,是建立在批判继承以往人类各种文明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在承认不同文明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更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提出一条不同文明间共存、共生、共荣的人类文明发展之路,将为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rr

注释


rr

[1]习大大.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09-22(2).


rr

[2]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6-478.


rr

[3]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59.


rr

[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7.


rr

[5]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95,496.


rr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rr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必然发展趋势,尽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种种质疑之声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但全球化趋势仍然十分强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维护和支持经济全球化还是反对和瓦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少数西方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激烈争论的话题了。少数西方国家从以往的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今天则不愿意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什么好处。正因如此,经济全球化领域的话语权之争也表现得格外尖锐。


rr

在一些西方经典论著中,全球化被描述为一种不断增进的世界文明一体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是指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性。而在当今经济条件下,全球化开始强调国家之间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等深层次上的一体化。一些有关全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了价格评价、行为影响、世界文化、意识形态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推进全球化的重要国际组织,一些区域经济组织和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都加强了全球化趋势。,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及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也都有效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


rr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是国际社会中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重要力量。


rr

(一)倡导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rr

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对发展的理解,使发展更能反映时代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rr

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包容性增长,它是指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它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强调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其内容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保护弱势群体并使其获得增长益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建设;保持经济增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保护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等等。2011年4月,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包容性发展问题。“包容性发展”源于“包容性增长”,其内涵比起“包容性增长”更为广泛,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借鉴了有关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等概念,是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rr

2015年9月,习大大同志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讲话。他提出,国际社会要以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新起点,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并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倡导的这一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指出“我们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各国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我们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促进创新的发展,让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各国要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增长动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


rr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有效举措包括一是要努力打造平等协商、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合力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造福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三是要主动适应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变化,积极引领全球价值链重塑,确立新定位,构筑新优势。四是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帮助发展中国家成员更多从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受益。


rr

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这样两个深刻转变一是面临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转变。在过去数十年间,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要看到,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也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新调整,在理念和机制上更加注重开放包容,在方向和受益面上更加注重普惠平衡,在结果和效应上更加注重公正共赢。二是面临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刻转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2]


rr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我们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3]。中国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如今,成千上万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奋斗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土地上,同当地民众手拉手、肩并肩,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rr

(二)积极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


rr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逆全球化”势力也在聚集发声,最近一些年甚至可以说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人们或许还记得,1999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次部长级会议期间、2000 年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2000年1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期间、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期间,都有大批反对全球化的人士举行规模浩大的抗议活动。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一些过去支持经济全球化甚至主导全球化发展的国家和政治人物,也转向了令人忧虑的“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的队伍之中。其中,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暴露出欧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重困境,使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2017年走马上任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更是公开反对全球化,执政期间不断要求重新就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许多国际组织中掀起“退群”风潮,给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rr

有趣的是,过去把经济全球化作为生命一样重视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则视经济全球化为“绳索”和“鸡肋”,把它们过去天天倡导的经济全球化原则和信条也一股脑儿地抛到了脑后。


rr

“逆全球化”现象之所以不断涌现,因素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全球化没有能很好地解决全球贫富悬殊拉大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国内利益分配极不均衡、国内贫富差距悬殊,全球化带来的自由贸易成果通常也被其国内垄断企业和精英阶层攫取,中小企业和社会中下层人群等弱势群体获益很少。这个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使经济全球化的支持率下降。二是经济全球化没能很好地解决各国的失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人口超过2亿,最近一年以来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导致失业人口大幅增加。加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布局,全球生产和外包体系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这些失业大军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三是经济全球化没有削弱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经济全球化势必对原有的国家主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由原来国家主权掌控的诸如债务问题、移民问题、难民问题、恐怖袭击问题等,现在政府能够发挥的作用被进一步削弱,这就引发了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上升,他们的政治倾向越来越转向“民族国家”,甚至倾向于种族认同、宗教认同,这就使政府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四是发达国家逐渐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发源地。“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在发达国家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向全世界传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反而率先或带头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中国却成为众矢之“的”[4]


rr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输送者。中国从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了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给经济全球化主导国家输送了大量实际利益。中国深受经济全球化不公正损害,深知全球化需要带动所有参与者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重新认识和定位经济全球化,并形成了一套主张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在“被全球化”的状态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趣怪网希望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农村改革入手改革中国自身的经济体制,来自西方的声音就是中国必须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实际上就是向西方开放,给外国资本和商品以更加优惠和开放的市场。伴随着这一过程,西方又在规则上大打中国的主意,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要求中国遵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经过15年之久的入世谈判,中国终于在多方做出巨大让步的前提下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让步不算小,其他多方的让步也不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些年,运用规则,很好地保护了中国的核心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没有产生人们担心的“依附”关系,而是在这个“被全球化”过程中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己,终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今天中国还存在着“被全球化”的困扰甚至是“陷阱”,但关键在于中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主动进取。


rr

美国全球风险情报咨询公司研究顾问阿尔马·迪瓦卡尔曾经这样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梦,实现国内外的联结,向世界展示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关注了中国国内的和谐社会和国际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国内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在许多领域还被当作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秩序的文化替身,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联结的不仅仅是经济体,而且是“文明”,它强调在扩展硬实力的,也要根据非西方国家的利益调整全球结构。一旦“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那就证实中国不是处在副驾位置,而是在主驾位置上为世界提供一种更好的全球化模式。在新自由主义共识破碎、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不再得到一致认可的背景下,中国应该被更为认真地看作一个迅速发展的规则制定者[5]


rr

2017年1月,习大大同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看法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低迷问题的方案,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例如,针对世界面临的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问题,他提出了中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要下大力气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第四,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熟悉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也是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6]


rr

注释


rr

[1]沃纳.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第3卷.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68-1979.


rr

[2]习大大.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11-11(2).


rr

[3]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97-198.


rr

[4]胡鞍钢,王蔚.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中国角色与世界作用.学术界,2017(3).


rr

[5]引自参考消息,2017年7月3日.


rr

[6]习大大.习大大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9-482.


rr

四、抵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中国方案

rr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尤其是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区域及世界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行动,使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倡导改革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成为世界的典范,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以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又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更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打开文化传播中的各种壁垒,高扬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增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没有核心价值和话语体系的传播与认同,就很难很好地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感召力。


rr

2020年9月4日,习大大同志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系统阐述了中国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新变化的立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习大大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1]为此,他阐述了中国应对变化而坚持的三点基本立场。


rr

(一)坚持国民经济开放体系


rr

中国坚持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习大大同志指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更加需要各国努力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推动跨境互联互通。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中国将积极顺应服务贸易发展实际需要,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服务规则协调,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rr

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国民经济开放体系这一国策?一是中国必须大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开放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在开放与包容之中才能赢得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二是开放才能兴盛,封闭必然衰落,这曾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信奉的发展“铁律”和不变“信条”,以往的历史表明它们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而且还曾经将其作为成功的模式向世界各国传播。事实上,过去西方国家从这些经验和规则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并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三是现在那些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西方国家却因为更多的非西方国家从中获益而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因而开始对自身的开放逐渐丧失了信心。,国民经济开放体系成了西方国家诟病的规则了。四是非西方国家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更加平等和对等的开放格局,中国必须坚持这些基本规则,使国民经济开放体系成为国际上更多国家赢得发展的机遇,反对西方国家在此时此刻改变这些规则。


rr

(二)坚持科技领先、数字引领


rr

中国坚持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习大大同志指出“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中国将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rr

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科技领先数字引领的战略?一是时代发展总是会提出那个时代的问题和任务,我们今天的时代与以往的巨大区别和不同就是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新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国家间、社会阶层间的分裂。缩小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带来的科技鸿沟、数字鸿沟并促进均衡发展,是新时代的艰巨任务。二是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已经不可阻挡,它不是今天的经济制度和规则可以阻止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它加剧了西方社会的制度失效、管理失能和数字鸿沟,也加剧了国家间的发展失衡。对于非西方国家来说,在享受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福利的时候,国家间的差距往往也在拉大。三是中国坚持科技创新领先、数字经济引领的战略,全力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导致的问题和困境,呼吁尽可能运用各种方式和各种政策缩小科技与数字鸿沟。四是中国倡议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合作机制,让世界各国都能比较合理公平地分享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巨大福利。


rr

(三)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rr

中国坚持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习大大同志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各国要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蛋糕’。中国将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平台,推动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


rr

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原则?一是推动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前途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中国构建21世纪更加合理、更加和谐、更加公平的世界秩序的伟大倡议,是中国推动建设惠及人类根本利益的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伟大倡议。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求建立和完善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调整和改善运行已久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更加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协调方式。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符合中国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维护和促进世界各国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真正促进解决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矛盾不断深化的问题,促进解决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种族、民族和国家之间武力争端不断、局部战争加剧的问题。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求找到更多国家间的利益交集,促进更多国家间的利益交融,兼顾更多国家间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和发展问题上“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世界各国人民,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和政策增强各国之间的信任和交往。


rr

注释


rr

[1]习大大.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09-05(2).


rrr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