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山东淄博(这40个博山之最,大多数都是

世界之最 2023-08-20 14:29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最早的货币


博山古称颜神,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221年)属齐国。当时流通于齐国的货币,是“齐刀”,因其形状酷似生产工具中的刀,故名。铜质,每枚重量在四十克到四十八克之间。按币面文字的数目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等,其中的第一字都是齐字,是指齐城,即齐国的首都临淄。在博山出土的为齐明刀,俗称博山刀。此种刀的一面有字,形状大同小异,近似“明”字故称“明刀”。


博山县的第一任知县


建县前,博山隶属青州府益都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割淄川、莱芜两县边疆以属之,设博山县。建县后的第一任知县为高乃听。高乃听,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今吉安县)人,丁未(1727年)进士,雍正十二年赴任。


最早的邮政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盛昌无不赖于交通的发达。博山素有“严邑”之称,旧时,博山道路险隘屈曲,村与村之间山障水环,交通极为不便。那时,传递文件是靠“驿递”,县内未设驿站而只设两个“递铺”,一个在县前,一个在赵庄。有走递马四匹,马夫两名,白夫六名,铺司兵五名。

自胶济、西(河)昆(仑)、轻便三铁路筑成,运输畅通,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10日)在西冶街开办二等邮政局一处,在八陡镇设代办所一处,经营信件、邮包、汇兑等业务。


最早的地方志《颜山杂记》


方志,亦称地方史乘,“乃一方之全史”,是地方性的“百科全书”。

博山最早的地方志是《颜山杂记》,孙廷铨纂修。孙廷铨,号沚亭,字伯度又字枚先,博山大街人,明崇祯庚辰(1640)进士。清初历任吏、户、兵三部尚书、晋内秘书院大学士,谥文定。所以世人又称之为孙文定公。他五十一岁辞职归里便窬历故乡的山川名迹,采风问俗,于康熙三年(1664)著成《颜山杂记》四卷,于清康熙五年(1666)刊行,十七年再版。 《颜山杂记》举凡颜神镇的地理沿革、政区设置、武备兵防、物产田赋、山川形胜、民情风俗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载录,成为研究与了解博山历史的重要史料。尤其是在“物产篇”中对琉璃、陶瓷、煤炭的记述,在近代一直为国内专家所注目。


最早的缝纫学校


一九五二年月,周味苏(济南人)在博山银子市(现旧货委托部址)创办“私立立新缝纫学校”。周自任该校校长,聘请王蕴山任教导主任,杨玉秀、宋作惠、王秀英等任教员。学校开设缝纫机使用和维修、服装剪裁与缝纫两门课程,分别由王蕴山和杨、宋、王等教师授课。学制为两个月。学员凭考试入取,张榜公布,每期六十余人,多系城乡无职业青年,女生占百分之六十。学员可单科学习,每科学两期亦可,每期学费单科十元,双科二十元。学校发给学员讲义,教师凭讲义授课,讲授中山服、西式裤、学生服、列宁服、卡克服、衬衫等男女服装的剪裁与缝纫,缝纫机的使用与维修。因校舍不足,两科采用二步制轮流上课。期末对学员进行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是(1)学员按指定服装样式自裁自缝。(2)排除缝纫机的一般故障。考试合格发给毕业证书。自创办至一九五三年秋该校共举办四期。


最早的照相馆辉芳照相馆


1911年,广东人郭俊卿在税务街北首路东创办“辉芳照相馆”,此为博山设馆照像之嚆矢。该店门头三间,雇用徒工两名,利用自然光在院内设布景为顾客照像。每份洗印三张,一九二六年该店转让泰安人玄云三经营,更名曰“泰云照相馆”。一九三三年店址迁至税务街中段路西,人员设备增多,营业项目日趋扩大。

自一九一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博山设店照相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第一家浴池孝泉池


清同治三年(1864)博山人赵锡林在福门桥北首创建“孝泉池”。民初,移手丁万春(博山人)经营,建小楼一(约十五间)幢,楼上设床位八个,楼下置架口以备顾客盛放衣物。只设男池,大池洗澡,大锅烧水。除洗浴外,还设有理发、搓背、修足、按摩等业务。洗澡每位收费二角、理发每位二角五、搓背一角五、修足二角、按摩五角(联银币值)


第一家女子浴池


一九三七年农历七月一日,位于鱼市街东首被世人誉为“文明塘”--卫生池的掌柜许志修(字成斋)在将浴池扩建楼房后,除设男池外,在博山增设女子浴池。女池占房八间,服务人员四名。票价盆池每位五毛、大池每位二毛(法币值)。顾客多为官绅士宦眷属和妓女。


第一个(剃头)理发铺


清成丰十年(1860)前,博山尚无定点的剃头铺。当时,剃头匠走街串巷登门为人剃头,发型为“园辫子”和光头。咸丰十年,博山岭西人张登堂始在河滩搭草棚设备极简陋,仅有木椅、杌子,用直把剃刀为顾客理发。


第一家特级理发厅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日,博山区第一家特级理发厅--容新理发厅在博山西冶街中段开业。该厅为二层楼房,面积二百平方米。楼上为女子理发部,设理发椅七把、烫发室一间、烫发机两部,大吹风机及电烫药剂、工具等;楼下为男子理发部,设理发椅七把,侯客室备折叠椅十余把。服务项目为男、女理发和女子烫发(电烫、化学烫)。价格每位为大园头、平园头四角五分;化学烫发三元七角、电烫发二元四角。


第一家回民饭店


一九五四年天津人(回族)王万起由济至博,在河滩专营牛肉灌汤包子。一九五六年,王联合赵清章等十四、五户卖火烧、炸油条的回民集资三百元;在西冶街南首路东开设回民饭店。门头三闻,饭桌四张、经营牛肉灌汤包、酱牛肉、牛肉干等,由于饭菜质量好,颇受群众欢迎,汉族顾客据多。一九八二年九月,国家投资十万元,将该店改建。翌年十一月竣工。改建后,前为平房六间营业室。后为楼房设酒餐部,设十三张餐桌,可供近百人就餐。


博山最高的山


博山区最高的山是鲁山,沿博山区东南边缘向东南延伸,西起青龙山(南博山人民公社)、东至破邱岭,蜿蜒一百八十里。池上人民公社境内的小峰为其主峰,海拔一千一百零八点三米。


博山最长的河流


淄河,又名淄水,发源于原山(又名饴山,俗称禹王山)北麓。初,入莱芜县境至石马人民公社小田庄复流入我区,经北博山人民公社、源泉人民公社入淄川区,又逾淄川,跨益都,从广饶注入清水泊,再入小清河。全长一百四十余公里,流域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是博山区最长的河流。


博山的第一场电影和第一盏电灯


博山第一场电影的放映者和第一盏电灯的使用者当属赵成吉。

赵成吉原为“双成和料器庄”经理,一九一四年改行经营煤炭,字号“吉成矿业公司”,为当时五大矿业公司(即博来.悦升、同兴、大成、吉成)之一。聚乐村饭庄的现址就是他的寓所。一九一五年--一九一六年间,赵曾在其寓所内举行过“电影招待会”,观众皆是他的亲朋友好,放映了无声外国影片,内容是一强盗持枪抢劫汽车。放映和室内电灯用电系用手摇发电机供给。操作者为赵成吉与子赵仲儒(当时为省议员)。据目击者云“当时县衙门点的都是洋油灯,而赵家却亮着电灯,放了电影,人人惊奇,轰动一时。”


博山的第一家戏院


民国七年(1918年)在博山大街武衙门(现大街煤店。明代为博山地方治安机构驻地,故名)建起了一个大戏院,俗称大街戏院。此戏院系由民间五十余个股份筹建而成,委托戏院瓜子房徐登俊、李昌龙等人掌管。戏院四壁用砖石砌造,草顶棚,可容观众千名。戏台座北向南。戏院中间为座席,备有案子和凳子,供观众放置茶具和瓜子糖果。戏院东速和南边用砖砌成一米二高的平台,再在台上用木板间隔起来,称谓“包厢”,每边有七至八间,后边有道相通。包厢内备有两趟案子和凳子,可容观众十余名。戏院西边为站席。站、座席和包厢票价各异。座票初时每位二百钱,以后每位四百钱。包厢每个票价为一吊二百钱。


第一条铁路


博山的第一条铁路是胶济铁路张(店)--博(山)支线,全长九十里,由张店西南来途经五公里、南定、淄川、大昆仑站,从白塔镇大海眼村入博出境,窬小海眼、白塔、赵庄、掩的至博山站。

张博支线始修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筑成于二十七、八年,三十年(1904年)六月一日与胶济铁路通车。

胶济铁路(包括张博支线)是德国政府为了掠夺山东的矿产资源而修筑的。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德国政府藉口“曹州教案”(即“巨野教案”),出兵强占胶州、即墨等地。次年三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胶奥租界条约”,使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从而达到了蓄谋已久的长期占据青岛和攫取胶济铁路的敷设权和铁路措线采矿权的目的。

日本占领青岛后,胶济铁路管理权遂为之掠取,将胶济铁路改名为“山东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华府会议议决由我国备价购回。十二月五日,中日两国委员会协定移交铁路,办法由我国偿还日本铁路财产价值日金四千万元。始于十二年(1923年)一月一日正式接受,至二月一日全路各站完全归我接管改名‘胶济铁路’”。(续修《博山县志·交通志》)

一九三五年张博支线从博山站接修至今石炭坞。一九三八年又接修到八陡。


最大的旅社


博山旅社,是迄今博山地区最大的旅社。该店位于博山火车站南首、人民路路西,一九七一年春开始营业,共有职工215人,分旅馆、饭店、管理三部。旅馆部拥有130个房间设床位502个。房间分高、中、低三档。为方便会议使用,设大、小会议室各一。饭店部主要供应具有博山风味的各种菜肴和面食。


第一个地下商场


利用博山公园人防工事,由博山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和李家窑村联合兴办的博山地下商场于一九八五年二月五日开张营业。该商场共有大小房间二十七个,计三千二百一十二平方米。最大房间宽八米,长四十八点五米。主要设有百货布匹、烟酒糖茶、五金交电等十九大类专柜,一万多个品种,并兼营饭店,以批零兼营为主要经营方式,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集体联营企业。日平均营业额两万余元。


最早的书院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博山县知县侯作吴在怡园东部(今博山区少年宫)建“范泉书院”“延邑绅掌之”.因地系借用,不久即废。五十七年(1792)知县武亿(字虚谷、号小如)又在原址继办"范泉书院"。院内房屋十二间(北讲堂三间、山长宿舍一间,东西课堂各四间),光绪年间又购怡园西部房舍,至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罢科举,知县盛津颐在此地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书院废遂。

书院设监院数人,山长一人,每月初一、十五分别由知县和山长授课阅卷,参加学习者,秀才约二十余人,童生约五十余人。基本学习内容是读四书、五经和吟诗作赋。学习目的是为参加考试作准备。


最早的师范学校


民国初年,博山县兴办乡村小学,急需培训师资,蒋洗凡、徐兰生、张季元、贾慕谊等人吁请县署,于一九一二年设立单级教员养成所,至一九一三年连续招生四班、修业半年,毕业一百四十五人。一九一六年十月成立师范讲习所,第一级招生一班,修业半年,毕业四十六人;第二级招生一班,修业一年,毕业二十七人;一九二一年续招第三级一班,修业两年,毕业六十三人,遂停办。


建国后第一期环城马路工程


一九四九年九月,博山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拆除旧城墙,改建马路,当年冬季施工。一九五○年十二月旧城墙全部拆完,一九五一年沿旧城墙墙基建成环城马路。工程全长1740米,平均宽度8米,总投资额23,600元。其中新建一路长451米、二路长505米、三路长235米、四路长529米。一、二、三路为碎石路面(1962年铺筑为沥青路面)四路为简易路面(一九七九年用两行砖楦棚起范河,修筑马路)。


建国后修筑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一九五一年,国家投资六万元,在福门建成博山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板桥--福门桥。桥长二十五米,桥面宽八米。该桥横跨孝妇河、勾通东西两圩,彻底改变了河滩只设单板桥,行人拥挤、运输货物“一网三开辙”的落后局面。


最大的公路桥梁


位于博(山)沂水公路桥家店路段的东方红大桥,是博山区境内最大的公路桥梁。该桥九孔,长二百零七米。


最长的铁路桥梁


谢家店铁路大桥,位于辛泰铁路在博山区境内谢家店路段,全长五百六十四米,高二十一米,它横跨淄河,宛若长虹,蔚然壮观。


第一个人民公园


博山公园是博山地区的第一个人民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年基本竣工,占地七十六亩。该园依山傍水,亭台楼榭,布置合宜、错落有致。园内设有花室花圃、动物园、鱼池等。近年,又增建转楼和儿童乐园、游艺室等,是人民游乐休息的理想场所。


博山最初的自来水设施


一九三九年日伪政权在青龙山铁路桥旁西圩子的东北角处建一水道部,沿孝妇河埋设管道,引神头无名泉水自流入该地集水井中。无名泉长年不竭,水质优良,水量为30-60m3/时。该水道部有50马力电动机和72m3/时流量的水泵两台一台间断运行;有φ100-125毫米的管线3401米,通日本人聚居的四十亩地;在四十亩地建水塔一座。此设施主要供日本领事馆和四十亩地一带用水。


博山县第一个生产合作社


一九四五年三月,在南博山成立了博山县第一个生产合作社,经营纺纱、织布,社员一千一百七十九人,培养出纺织工人百余名。一九四八年又发展了生产、消费、运输、医药各种类型合作社数处。


第一家西药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临淄齐陵人苑华芳在博山大街王家胡同租赁房屋两间,创办华英药房,附设门诊。由于苑毕业于英办“益都广闻书院附设医学校”,又曾赴北京同仁医院实习两年,故医术较高。苑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兼做外科手术,一九二三年病故,共长子苑凤芝继承父业。一九四○年苑凤芝去世,华英药房遂停业。


博山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妇女识字班


1938年3月,博山县七区小口头村的青年妇女张国锋办起了博山县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妇女识字班。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者达20余人,为宣传抗日、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博山第一个女子小学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博山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在考院旧址创办,先设初级三个班,后扩一个高级班。学生150余名。男教师四人,女教师三人。1930年并入考院小学。


博山最早的绣花学校


韩温,潍坊人,博山东关财主石竹宣之妾,能绣一手好花,1931年因石竹宣又娶一妾而失宠,决心自食其力,便开办绣花局(又名学校)招收学员15-20人,传授绣花技艺,(学员来去自便不固定)。至1937年12月博山城沦陷,学校停办,学员分散营生。


博山第一个女汽车驾驶员


博山第一个女汽军驾驶员当属左翠兰,1958年9月25日获取驾驶证,证号鲁职15017号,时年18岁。左翠兰,山东沂源县人,当时在淄博矿务局双山煤矿工作。


我国生产的第一辆双层客车


1985年10月3日,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辆双层客车在淄博客车厂(厂址在博山青龙山)试制成功。该车为ZK560型,车长11.7米,宽2.5米,高4.5米,自重11.7吨,功率2l5马力,最高时速65公里,座席85个。下层后部设有3000卡空调器,上层前部设有18时闭路电视。上下两层设有电话、收录扩放机,通行扶梯设在中部。


博山最早的公路隧道


1971年5月,位于石门村南的公路隧道建成。该隧道长89米,宽7米,实用高度4.5米。两端石碹拱门,上刻“向阳洞”。它是博(山)岭(子)公路的重要门户。


博山的第一家银行


民国21年(1932年)7月22日中国银行(总行在上海)在博山设立办事处,(由青岛分行管辖)。地址在宋家胡同。主任陈金生,业务为存款、放款、汇兑、期票。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博山,该办事处撤离博山,1946年11月29曰复业,地址仍在原处,(归济南支行管辖),主任张光祖。1947年2月23日随国民党军队逃窜撤离。


博山第一个村办游泳池


博山柳杭村游泳池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二日落成剪彩投入使用。

这个游泳池用马赛克釉面砖铺成,长五十米、宽二十五米,容水一千八百立方米。池周围是五点八千瓦的照明设备。池东是六百平方米的更衣服务楼,池可设容坐七百多观众的水泥看台。这是柳杭村自筹八十万元资金修建体育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博山的第一个小组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山东省地方党组织派王炽文来博山考察并发展了蒋敦鲁、张学武、刘康后、吕京屿四人入党,并在报恩寺小学(现大街小学)主持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博山的第一个小组。蒋西鲁任组长。


博山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博山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蒋西鲁。

蒋西鲁(1900-1969)博山大街村人。鲁大公司(中日合办)淄川炭矿(今洪山煤矿)工人。一九二三年九月由张如芝、王敬斋介绍入党。一九二六年二月赴广州,进入毛大大同志主办的第六期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十月结业。回济后,山东省地方党组织派其来博山担任农民特派员。


博山最早的中共女党员


中共博山支部建立于1937年6月1日。同年6月、8月先后发展两批党员,其中王宗英、王玉珍两位女同志入党。


博山县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中共山东省委派林浩来博山传达指示“脱下长袍,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党的组织,建设人民的武装。”不久,博山县委即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博山县第七区小口头一带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并发展了张福堂、董日升、张香圃三人为党员,建立了农村第一个支部,由张福堂任书记。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原作者不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