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时代的中国之最(印度农业如何成为国内吸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托马斯
编辑|t
“修改农业法的政府,该死!该死!”
2020年的10月份,本来应该是印度农忙的季节,但当地的农民没有在农田里享受丰收的喜悦,而是成群结队到政府大门前抗议新的农业法案。
带头的正是印度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他在田地之间行走,到处呼吁农民们应该站起来反抗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之后,他在印度的两个农业大邦举行了“救救农业”的拖拉机集会,让农民们开着拖拉机在大街上游走抗议。
从9月中旬新的农业法颁布以来,印度各大城市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抗议游行。
印度政府这些年想尽了一切办法对农业进行改革,并对农业发展作出了资金上的支持,可惜事与愿违,印度的农业还是非常落后,几乎拖垮了印度财政。
印度6亿农民似乎成了这个国家的“吸血鬼”。
(印度拖拉机集会)
那么印度的农业为什么会这么落后?印度政府的新法案为何遭到农民如此强烈的反对?
今天带大家聊聊印度农业的情况。
农业落后的原因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在14.1亿左右,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的国土面积虽然不足我们的三分之一,其耕地面积却非常多,有1.56亿公顷(156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58亿公顷,高于俄罗斯的1.22亿公顷和中国的1.19亿公顷。
而且印度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气候,平均每年的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也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阳光充足,是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的。
在印度,许多地区的水稻都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印度耕地)
除此之外,印度河流也很多,有十条恒河支流,覆盖的流域面积达到了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印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其他河流。
从这些自然条件来看,印度绝对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甚至农业生产条件比我们国家还要好,我国只有秦岭淮海以南的部分地区能达到这么好的条件。
可偏偏印度的农业就是非常落后,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
印度耕种面积比我们稍多,人口也和我们差不多,粮食产量却要少的多。
2022年,我国的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小麦产量更是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突破6.8亿吨。
而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却只有3.1亿吨不足我们的一半,许多农作物的排名更是在世界上排不上号。
(中印农业数据对比表)
还以水稻为例,虽然印度大部分地区水稻是一年三熟,其水稻亩产量却仅有186公斤到264公斤之间,相对来说我国水稻亩产则是467公斤,是印度的1.8到2.5倍。
明明印度种植农作物的自然条件是要好过我国的,怎么会反过来差距这么大?
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印度农业的基础设施太差,完全是靠天吃饭的,这还处于我国的清朝时期水平。
靠天吃饭?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国家已经步入工业化阶段,居然还需要靠“老天爷赏饭吃”。
可印度的确就是这样。
农业的基础设施就是农田的水利工程,像我国在先秦时期的都江堰,就是最为著名的农田灌溉工程。
(印度农田)
除此之外,农田水利还包括了水库大坝来储存水资源,对江河湖泊和的整治以及植被和水土保持,并且还会在农田之间设置许多密密麻麻的水渠方便水流进农田灌溉。
,乡间的道路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切对印度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印度因为制造业落后,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投入就一言难尽了。
别看印度的耕地面积那么大,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农田的能够被有效灌溉,大部分农田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干旱影响。
就在去年,印度的粮食部门的官员就对外宣称,印度因为干旱造成四个粮食大邦的粮食减产,有250万公顷的天地遭受旱灾,粮食减产了700万至800万吨。
而且水稻种植面积到了冬天进一步减少380万公顷,水稻的产量更是减少1000万吨以上。
(祈祷下雨的印度农民)
那可能就有人奇怪了,前面明明说印度河流多、降雨多,怎么会有这么多旱灾呢?
要知道,再好的气候也是会有失调的时候。
如果风调雨顺,那么印度农业就丰收,如果季风降雨没有来,那么就会干旱农业歉收。
在印度最少有六成的农田需要依赖季风的恩赐。
并且大家应该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印度的恒河有多脏多臭,网上也经常有人用“干一杯恒河水”来调侃印度人,所以水污染严重致使大部分河水都不能用作灌溉农田。
而作为工业落后的国家,农业反而还是印度的国民经济支柱,换句话说季风掌握了其经济和财政的命脉。
印度的季风每年都是6-9月的时候伴随着降雨来到,这也是为什么会说10月是丰收季节的原因。
(印度农民收庄稼)
,降雨太大也会形成涝灾,同样影响粮食产量。
一旦季风失调,来晚或者不来,粮食歉收造成价格上涨,印度国内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工商业凋敝,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下降。
农民拖垮的经济
悲剧的是,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着156晚平方公里的耕地,这就意味着14亿的印度人口中将近有10亿人都是农民。
而这10亿人中有6亿农民每天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狠狠地拖垮了印度的经济,致使印度越来越穷。
越穷就越没办法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完全进入一个死循环当中。
(印度)
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加速增长的阶段,1990-2000 年年均增长6.0%,2000-2004 年年均增长6.2%。
不过农业增长速度依旧缓慢,2004-2005 年度服务业增长了 10.2%,工业增长了 7.4%,而农业仅增长了1%。
在当时是因为其他方面起到了卓越的成就,从而掩盖了农业的许多问题。
但正如前面我们所说,印度工业相对落后,农业依旧是其发展根本,这短暂的经济增长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由于现代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也使得粮食等能源供给缺少,道路、市场、库、加工设备等现代基设施不完善,很多农业部门的发展都受到限制。
特别是缺乏储藏和加工设施,谷物、水果、蔬菜收获后的损失非常大,达到25%~30%。
(落后的印度农业)
即便是难得遇到一次丰收年,因为农产品加工率仅为2%,多数农产品由家庭直接消费,或在农贸市场销售,农民难以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增加收入。
这就造成印度国内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农民失业人口多,形成大片大片的贫民窟。
2004-2005 年的时候印度人口10.9亿,当时就有28%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有2.2亿-2.3亿的人每日支出不足1美元的平均购买力,并且有39%的儿童营养不良。
现如今,印度贫困人口已经突破了7.8亿。
虽说近些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人口还在膨胀,城乡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印度有70%的人还住在农村,但由于人均农业资源有限,农村土地改革不成功,至今无地的人口占农业人口近40%,大批农民实际上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印度贫民窟)
而且印度允许人口自由流动,造成大量农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变成城市贫民。
这些贫民来到大城市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蜗居在贫民窟内,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这样的情况就别说发展经济了,连解决就业问题都成了最大的困难。
众所周知,印度是种姓制度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国家,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其实就是“贱民”,他们除了从事农业和其他体力劳动工作,也找不到更好的岗位了。
不仅没有工作,这些人中还有九成以上的人连喝到洁净饮用水的资格都没有。
印度也就成了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印度农村)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城市与农村当中,其中南方城市多经济发展也明显快于北方。
比如2005年时,印度10%的最贫困农民每月人均消费仅有约6美元,农村最富裕的5%的人口的人均月消费约为26美元以上,达到4倍多的差距。
也因为如此,印度这6亿靠天吃饭的贫困农民,像吸血鬼一样吸食着印度的经济命脉。
农业改革的支出
为了改变印度农业的状况,提高农民的收入,该国政府也是采取了不少措施,花了不少钱来支持。
由于上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忽视了农村发展,对农村发展开支年均减少约60亿美元,进入到新世纪后印度开始重视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
为此,2006年10月印度公布要给农民新增7000万人就业机会的计划方案,人均收人要在700 美元上增加1倍。
(印度农民)
于是掀起了“二次绿色革命”想要振兴农业。
过去印度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肥料、电力和灌溉 3 部分提供了补贴,目前已达到一定规模,不过在财政上却难以维持。
电力和灌溉补贴没有改善农村的收人分配状况,过量的化肥使用造成了氮、磷、钾不平衡,过量的水使用导致了许多地区用水不足。
印度政府开始重视对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支持,在2006年政府拿出20亿卢比(大约1.74亿人民币)的预算,用来改善雨水利用率、保存、有机肥利用、使用和推广早地作技术等。
可惜“绿色革命”以后,印度的谷物生产技术并未有明显发展。
印度只好又成立了国家园艺委员会,投入1.4亿美元用来扩大园艺作物种植面积、研发先进种植技术等。
(印度园艺作物)
在提高高价值农作物生产率的,还大力发展畜牧业,从而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
到了2007年预算又增加了3.4 亿美元。
这也确实有了显著效果,水果、蔬菜调味料、茶、咖啡、橡胶等的面积和产量均呈增长状态,其中特别是茶、咖啡橡胶等量的增长达17.1%。
与此,印度还建立了农业出口特区,覆盖全国20多个邦。
只不过投资率和基础设施依旧不尽人意,2001-2005年六年的时间里农业出口特区出口额约为 11.5亿美元。
为了提高农业出口,印度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取消了咖啡、草、香料、鲜花、水果等农产品和海产品的出口税。
但因为印度农业技术落后,像芒果等水果携带果蝇、牧草虫,并且水果质量不过关,被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禁止从这里进口。
(印度茶园)
没有办法,印度只好允许外资对其国内的部分农业领城进行投资并无需审批,允许100%外资在茶叶种植领域投资。
2006 年2月印度实施《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每年斥资4000亿卢比(88.9亿美元)来确保国内7.2 亿农村人口中每个家庭每年都能获得就业机会。
这一法案的资金中央财政支付90%,剩下10%由地方财政负担。
该法案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增加农民就业和工资收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让农民亲自来为自己家乡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光是用在农田灌溉、水源供给、农村道路、农村住宅、农村电气化和通信这6个基础设施发展项目上的资金,就达到了1210亿卢比。
这样既给农村建造了基础设施,也给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可以减少农村失业年轻人向城市的流动,为城市的教育、公共医疗和公共服务设施减轻了压力。
(印度农村)
除此之外,印度也给农村的农民以及牲畜加大了保险范围,不少保险费都是政府补贴的。
这么一看,印度政府确确实实没少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进行财政支出。
只不过印度整体的经济实力只有那么多,2022年圈钱GDP总量为2.95万亿美元,这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真的不多,人均不过才0.21万美元。
凭借这样的经济实力和落后的工业技术,是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农业现状的,只能让少部分农民受益。
所以印度农民花了政府许多钱,大部分人还是过得穷苦不堪。
莫迪改革的失败
虽说印度一直以来的政策没有给农业和农民带来多大的改变,但也都是往积极的方向努力的。
可是这一次为什么印度农民会如此抗拒政府的新法案呢?
(莫迪)
这就不得不说起印度的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了。
莫迪深知要改变印度当前的困境必须得大刀阔斧地对农业进行改革,这自然会破坏原有的农业体系,引起多数人的不满。
印度农产品的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由农产品市场委员会来监管的。
该委员会为农民们设置了批发市场,让农民在市场内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只要持有政府发放的许可证,中间商就可以从农民那里采购需要的农作物。
这样一来,市场的规模和农产品交易价格、流程都得到了权威机构的监管,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像是谷物、豆类、土豆等最基本的农产品,政府也可以为其提供最低收购价格。
本来看似完美无缺的管理体系,却是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屋”。
(印度农作物市场)
由于政府对农业的经济管理涉及太多,就会给许多人“钻空子”机会,从而让中间商出现垄断和腐败。
这些中间商在市场内与官员合作,垄断市场,之后随意加收佣金,并延迟采购商品的付款,使得原本“规范化”的市场变得不规范。
大多数农民也会不守规矩私下里和人进行交易,现在只有6%的农民还愿意在市场出售产品。
而且政府搞得最低收购价本来是为了稳定市场,也让农民更倾向于种植那些有最低收购价保护的农产品,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低效和浪费。
新德里社会经济研究学会就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2020年第一个季度国库储存的650万吨粮食都发生了变质,比政府发放的救济粮还要多得多。
这都是因为政府从农民那里收购的农产品太多。
(印度商贩)
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莫迪要向这些小农和边缘农民开刀。
他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打通印度各个联邦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壁垒,取消掉中间商许可制。
只要农产品的管制放松,一些大公司和资本就可以进入到农业领域,实现产业化种植,就能提升农作物产量。
不过这就害苦了6亿多的耕地小于2公顷的农民们。
印度五十多岁的贾纳尔丹就是小农中的一分子。
他家世代为农,守着一块约1.8公顷的农田生活,每年的十月份到次年一月他会在这里种一些黄瓜、胡萝卜、菠菜之类的蔬菜,到时候拿去贩卖。
其他时间雨少天旱,就会到大城市里面打零工补贴家用,等六月季风来临再回来种地。
雨季降水多,贾纳尔丹专门稻米。
(印度稻田)
贾纳尔丹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全靠这块农田自给自足,每天省吃俭用,家里最大的开支就是种地。
每年贾纳尔丹在四个月内花费3.7万卢比来钟水稻,能卖6.5万卢比净赚不到三万,再加上蔬菜赚个三四万卢比,一年也就7万卢比的收入来维持家里开销。
而7万卢比也不过才6500元人民币左右。
为了种地,贾纳尔丹还向银行贷款了10万卢比,后来因为旱灾赔的血本无归,好在政府的补贴政策免除了农民90%贷款,只剩下1万卢需要还给银行。
本来贾纳尔丹满怀趣怪网希望,等着一个丰收季节就可以还清贷款,没想到这些年旱灾频发不说还遇到了新冠疫情,导致农民的的不少农作物烂在地里。
印度农民生活越来越苦,不少人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仅仅2019年就有10281名。
贾纳尔丹好不容易挺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在2020年遇到了雨量充沛的季节,就等着粮食丰收卖个好价钱,却没想到新的农业改革给了他当头一棒。
没有了原本市场和中间商,贾纳尔丹只能自己去寻找买主,如果找不到粮食和蔬菜都可能烂在地里了,就算找得到,农作物的运费还要自己承担根本入不敷出。
原本贾纳尔丹每年收获的4吨大米中有2.5吨都是政府收购的,剩余1.5吨的卖给私人贸易商,现在政策取消了市面上大米泛滥,私人贸易商肯定会压低价格来收购。
那自己和其他农民将遭受更大损失。
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够维持家庭生计,千千万万像贾纳尔丹这样的农民团结了起来向政府发起了反抗。
(莫迪)
最终,莫迪顶不住外界压力,撤回了原本的方案。
这对印度的小农经济来说是一场大的胜利,可印度错失了往大农经济发展的时机,对印度农业的未来是喜还是忧呢?
【】
印度农业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因为工业技术落后使得农业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期。
农业的落后让以农业为国民根本的印度经济发展缓慢,无法改变国民尤其是农民贫困的局面。
农民生存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成为了印度政府最为头疼的难题。
印度想要彻底改善现在的情况,恐怕是一个漫长又曲折的道路,只有国家和农民上下一心,以人为本,才能有所突破。
参考资料
《环球印象》·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农业法案内容以及印度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凤凰周刊》·农业改革野心下, 印度5亿农民被遗忘了
新思界·靠天吃饭的印度农业严重缺乏后劲
国际在线·印度粮食部门官员旱灾导致印度粮食减产
《世界农业》·印度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