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中国之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最

世界之最 2023-08-20 17:08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教材分析

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它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旁批”和课后“阅读提示”,强化课前预习或采用课前发放“学案”的方法,更多的给出学法指导和思维(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赏析课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在教学中,按照议论文文体及写法特点,围绕本单元略读能力训练点,设计通览文意,把握观点(围绕题目,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观点?);理清思路,理解方法(理清论证思路,理解论据和论证方法,感悟责任);赏析语言, 积累名句(赏析感悟文章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 关于“责任”的名言、俗语)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通过学法提示和(或)问题导引帮助学生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依此训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能力,学会赏析议论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建构(1)积累并尝试使用“揽、契约、如释重负”等新鲜词汇和精彩的语言片段。(2)了解作者梁启超及与作品等相关资料。(3)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4)积累关于“责任”的名言、俗语等。

2.能力思维(5)通过学法提示和问题导引指导学生试着结合题目、旁批、阅读提示,抓住表明观点的语句, 限时阅读,把握作者观点以及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略读水平和概括提炼能力。(6)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话题和学法导引,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的严谨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勾画批注相关论据,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7)通过话题导引赏析文章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积累名言俗语,提升学生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的能力。(8)补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将略读的方法适当迁移至课外阅读中,并在阅读速度和质量方面提出要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3.审美(9)感悟文章的严谨思路和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体会并感受尽责的快乐。

4.情感文化(10)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积累关于“责任”的名言、俗语等。

2.通过学法提示和问题导引指导学生试着结合题目、旁批、阅读提示,抓住表明观点的语句, 限时阅读,把握作者观点以及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略读水平和概括提炼能力。

3.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话题和学法导引,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的严谨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勾画批注相关论据,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话题和学法导引,理清行文思路,体会文章的严谨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勾画批注相关论据,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 法组织指导 问题导引 学法提示

学 法略读感悟 精读深思 合作分享

教 时1

教学准备 1.多媒体。2.预习课文(或采用导学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及相关资料。(2)参考“读读写写”圈画理解生字、生词。(3)阅读时,关注“旁批”和课后“阅读提示”理解文意,标出段号。(4)了解议论文相关文体知识。(5)预读文章,结合题目,明白内容和观点,画出文中的名言、俗语,试着作出批注。3.准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资料预设

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戊戌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曾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受到光绪帝召见,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后曾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他兴趣广泛,常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诸多领域, 都有很深的造诣,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生字词。参考“读读写写”。强调

揽(lǎ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 然 循(xún)环

契(qì)约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或凭据。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shì)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mǐn)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6段。

4.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论证—————论点

①论点是作者对某个论题(话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证明什么)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般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②论据用于支撑或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论据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摆事实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一些客观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讲道理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以理服人)

二者一般结合使用。

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如何证明)

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3)议论文基本结构是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①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

“总论——分论——总论”; “总论——分论”; “分论——总论”三种。

②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4)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设计意图语言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建构和拓展,学习习惯方法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活在世上,最苦和最乐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理解大相径庭;关于“责任”,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人可能理解也不尽相同。不管怎样,学习了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以后,相信你对“责任”“ 最苦和最乐”一定会有新的理解。

板书 最苦和最乐 梁启超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通览文意,把握观点

1.按照下面问题导引和学法提示,结合预习情况快速略读全文,理解文意,把握观点。幻灯片1

(1)本文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2)作者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最乐的事情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学法提示 如何略读本文

(1)用3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完成习题。

(2)注意文中表明观点的语句,其它的可一带而过。

(3)注意“旁批“和课后的”阅读提示“

(4)结合早上的预习和前面的学习经验。

(5)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

学法要求结合预习情况自己整理;后小组可每人主交流一个问题,其他人补充,基本达成共识;在班级展示交流。

2.学生思考整理,展示交流。师点评解惑。预设

板书

最大痛苦——负责未尽责(分论点一)

最大快乐——尽责任(分论点二)

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引论 本论)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提醒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尽责中享乐。

设计意图略读把握作者观点以及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略读水平和概括提炼能力。

三、理清思路,理解方法

1.学生按照下面话题导引,结合自己预习时勾画批注的语句,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议论文特点。幻灯片2

(1)文章是怎样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运用了什么论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文章是怎样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运用了什么论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如何理解加点词“卸却”“解除”的含义?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学法要求结合预习情况自己整理;后小组可每人主交流一个问题,其他人补充,基本达成共识;在班级展示交流。

2.学生思考整理,展示交流。师点评解惑。预设

(1)作者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板书

论 据摆事实 讲道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2)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孟子曾子的话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

板书

论 据摆事实 讲道理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3)“卸却”是逃躲责任,是懦弱地推卸责任。“解除”是本来有些责任,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

(4)作者认为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教法提示结合以上所学,体会议论文特点,思考如何读、写议论文。

3.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联系自己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幻灯片3

(1)谈谈你对文章中“苦乐循环”表述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趣怪网希望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实现?

(4)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学习了本课,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表述清楚,流畅。

4.学生思考,回答,师点评,引导。预设

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设计意图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体会议论文的特点,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四、赏析语言, 积累名句

1.根据下面提示语,结合预习情况,赏析、积累语句。

幻灯片4

(1)本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语言平实,如话家常;有时引用名句,令人信服,请各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的一句:批注赏析。

(2)画出文中引用的所有名言、俗语等,抄在笔记本上,结合注释仔细体会。

2.学生阅读批注,班级展示。教师引导点评。预设

(1)①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

例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例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②::引用名句,令人信服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例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板书语言平实而略带书卷气

(2)画出文中引用的所有名言、俗语等,抄在笔记本上,结合注释仔细体会。

设计意图赏析感悟文章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提升学生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的能力。

五、小结本节课

六、布置作业和练习

1.按照本文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课外阅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做好读书笔记。

2.搜集整理与文中警句意思相近的名言等,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3.预习《短文两篇》。

设计意图落实巩固本节课学习目标,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迁移;落实1﹢X新教材阅读要求,拓展学习视野;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习习惯。

您的点赞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进入“毅坛教育”主页还有更多新设计,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