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动物(万物皆有灵性,动物令人泪目
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明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离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简译
有一天曾子陪伴他的老师曾子坐着,孔子忽然问曾子说“古代的圣贤有一种至高的德行,重要的道理,用它来使君臣和睦,百姓和谐,你知道是什么德行吗?”
曾子听了,连忙恭敬地从坐位上起来,站到旁边说“我愚笨,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孔子说“回到你的座位上去,我来告诉你。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人身体发肤全部来自于父母的赐予,爱惜身体,不使其受损 ,是孝顺父母的开始,然后事君主以后继,忠孝两全,是孝道圆满的归宿。《诗经.大雅.文王》里说怎么能不念你的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孝经里明确说到孝道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古往今来,有很多感动人心的孝子贤孙的故事。
从大众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孝,到各种民间传说。
从曹娥女跳江寻父尸,到乾隆皇帝六十几岁时,白天日理万机,晚上还衣不解带,为重的母亲侍奉汤几十天,直至母亲愈都不假手他人,他们都将孝行诠释到了尽善。
,孝顺之道,却不仅只有人类有,动物界的孝行,一样感天动地。
1孝猿报母
我们都知道,猴是仅次于人类智商情感的动物,而在猴类中,猿的智商和情感之高又是其中的翘楚。
古代商人贪利,经常为了获得母猿的皮毛射杀猿猴,又或者为了获利幼猿而射杀母猿以诱捕。
而在那些泪的残杀之中,就曾经发生过很多,让人类惭愧和感动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有一名大将名叫邓芝,打猎时他射中了一只母猿。
母猿流不止,它身边的幼猿虽然畏惧邓芝手中的弓箭,却并没有逃走,而是勇敢地拔除母猿身上的弓箭,用口去吮吸母猿流出来的,不停地拿树叶来堵住母猿的伤口,对着母猿哀嚎不止。
邓芝见状,深感愧悔“山间野兽,尚且能对母亲如此孝顺哀悼,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猿猴吗?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打猎了”。
一只猿猴的孝行,让一个愚痴嗜杀的人,回心自省,从此,弓箭之下,再无无辜丧身的性命。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善根,肯回头是岸,甚至还有人会利用动物的孝心来作恶。
也有书记载,有人会专门捕获幼猿来贩卖,因为幼猿十分机警,身体又异常轻盈灵巧,所以比母猿更难以捕获。
,捕猿人发现幼猿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幼猿都特别孝顺。
只要捉住了母猿,幼猿们几乎就不会跑。
于是捕猿人几乎都是只要抓住母猿,站在树下拿将母猿拿给给幼猿看,幼猿就会乖乖从树上爬下来束手就擒。
而(圣师录)里的一个故事,更是对幼猿的这种孝子之心,阐述得椎心泣。
古代吉洲有一个捕猿的人,捕获了一只母猿和它的幼子。
捕猿人将母猿杀了,要把猿皮以及他的幼子买给龙泉一个姓萧的人家。
捕猿人把母猿的皮当着萧家人的面,展示给幼猿看,幼猿看到后,抱着母猿的皮狂跳狂叫,当下心碎而亡。
萧家的儿子,看到这个情景感伤不已,留下一篇《孝猿传》,让后世记住这个悲伤而又让人感动的故事,也记住了幼猿这种孝母的高尚品性。
古人诗评这个故事
“孤影空挺落月凄,前宵犹傍白云栖。惊心瞥见魂销尽,觅母黄泉掩面啼。”
不仅仅是猴类有这种感人肺腑的孝行,很多动物类都有这种善行。
例如犬类。
2五犬孝母
《孝犬传》里面就记载了一个五犬孝母的故事。
广东东莞县有个叫陈恭伊的隐士,因为父亲于国难,于是他发誓不进入仕途,隐居深山。
深山之中虎狼群居,非常不安全,所以他养了一条母犬看家护院。
母犬全身雪白,四只脚全黑,尾部却是红色,每次陈恭伊出门,它都在前面带路,要是前面有豺狼虎豹,它就会马上跑回来,咬着陈恭伊的衣服把他往后拉。
陈恭伊往回走,它就跟在陈恭伊后面护卫。
到了晚上,陈恭伊休息,它就在房子门前屋后不停地走,一直巡逻到天亮。
后来母犬长大了,它一胎生了五只小公犬。陈恭伊把幼犬分送给左右领居家里养,母犬就每天早上到每家去走一趟,在幼犬耳边低声鸣叫,呆上一会儿,好像在训导它的幼犬们。
后来幼犬们长大后,也跟它们的妈妈一样,忠心耿耿看家护院。并且它们长大后,母犬就不再每天出门去探望幼犬,反而是五条幼犬每天都会回来探望母犬。
有一次母犬生了癞,五条幼犬争着给它们的母亲舔癞,后来母犬的癞竟渐渐好了。
而且更神奇的是,每年的大年初一,五条幼犬都是赶来,围绕着母犬摇尾巴,好像在给母犬拜年。
众人见了都称奇。
再后来母犬老,五条幼犬哀嚎不止。陈恭伊怜悯母犬,把它葬在后山,从此五条幼犬每天都去后山母犬的坟边哀嚎,好几年都不间断。
生为畜生,尚且知道孝顺母亲,终身不怠,母亲后,日日惦念 这样的孝行,人间罕见。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全部取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