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奇特民族(揭示瑞士民族国家的特殊性与

世界之最 2023-08-23 12:47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国家形式。民族国家萌发于欧洲中世纪晚期,在欧洲各国的相互战争中,伴随着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民族意识也不断培植。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各民族国家渐次建立。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将民族国家定义为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成果。无论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国内各民族要保持对国家的认同,拥护国家政权,接受政府管理,就必须确保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构成民族国家的本质内容的,是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是国民对主权国家的文化上、政治上的普遍认同。我们可以从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角度去界定瑞士民族国家的特征,从而探究瑞士民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分析多元化的瑞士其政治纽带、经济纽带、文化纽带等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王希恩先生认为民族结构上的“多元”以各民族都作为“一元”的存在为前提,而各民族“一元”资格的确立又是以它们应有的平等地位为条件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瑞士实在恰如其分,那些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的移民辗转来到瑞士,这片土地多山地、少平原,没有出海口,这些人刻苦拼搏,寻找立足之地,最终在这里安家立业。这些人可以说是“开拓一代”,为瑞士国家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也为瑞士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做出贡献。这些移民逐渐与母国疏远了联系,不再参与其他国家间的政治纷争,他们不会想着落叶归根,而是要落地生根。

我们对比一下这些国家在当时是否产生了民族意识,形成了民族国家。1337年开始的百年战争激发了法国、英格兰民族意识的形成,当时两国国王说法语,连英国士兵大多也是说法语的。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甚至认为法国作为国家比法国人出现得早。法国国家的成立导致了法兰西民族的出现。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只有约半数的法国人说一些法语。在意大利统一时说意大利语的人的比重更少。法国大革命是一场震撼世界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重重磨难,在革命派与复辟势力的斗争、反法同盟的干涉、拿破仑的统治、1848年革命、巴黎公社运动之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家终于开始稳定发展。

早期的德意志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起源于东法兰克王国,962年奥托一世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所以13世纪后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自15世纪起逐渐有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美称。这个帝国徒有虚名,他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不是一个帝国。1356年帝国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分割出近300个诸侯国和自由城市。直到1803年开始的拿破仑战争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才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1871年普鲁士最终统一了德意志。意大利在法兰克王国后一直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境内有许多城邦共和国。16世纪,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

直到欧洲1848年革命,意大利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在马志尼加里波第的卓绝斗争中,意大利统一大业在1870年终于完成。在国家统一性方面,影响瑞士最深远的是“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自此,瑞士独立国家的地位得到欧洲各国的承认,这是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提出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这些也是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原则。这些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法准则是瑞士作为一个国家获得国际上承认的重要法理依据。最为关键的是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的权利,进一步确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独立性和不可分割性。瑞士作为新教的“罗马”,其宗教传开始不受其他国家干涉和制约,并吸引了更多新教徒来此。

拿破仑战争时期,瑞士在法国的武力强迫下成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这虽然是压迫瑞士的傀儡国,却客观上促进了瑞士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国家的强化。一是在反抗法国入侵的斗争中,瑞士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凝聚成坚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信念。二是海尔维第共和国遭到许多州顽强的反对,拒绝承认这个政府和宪法,继续保持各州的主权和独立。这强化了瑞士联邦延续至今的政治传统和民主政治制度,地方各州有独立的自治权利,国家权力的很大一部分在地方州。各州向联邦让渡部分权力,联邦与各州权责明确,既尊重各州个性又能维持联邦的团结一致。三是这个时期瑞士联邦扩大到23个州,各州人民和睦共处。拿破仑失败后,18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各国各怀鬼胎、矛盾重重的分赃会议,但瑞士却获得最重要的一个契机。


瑞士民族国家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维也纳和约》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保证瑞士地区不受侵犯。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的联邦宪法,确定了瑞士的国体与政体,规定联邦和各州的权利和义务,成为联邦制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严守中立,并未卷入战争,所以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一战”后,国际联盟设在瑞士日内瓦,虽然国际联盟实际上是一群你我夺的强盗的联盟,但却提高了瑞士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日内瓦也一跃成为一座国际名城。“二战”后,瑞士在坚持中立原则的基础上,开始积极拥抱世界,参与全球化进程。

瑞士国家统一性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形成并完善的,其他欧洲民族国家在建立时,不仅在政治上与反动的封建势力斗争,而且在语言和文化上,都尽可能地与原先统治民族切割。从最早的三州同盟开始,就没有王权的掣肘,后来更多的州加入后,仍继续保持各州的独立主权。瑞士各民族来到这片土地上时,母国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所以不需要割断与宗主国的联系。这一切都使瑞士在促成国家统一性的道路上比较顺利,国内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也最终付诸实践,从国家体制上解决了国家和民族统一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文化纽带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有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语言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文化纽带的作用体现在国民文化的同质性上,这是促进瑞士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另一大要素,它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民族精神和全部的文化产品趋向多元一体的过程。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这既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鲜明标志,又不断交流融合趋向和谐统一。它包括历史演进、民族意识、民族间的共情、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民族意识是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历史经历乃至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共同组成一个稳定的多民族国家,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和长期的历史演进。造就多民族国家的因素大致有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三部分。自然因素是指各民族生存所依赖的地理环境,这也是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相对固定的生活环境,使得各民族在缘、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相互融合。政治因素是指组成国家政权和行政机构的各个条件,一个稳定的国家可以提供完善的国家职能,强大的政府统筹组织能力。国家职能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经济是影响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消弭潜在的矛盾,反之只会加剧民族间的分化和对抗。只有建立在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基础上的民族关系才是最牢固的。语言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区分标志,相同的语言是保持共同的民族心理,维系家乡感情的重要纽带。瑞士“多元”的语言要素被牢固统一在方平等地位的“一元”框架中,既形成了瑞士民族特殊性、多样性的特点,又能彰显自己的身份认同,凝结成牢不可摧的统一国家。

瑞士从政府到基层社区贯彻了各语言集团一律平等的原则,成功淡化了民族概念,来自不同地区的瑞士人依据语言习惯,划分为“德语瑞士人”“法语瑞士人”“意大利语瑞士人”和“列托-罗曼什语瑞士人”,以不同语言为标准形成四大族群,这四大族群所集中生活的区域,被称为德语区、法语区、意大利语区和列托-罗曼什语区。瑞士联邦下一级的行政区划是州,宪法对各州给予了高度的自治权,各个语区范围包括若干的州,还有3个双语区和1个三语州,各语区、各州都一视同仁。大部分瑞士人也都能使用多种语言,不同语区的居民相互交流、四处游历不会存在任何障碍和歧视。这是个明智且巧妙的划分标准,既保持了民族的多样性,构建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并尊重各地居民的语言习惯,又消解了不同民族以缘为纽带的鲜明界限,推倒了潜在的民族隔阂的障碍。

语言的能量是温和的,没有冲击力,但又是最春风化雨滋润人心的,因为习以为常,所以经常被人忽视。使用相同语言的人,潜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成为族群共同的情感依托。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语言体系,是该地区人们集体情感最鲜明的识别特征,即便他们迁徙在外,只要语言不变,仍能保持集体情感的寄托。瑞士对四种语言一视同仁的态度非常明智,不但尊重各语言人群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还能消弭潜在的争端矛盾。如同一滴水进入大海,不再保留之前水滴的样子,却成为大海的一分子。彼此交融又不用强行区分彼此,各个族群生活在一起只记得一个名字——瑞士。


参考资料

《论民族国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6期。

王希恩《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王希恩《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