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黑县排行表(江西上饶铅山县如今那么贫
《铅山县志》: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饮,沿江雾市,斯镇胜事,实铅巨观”。
铅山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崇文重教,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铅山县辛弃疾头像
铅山县概况
铅山县(yan)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中西部,江西省东北部地区,东接上饶市广信区,西连弋阳县,贵溪市,北部接壤横峰县,南临附近省武夷山市,总面积2178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人。
铅山是全国重旅游百强县,同样它也是一座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辛弃疾就葬在铅山县的永平镇,著名的河口古镇就在铅山沿岸。
铅山县
铅山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河口镇,铅山县名来源于县郊区城外的铅山,得名铅山县。
河口古镇
河口镇
河口镇街头
走进铅山县河口古镇,你会不得不感叹这里如今的萧条以及落没。
曾经有着“八省码头”之称的铅山县,为何衰弱?
河口镇面积约57.49平方公里,位于铅山县北部,是铅山县政治、商业、文化中心。
河口镇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贸重镇,也是重要的商埠,商贸繁盛,盛极一时。在历史上河口镇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四大古城”,可见其商业的繁茂。
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舟车四出商贸重镇,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船在这里卸货交易。曾经“八省码头”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如今,走进铅山县城的街道,你却会感觉到这里的萧条以及荒凉。
县城的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白墙青瓦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却基本都是大门紧闭,十室九空。新浇的柏油马路也是一尘不染,黑的发亮,店铺窗明几净却不见人影。一眼望过去,许多店铺都无人问津,一派萧条。
难道曾经繁荣的河口古镇也衰弱了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巅峰时期的河口古镇
河口古镇
河口古镇
一、繁荣于河运。“成也河运”,“败也河运”。
宋代以前,河口还是荒无人烟的沼泽之地,由于信江河跟铅山河的河水泛滥,淤泥堆积,形成滩涂,日久天长,形成了冲积平原。
明嘉靖年间,原铅山河以及信江河之间的沙洲成了农民的集散之地,因为这片沙洲处于铅山河与信江的交汇之处,故称作“河口”。
明朝末年,南北往来的商人发现了这片绿洲,便开始设立转运场,建立起码头,开起了商店,形成了如今的“明清一条街”。
清同治年间,河口镇进入鼎盛时期,商业繁茂,商人数量超过五万人,每天进入的货船多达上千艘,大小商店超过5000家。
“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描述了巅峰时期河口的盛况。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河口古镇很快便衰弱起来。
近代,江河经济渐渐转化为海洋经济。随着,1840年,英国的船尖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一切都变了。外国的工业制成品以及鸦片大量涌入,打破了原本封闭的江河运输。
道光二十年,闽浙海禁开通,陆路运输渐渐开始运往福建,水上运输开始运往浙江地区,一切货物的商运,不再从铅山经过,河口开始萧条。
光绪末年,河口正式退出“八省码头”的地位。
二、铅山曾经是著名的联四纸生产基地,也是古代著名的产铜基地,矿业枯竭也是导致铅山没落的原因之一。
铅山连史纸,年年售银四五十万两,曾与宣纸并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铅山连四纸具有洁白荧辉、细密绵软、不易掉色、耐热防虫、书写顺畅的特点。在古代是高档纸质品,一般为王公贵族宫廷大夫所使用。
连四纸
历史上乃至近现代,永平铜矿都是采矿业举足轻重的存在,早在宋代,永平铜矿便是当时第二大铜矿,现在的永平铜矿也是全国第二大的露天铜矿,矿区面积有十平方公里,矿区内有五千多的员工。
巅峰时候的永平铜矿,矿工达十万之众。
我认为,铅山要想重新崛起,要充分利用起自己的文化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加快县城撤县划区的进程,坚持“以工业为主,旅游为辅”的发展道路,农村要“以旅游为主,种植为辅”的发展模式,以图振兴农村经济,以及全域经济。对外要争取多引进外商投资,打响“铅山品牌”的经济以及旅游的名片,吸引游客,振兴经济。
——林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