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围城(“*雾围城”哪家强,伦敦:我说第

世界之最 2023-08-23 15:20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雾”是各大发达工业国都曾经历的考验,作为工业革命的核心燃料,煤炭燃烧时产生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形成黄黑、绛紫等各色烟雾,辛辣呛鼻,经久不散。

被雾笼罩的大本钟

19世纪末,伦敦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雾日”。污染建筑、妨碍交通等还不算大麻烦,更可怕的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严重危害居民健康,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等。当时的伦敦就像“气室”,居民患心脏的人数远超其他地方。

戴面罩的警察

风是驱散烟雾的唯一趣怪网希望,但在1952年12月4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一个移动缓慢的高气压滞留伦敦上空,导致大气适度增加,风力减弱,烟雾极难驱散。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率和亡率急剧增加。

伦敦雾事件期间的交通状况

尽管居民紧闭门窗,烟雾还是飘入室内。著名的萨德勒威尔斯剧院星期六晚上正在上演歌剧茶花女》,因观众的视线逐渐模糊而被迫终止。行人的皮肤和衣物沾满灰尘,连自己的脚都看不清。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一片模糊,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

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的双层巴士

呼吸系统疾患者激增,但因交通几近瘫痪,救护车根本无法动弹,交警不得不手持火把执勤,甚至用喷着烈焰的燃气瓶为行人照明。

手持火把执勤的交警

烟雾无孔不入,钻进了人们居住的房子,那些正躲在家中躲避寒冷的老人家们自然也不能幸免于这场灾难。他们无处可躲,呼吸着刺鼻的浓雾,不停喘着粗气,喉咙里燥热难忍。年轻人们也不好受,即使机智地戴上了口罩,辛辣、呛人的感觉依然渗入口中。富人也不见得比普通百姓过得好,他们的剧场歌厅纷纷成了“鬼屋”,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雾笼罩下的街头与和平鸽

从5日到8日,已有4000-6000人于呼吸系统疾。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但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于呼吸系统疾。

天上掉天鹅

此次事件被称为“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成为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英国人起初认为烟雾是发展工业必须接受的副产品,一度以“拥有大量煤火和高烟囱”为傲,企业为敛财而抵制政府的环保政策,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府为维持收税而不愿触动企业的利益。1952年的这场悲剧,终于让英国人下决心与烟雾开战。

雾笼罩下街头玩耍的儿童

1956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减少煤炭用量;在城市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可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则迁至郊区。

1968年追加一份《清洁空气法案》,要求工厂加高烟囱,将烟雾排放到更高的空域,以便疏散大气污染物。

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规定工业燃料中的含硫量上限等硬性标准。在这一系列严苛的政策面前,烟雾排放减少,空气明显好转。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降到每年只有15天,在1980年降到5天,终于丢掉了“雾都”的绰号。

伦敦大本钟

但英国的“战雾记”并没有停止。80年代后随着汽车走进家庭,汽车尾气成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的铅吸入人体后更是无法排出,严重影响人类后代的智力。英国民众对此强烈抗议,连小孩也戴着防面具、拿着标语横幅参与进来。

伦敦塔桥

于是英国开始推行无铅汽油,但人们逐渐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物质也极有害,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这时“抗雾”已是英国政府的共识,从1993年1月起,英国强制境内所有汽车安装催化器以减少“光化学烟雾”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

英国耗时半个世纪的“战雾”历史证明,污染并非获得财富的必然副产品,“先污染后治理”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严苛的环保政策出台后,英国经济并没有恶化,政府收入也没有减少,环境质量却越来越好,如今的伦敦已是绿色花园城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