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之最后心愿电影(为什么我敢说《血观音》
看完《血观音》之后,老实说我还满讶异的,因为真的没想到台湾近年来能够拍出这种水准的高分电影。
我其实不是一个对电影有深入研究的人,所以对这部电影在表演艺术上的评价,我没办法讨论太多。甚至很多人透过这部电影谈亲情、爱情、性别之类的主题我也无法谈得太深。但站在一个长期关心历史跟表达艺术的人,从女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部片,我想我还是能谈些不太一样的见解。
观影前需要知道的背景
《血观音》不是一出容易看懂的电影,尤其是如果对90年代台湾的政治半点也不了解的观众。
《血观音》表面上是个政商勾结、白手套的故事。其实它骨子里还是有人性的探讨,而且很深刻。导演很趣怪网希望有走到深的这一层,电影才会有意义。
看《血观音》很有一种读旧式小说的感觉,尤其开场的片段。
由一对说书人带出故事,边说边唱,将观众带到一个遥远的国度。然后开场不久那个宴请王夫人的大型饭局,介绍所有主要角色出场,各人之间的对白全部有暗示,又用临时将自助餐改成中餐显示权力分布。在都是传统小说的铺陈手法,观众稍一不留神,就会走漏了某些重要角色,影响之后对电影的理解。
演员们的精湛演出确为电影增添极强的可观性。
虽说无需把一切说得太白,观众有一种重要的角色与剧情背景都没有交代清楚时,便马上把剧情推得极为复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连番“黑吃黑”的布局的感觉,在还未成功建立起关系图时便意图要让人觉得剧力迫人,只觉剧情极为混乱。
,当你了解这段台湾历史后再看一定会觉得豁然开朗。
以此故事之复杂,相信要拍个两个半小时甚至上下集也无问题。
遗憾的是,112分钟的片长真的不过瘾。
《血观音》是杨雅喆导演耗费4年所完成的剧本,前面剧本主要以官商勾结白手套为主,但发现太过黑暗、沉重,于是他转个方向,决定把「女性」元素放入剧本,透过女性用心积虑的城府个性,衬出一盘大环境下的问题。
影片中呈现的社会真实样貌,无论炒地皮、政治斗争、官员失踪、收贿买卖等,都是当今政治常见手段。导演特别选用女性角度去凸显白手套这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角色,也带出庞大利益交换,让贩卖古董的棠家,游走政商名流间,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却暗藏心机盘算。
《血观音》也表现出人性的爱恨情仇,抽丝剥茧下让剧本更有厚度,也成为近年来台湾电影少见的题材。
我印象中的杨雅喆,是一名以《囧男孩》召唤过童年原真与幻梦,又以《女朋友。男朋友》重建了青春悲喜及离散的才华创作者,既然已经用电影表述过成长母题的两大支线,令人感兴趣的自然是关于他的下一部作品。
“我也想拍残酷的故事,可是又担心观众会带着沮丧感离开戏院。”
当他说出这句话直至五年后的今天,才知道他话虽如此,但《血观音》早在当时就有了故事雏形,只是还不叫这个名字。
最初的片名是《血色青花瓷》,主要剧情以一份贵重艺术品流转在官员、商人、警察之间串起,尽管青花瓷是真正值钱之物。
但从影像叙事角度而论,瓷器并无太大可观、可指涉之处,改用神像作为贿赂工具,能够制造更大的反差;既然要刻划官商勾结,又以白手套为主角,电影一度改名《血手套》,但意象比较迂回,不易聚焦。
到了拍摄阶段曾更名《修罗花》,修罗是佛教六道轮回之一,含义更加隐晦。
但选择最直白的《血观音》,现在看来是更加贴切。
“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以台湾殖民历史为名
《血观音》几乎以最轻描淡写的篇幅比重,往深了讲就是谈出了原住民在台湾多重殖民史下被剥夺的主体性。
如果细看过《血观音》也具备足够近现代文史考证知识的观众,则定能发觉此片剧情背后,编导如何将厚实的格调基础、细致的殖民文化理解,转化层叠在角色情节之中。
《血观音》几乎以最轻描淡写的篇幅比重,谈出了原住民在台湾多重殖民史下被剥夺的主体性。
要凸显剧本背后的恶意,就必须透过更美的画面、或更扣人心弦的争斗,让影像呈现更加有力。
即便绝大多数人将《血观音》理解重心,多半摆在女性于封建腐败和家父长社会的修罗式养成;或是透析90年代黑金政商勾结的显像、80年代枪弹泛滥与杀手横行等末代戒严的无人权恐怖斗争,犹如回顾世纪末20年间台湾政经社会的跑马灯。
但显然《血观音》所透露的还不仅于此。
诚然,前述的两样元素,一内一外地诠释相当完整而精彩,但显然已有诸多影评人为这些元素进行缜密分析,于此我便不再过度覆述,而锦上添花着墨。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血观音》只有一位原住民角色Marco,场次戏份均极为有限,但为何要说它是一部极重要以反思原住民转型正义的史观电影?
或许让我们类比一下,如同杨雅喆受访时说明饰演棠夫人、夺下金马影后的惠英红在戏中场次只有拿下最佳女配角文淇的三分之二,却令观众主观直觉认定棠夫人就是主演三钗的主角,说明了惠英红在气场上的功力。
,在这出楔子以「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为因,以及对偶如警世「世上最可怕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为果,安插一位在林议员家中的原住民马夫青年,则是为了引出在这位活在心计、欲望、勾结与背叛世界的修罗少女棠真。
一段藉由窥探性爱、调戏、情唱、占有的谶情录,在无爱的未来到来前,Marco 就是那个以“爱”为名的投射物。以至于在占有后,Marco 在火车上那段宣称只是要夺回他的自由。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讽刺么?
林翩翩的出场方式,主场掌控性似乎压过棠真,让大家以为她很难缠,只可惜不是主要配角,风光只能留给棠宁与棠真,不然在温贞菱的表演下,我相信林翩翩这个角色层次感甚至比许多电影的主角还来的丰富。
林家灭门来的太突然,没能看到更多林家内幕就强制收场,假如这是电视剧的话,林家三口一定有很多篇幅可以发挥,有温贞菱在,林家要变成另一个棠府又有何不可?加上翩翩与母亲的感情与文淇和棠月影之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严格来说林家根本就是棠府的翻版。
七个黑色隐喻
说书人不断在电影开头、中间出现,以念唱的方式交代情节,开头观众可看到说书人,位在类似台湾早期的说唱电视节目。
背景像是台湾宫庙刊物中,坏人会去的十八层地狱,由歌仔艺术表演艺术家杨秀卿饰演的说书人,幽幽地唱着角色际遇,神明般的第三视角,就像我们深信的「人在做,天在看」,暗喻说书人就像阴曹地府的阎罗王,主宰角色的命运、时间的开始与结尾,深入看透人心的黑暗。
可以说,杨秀卿说书的这个片段绝对是少有神来之笔。
除了说书人牵起搭起故事情节,中间也有不少关键时刻时,苹果突然滚入而角色将其捡起的画面,而后段也有拍到说书人桌上堆满苹果,苹果不只代表角色的决定,也代表神明对凡人的试炼。
就像圣经所述,亚当与夏娃因为尝了知善恶树上的苹果,开始有各种欲望,故事的主角也因为战胜不了心中的恶魔,打开了罪恶的开端。
苹果代表试炼,也代表「血观音」的因果。
片中剧中林议员一家因为涉入土地买卖惨遭杀手灭门,仅剩一人存活,让人联想到20年前震惊一时的「刘邦友血案」,造成八死一重伤的惨案,事发至今已经二十年未破,剧中看似戏剧化的杀人案件,却真真实实地在历史上演,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斗争,以及不能说的秘密,需要如此残忍灭口?
电影跟现实对照,有满满地讽刺,也让人对人性的黑暗面不寒而栗。
除了有三位女演员的勾心斗角,片中也不乏提及男性的权位之争,当院长夫人来到棠家时,导演特别从角色姓名安排,剧中王院长跟冯秘书长之间的关系,两人互相利用,各取所需,让人联想到真实的「马王之争」,政治黑暗比喻耐人寻味。
棠夫人总是会拿着同一块布料裁剪成三套衣服,分别给自己与两个女儿穿,这样的制服概念,就像是封建体制的符号,制服象征统一、服从与体制,表面上棠夫人给女儿穿上美丽衣裳,是母亲的爱,其实深入看,是母亲对女儿的控制欲,在追逐权力与财富的游戏中,棠夫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透过对女儿的掌控,逐渐步入黑暗中。
其实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只有棠夫人和棠真的衣服服饰和色彩搭配是一致的。
如同片名《血观音》,片中少不了观音佛像的画面安排,在棠夫人要献宝给院长夫人前,不断称赞佛像多么稀有,但献出时观音佛像的手却意外地断裂,让人质疑这佛像是不是假的?
观音明明是慈悲救苦,但在戏里却被棠夫人当作贿赂的暗示,凡人无奈求诸于佛,上位者却以之隐蔽丑陋的真相,将佛像象征事情的假象,讽刺人性的矛盾及黑暗。
何谓「血观音」?我想只是人性凌驾于道德的一大步僭越。
另一个有趣的是棠宁在被警方套话时,曾拿出麝香猫咖啡请对方喝,获得大家的赞赏,实际上麝香猫咖啡的确是全球最昂贵的咖啡之一,但其制作方式其实是由一种麝香猫的粪便作为原料所生产,故也叫「猫屎咖啡」。
因其稀少而显得珍贵,由此将咖啡豆来比喻炒地皮,套句棠夫人所说的“今天用1元买入,明天用100元卖出,多迷人的游戏呀!”
以爱之名的代价
“我是为你好”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却又是最情绪勒索的一句话。
无论棠夫人还是两个女儿,一家三口在和善的外表下,看似爱得甜蜜,却道貌岸然你争我斗,母女互相猜忌的辛辣游戏,把人心卑劣黑暗面,都藏在一句“我是为你好”之中,以爱为名的操控,相当的耐人寻味。
以爱之名其实可以做很多坏事。
杨雅喆导演如是说“片中角色会以交流情感的各种方式来操控一切。其实厉害的政治人物都会用类似的手段来愚弄人民,讲爱,讲正能量的屁话来粉饰。”
例如在电影中牵扯到炒地皮的凶杀案无法侦破,因为的证人林翩翩死掉了,棠夫人于是办了一场冥婚来警示为了爱企图私奔后来死掉的林翩翩「人生圆满」。
杨雅喆说,活久一点就会逐渐看透那只是既得利益者惯用的其中一个步骤
“既然凶杀案找不到凶手,那我们就来办一个冥婚,让悲剧拥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而棠夫人口中所谓「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其实只是太好用来转移舆论焦点的幌子。”
相对于棠夫人时时虔心念《心经》的桥段,这句话真的是大大的讽刺。
《血观音》把角色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
剧中全部的角色都有一定的个人目的与色彩背景,没有一个角色是肤浅或着只是单纯拿来做衬托效果,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经典台词,就连边缘角色都有深邃的人设制定。
《血观音》在人性的抽丝剥茧更为细腻阴柔,细到掉一根针在地上,都不会放过。
暴力虽隐晦但惊悚,虽惊悚但不至于让人身体不适。因为色泽饱满的缘故,各夫人的唇红胭脂,古董玉的翠绿,观音佛像的深赭,甚至厨房作菜的阿婶掏出鲜鱼内脏的那抹逼近镜头喷出雾气的鲜红,都很抢戏。
电影里最诡异邪门的冥婚桥段,杨雅喆刻意让林翩翩笑得花枝乱颤。但为何让一个已死之人活生生的现身?
或许这是棠真内心的投射。鬼不会笑,但棠真觉得带着面具的纸娃娃在笑她,所以笑声特别凄厉惊悚。我们都知道林翩翩是怎么死的。
之所以会写出这么异色又暗黑的剧本,杨雅喆透露是因为不想再跟着这几年以来的「台片小清新潮流」起哄。而电影中长得最清纯也最清流的小生文淇,则注定会翻转观众的认知。
事实证明,杨导的眼光是对的,文淇在近两年的表现是突飞猛进。
最令我惊艳的不是文淇,而是吴可熙!她对我来说是全片最大亮点。
她在会见王院长夫人的那个凉亭一出场,令人觉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必定是古人越过了时空看见她,倾慕而泄。
她将棠宁对母亲的利用恨之入骨,却想获得母亲的认同及爱,这样的矛盾的情感,以时疯癫时清醒的方式巧妙展演。棠宁是多想获得母亲的认同及爱。可惜终究在前往缅甸的路上成了冤魂,挂成了母亲佛堂前的一方黑白照。
权谋中的因果报应
《血观音》故事背景设定在80年代末期,电影利用大量鲜艳色彩包装,从角色华丽服饰到棠家古朴日式摆设,都融入独特心境。
剧中的美术设计表示,她们把棠夫人的「控制」放入本次电影美学,在屋内处处可见到以棠夫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摆设,还有色彩搭配,就连一家人出席院长夫人的餐叙,都身穿蓝色制服,借此表示内心的控制欲望。
除了室内空间讲究,警察局跟医院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时代味,吴可熙在剧中拿着黑金刚首饰,更是当时不能缺少的上流产物。
《血观音》让我惊艳的另一点,就是他不只拍出了深刻的权斗,也拍出了深刻的“因果报应”。
在《血观音》面前,每个角色都有弱点。
前面提过的棠宁、林翩翩、议员、议长等人固然不论。棠真就算工于心计又受到棠夫人的宠爱,当他赤手空拳在 Marco 面前时,也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在剧情安排中,在林翩翩家帮佣的 Marco,是层层权力下的最底层,也是被「残」的最惨男性。
但因缘际会下,这个最弱的底层却摧毁了棠真那一点点天真的人性,这或许让棠真日后面对棠夫人晚年,绝情的让他弥留在病床上榨干棠夫人剩余的价值。
不论是教唆杀人或借刀杀人,棠夫人最会的就是杀人不见血。而且棠夫人什么东西都可以当作筹码。
故事里面,棠夫人准备了一件性感内衣,准备把女儿献给警察。
我们知道在片中,棠宁不只一次受母之命在做那些“公主命丫鬟身”的事。
一场一家三口吃饭的戏,棠宁还跟棠真说,妈妈还曾经把她带到香港跟一个富豪公子哥睡了一个礼拜,连女儿的利用价值都要消耗殆尽。就是这份无所不用其极的世代剥削残酷吃相,才让观众逐渐看清楚棠夫人外貌端庄贵气的样子其实都是表象。
或许大家都可以设身处地去想一下,如果今天,你们家里有养一只狗,父母叫狗狗小白痴,然后叫你大白痴,这究竟是一份亲密?还是带有贬意?
棠宁自己很清楚,母亲爱小白痴还比爱自己多。
因为它听话!
值得一说的,是棠宁寄望在棠真身上的期盼「活得像个人」。
从剧中来看,离这个愿望最接近的,是棠宁自己。
因为他活着纵使窝囊,却也是为了自己。
这么说或许奇怪,难道棠夫人、棠真不是为了自己?
这或许要看你怎么定义“为自己活着”这句话。
棠宁在剧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勇于展露自己的本性跟情欲。但这在权谋的逻辑中是大忌,或许也是棠夫人认为他最不成材的一点。但为了在权谋中得胜,压抑、扭曲自己的情欲,让自己变成另一个能符合形势所需要角色,这算不算为自己活着?
相比之下,棠真更符合这个角色定义,所以导演很残酷的给她安排了一场被 Marco 抛弃的戏份。
杨导也很巧妙的在其中穿插了棠真两场“见死不救”的事件。
那场在医院里,对温贞菱所饰演的林翩翩见死不救的「得奖场」戏码,杨雅喆导演更是表达感慨
“在《血观音》里,最恐怖的杀人方式就是见死不救。我认为活生生地看着一个人死掉,跟关掉她的氧气筒、或拿枕头闷死一个人,甚至拿刀拿枪杀人比起来,后面这些都是有肾上腺素飙升起来就可以做到的,那些杀人法都很容易。可是,要在理智很清楚的状态之下冷静地见死不救,是最难的。”
人就是很难做到有能力救人时却见死不救的事。
如果你不救,那你就是比拿刀砍人的人还狠了。所以棠真已经成为一个比棠夫人更狂、更厉害的角色了。
全片最有记忆点,以及讨论声量的,当属在KTV,惠英红演的棠夫人那句“对不起,我插播”,接着拿起麦克风,唱了《上海滩》那句经典歌词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血观音》整部电影在那个当下,棠夫人一直隐藏的利刃,才真正出鞘,饱含杀气及寒意的刀锋,顿时重挫陈佩骐饰演的议长特助。
棠夫人在神台前跪下念往生咒一段令人震撼。这段戏,没有对白解释情绪,也没有任何动作,惠英红能单靠脸部表情表达内心不断变化的情绪,他说这是很高端的演出。我又明白多一点,为何惠英红能凭《血观音》多拿一枚影后奖座了。
不得不提的是,有两首歌,选得真是好。
一首是被改编成弦乐版的《纯情青春梦》,原唱是潘越云。但改编之后,在电影情节出现的那个文化与金钱势力混搭的矫情场合,莫名有股反讽的后座力。尤其歌词那只字片语——查某人也有自己的愿望。不管是立法院长夫人、议长夫人、议长助理、议员的日籍太太,还是棠家那三个穿着仿佛制服一样的母女,谁都可以跳出来抢麦克风。
另一首是改编成低音抒情慢版,跟原唱崔苔菁的劲歌热舞完全不同路数的《又何奈》,可是那慢版旋律滑出来的时候,真是惆怅,这曲目还用在冥婚的电子花车上。这可谓是神作。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导演杨雅喆在片尾以字幕呼应本片核心,如同故事主角的际遇,都是以爱的名义去束缚对方,这不是最可怕的,最让人害怕的反而是看不到真正的「爱」。
如同故事的,在没有爱的未来,人们失去趣怪网希望与自我,比起眼前的痛苦,更使人发麻。
「血观音」大抵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血观音》延伸内有深厚的台湾历史细节,你看出了这些密码吗?》时光电影网《《血观音》女人的江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