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崖要塞之最后决战电影(“东谍影”二十:鬼
接续前文《“东谍影”十九美国人献策倭人侵占台湾,美日狼狈勾结早开先例》。
曾根俊虎来到登州,不会是走马观花来旅游的,他要搜集情报。
一、曾根俊虎对蓬莱阁和登州的介绍,回烟台选择第二条路线用于比较行走难易度。(原章节《水城炮台、兵卒及蓬莱阁》)
关于水城炮台、清朝兵卒这一部分我们不再详述,只是提及蓬莱阁下东北五十多米停靠着美国的炮艇。我们主要摘述一下相关建筑和地名的介绍
1、关于蓬莱阁“此阁为层楼,高十五六米,周长五十多米,直临苍海。前面有第一洞天阁、高阁通天阁等,里面有一块匾额题有‘蓬莱阁’三个大字,还有嘉庆九年(1804)七月的落款。阁的前画有石造的三个门。西边有茶馆,茶馆的前边有诸庙。东侧有各种石碑,都是宋代以下有名的骚人墨客的笔迹。阁的东房有东坡的肖像,莞尔含笑,面对人海。其后部有几块石碑,皆刻有题写蓬莱阁的诗文,这里仅录一首于下:
青天忽见动东风,一望三山雾气中。
万丈晴虹疑齐蜃,四回苍色岂无龙?
已开城郭三千界,又见楼台十二重。
要识人间总虚幻,不须翘首对长空。
—— 万历丙申 征东副将军李承勋
三门之东有寺院,僧徒居住,其下即水门。峻岩的高度若从水面计算,大约有一百三四十英尺,峭拔如削,直立恰如屏风。海水深翠,不知其有多深。从阁上俯瞰大海,会使人胆战心惊。”
蓬莱阁
注关于李承勋这首诗,我没有在别处查到收录,不知道蓬莱阁现在还有没有刻着这首诗的石碑。
明朝李承勋有两人,一是浙江省处州府人,万历年间抗倭将领,功荐升游击将军,将戚继光所撰的《纪效新书》十四卷刻本发行,曾任镇守山东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曾率清军入驻朝鲜。
另一人是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嘉鱼县(今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人,在弘治、正德年间年间任职,累官至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从万历题款可知此处李承勋是明朝的抗倭将领,诗歌写得很有气魄,绝不做咿咿呀呀小儿女情状。(注毕)
2、关于登州“查考历史,登州府属《禹贡》青州之域,往古嵎夷之地。战国时属齐国,汉代称东莱郡,隋时叫牟州,至唐始改为登州,及宋代隶属东京,到明代也叫登州。入清其名不改,为府治,管辖一州七县即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 、文登县和宁海州。东北界于大海,南面与即墨为邻,西边至峄县,依凭着山与海,为东陲奥区之要地。……还有蓬莱阁、望仙门(汉武帝遣方士望仙处)、秦皇宫、望海台(据说都是秦始皇所建)、芝罘、石刻、不夜亭、田横寨、田横山、饮马池(秦始皇饮马处)、丹崖山、召石山等名胜古迹。”
登州古港
注所谓嵎夷,东夷的一部分,起源于上古尧帝时期,活动地域在古代青州东部滨海地区,即今胶东半岛东部地区,包括今烟台大部分地区和威海市。
秦始皇五巡天下,3次到过胶东,经过黄县、芝罘、昆嵛山、文登、荣成、琅琊(胶南)等地。(注毕)
此后,曾根俊虎告别吴牧师,出东门,绕到庙山背后,来到五里街村,顺着与来时不同的另一条道路回烟台,那一条道路沿海,这一条道路靠近内地。过询子村、徐家村等处,路入涧中,经过牛头山、龙山两山,再经过龙山庄、黄泥村、马耳山,来到汉奸迟相书家乡大辛店,该村有三百户人家。在此住下,知道此处往西二十里有温泉。
采自《北中国纪行前编》
离开大辛店,出东门东行,经大迟家村、黄家村,过未家河的上游,来到官家店村外,马车陷入泥淖。整理好马车后又在冷风里战栗不止。
又经过干家店、柳垣村、石岭村等村,来到古县集。“该村有四百多户人家,西门上面放着锈迹斑斑的三门铁炮,据说这又是以前为了对付‘长毛贼’”。村左有一座凤凰山,山顶有奎星庙。“前行经过几个村落而来到冈祐村。随后到达烟台,又住在英国人昆斯特尔典家中。
蓬莱、登州与烟台,选自1882年《大清十八省舆图》
曾根俊虎比较了到烟台的南北两条路,认为南边这条路好走一些。
二、曾根俊虎从汉奸嘴里了解朝鲜情况。(原章节《迟氏谈鸭绿江边地理》《杂记》)
回到烟台后,曾根俊虎又款待汉奸梁维舛、迟相书,打听朝鲜的情况。迟相书的儿子迟相臣(这里有一个疑问,父子同辈,也许名字记录有误)正巧在朝鲜做过9年贸易,于是把他招来,讲述鸭绿江边的地理人情。
据此图,凤凰门是中国领土,文中凤凰边门所指地方可能是朝鲜义州,选自1882年《大清十八省舆图》
1、爱州城“守城兵有二千余人,皆使用中国日制的火器刀枪。城的东西各有炮台,不甚大,备有中国国制的大炮数门。”
2、鸭绿江“本地人呼之为‘老母猪河’。从爱州城至凤凰边门的渡口其宽有二里余,深大约有二丈许,有小舟渡人马过河。”
3、凤凰边门“就是清国与朝鲜互市之地,也是清国与朝鲜交界之地,然不知道其地属于哪国,朝鲜人说此地属于朝鲜。其地人口清国人有一千余人,朝鲜人有二百余人,相互进行交易。”关于贸易情况如金银、布类、人参等,中国人商号如聚隆魁、元祥、增盛、永义盛、福丰佑祐、隆填增、协兴德、义丰等,朝鲜人商号如福和王、福丰德、义彩成、隆盛行、义昌盛等,庙宇如薛礼庙、城隍庙、关帝庙等,做了介绍。
注薛礼庙,薛礼就是唐朝时带兵灭掉高句丽的薛仁贵,高句丽是中国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丹东附近鸭绿江对岸朝鲜的虎山上,有一座奇特的建筑,这就是位于新义州的唐朝大将薛仁贵的庙——薛礼庙。据说在朝鲜首都平壤,也有一座很出名的薛礼庙,从建成到现在已有1400年历史,依旧保存完好。唐高宗命大将薛仁贵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管理朝鲜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当地朝鲜人民安居乐业。朝鲜人非常感念薛仁贵的恩情,为他修建庙宇,他也成为朝鲜人心目中的仁义之士,据说很多朝鲜老百姓身穿白色的衣服,就是为了纪念唐朝的白袍将薛礼。(注毕)
从丹东一侧看朝鲜新义州虎山上的薛礼庙
4、凤凰城“有两千多户人家,有九旗兵护城。每旗九十人,枪是中国旧制的水绳枪,也使用旧制的刀枪。”
5、大孤山“‘马贼’现在已散逃,所以军舰已经起铺,陆兵也散归诸营。”
汉奸梁维舛则熟悉吉林情况,说可以联系一位曾经替美国人刺探朝鲜情况的友人介绍情况。
曾根俊虎约定让迟相臣“作为开拓使的农民送到日本去,如果在朝鲜一旦发生变故,就让他儿子做向导。”汉奸世家就这样成立了。
曾根俊虎根据汉奸描述绘制了鸭绿江附近以下简图
采自《北中国纪行前编》
三、明朝在胶东半岛上蓬莱、登州一带的抗倭海防建设与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功绩。
本文提到明朝万历抗倭将领李承勋,在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明朝的在蓬莱、登州一带的抗倭海防工程,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明朝以前,中央王朝的主要威胁都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历代统治者在边防问题上都重北轻南,国防上重陆轻海。明朝时期,倭寇自始至终都是明朝的大患,海防成为明朝日益突出的重大问题。近代中国海防的破败及落后挨打被动局势都可在明朝找到深层原因,但本文来不及细讲,暂略。
明朝时期,山东半岛地区作为海防的最前沿,一直是海防重点,守卫大明江山二百余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夏天,有53名倭寇从浙江沿海登岸。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劫杀浙、皖、苏三省,攻掠州县二十余处,一直杀到中国心脏地区留都南京,历时八十余日,杀死杀伤大明军民四、五千人,最终在浙江被全歼。这一事件大大震动了明廷,海防问题被重视起来,渐渐上升为与边防并重的地位。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互为犄角,是京畿的重要屏障,在这里驻重兵可以巩固京师安全,支援江浙、辽东的军事防御,起到军事震慑作用。
山东半岛海防军事要塞有蓬莱水城,军事海港有登州港等。
蓬莱水城,明时称备倭城,是在原来军事要塞刀鱼寨的基础上建成的。北宋时期为防御东北的契丹,在登州地置刀鱼寨,戍守登州及沙门、砣矶等要冲岛屿。据《登州府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置刀鱼寨巡检,水兵三百,戍沙门岛,备御契丹……每仲夏驻砣矶,秋冬引还南岸。”
登州古港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居中,也是山东半岛最北端的海港。它座落于一小海湾中,群山环抱,东部有高台地掩护;西北有丹崖山、田横山,西南部有紫荆山屏障;南有庙山为依托;北临大海,自然环境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登州府与各卫所
登州古港外还有众多海岛可做接力和中转站,特别适宜中国古代沿岸逐岛推进的海上航行,为南来北往船只提供必要的掩护和补给。这里还有横贯南北的古登州水道,航行条件极佳。
蓬莱水城在清代称为“登州水城”,明代称为“备倭城”,宋代称为“刀鱼寨”,在往古就是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的“登州古港”。蓬莱水城外的水域就是登州湾。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山东半岛设立登州。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建水师基地备战征讨高句丽,发现蓬莱的自然环境优越,于是设置蓬莱镇。神龙三年(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至蓬莱,蓬莱镇由此升格为蓬莱县,隶属登州。
此后千年,登州成为胶东半岛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至清朝《天津条约》登州开埠改为烟台开埠,登州才失去往昔的地位。
明朝建立以后,东部沿海倭祸频仍,山东半岛地近日本,经济繁荣,是倭宼侵扰的重点地区之一,甚至连军事重镇登州港亦被“尽焚”战舰。
据东部沿海各州县志记载,洪武至永乐年间,倭寇骚扰沿海不下百次。明初倭寇侵扰山东半岛,一般会选在清明节前后,借助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从朝鲜半岛西海岸进入山东半岛海域。
明初倭寇主要来自日本萨摩、长门、肥后、博多、筑前、筑后、鹿儿岛等南部地区。一般每股倭寇从数十人至数百人不等,在山东半岛沿海登陆以后,趁守军疏于戒备防范之际,以突袭方式攻入城镇、村落,掠夺大量人口和财物,随即乘船遁去,难寻其踪迹,极难防范。
明朝开始在山东半岛沿海采取种种海防举措,严密布防,不断健全海防机构,完善防御设施,并在沿海主动出击,打击倭寇的嚣张气焰,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蓬莱水城(备倭城)应运而生。
据嘉靖《山东通志》,明初根据蓬莱指挥谢观、登州知州周斌奏疏,在画河入海口建立土城,北砌水门,引海入城,兴建海防要塞,设登州卫。
据光绪《登州府志》,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登州府,将登州守御千户所升格为登州卫。登州的寨城,建有蓬莱城、水城、横寨、刘家旺寨、黄河寨、解宋寨、芦洋赛、栾家口备倭城等。登州港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军港。
清朝登州府、蓬莱与烟台附近
明朝修建的“备倭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海港设施,包括以城中“小海”为中心的防波堤、水门、平浪台、泊船码头等;二是陆地设施,包括城墙、城门(南面振扬门)、敌台(北面前楼)、炮台、驻兵营房、署衙等。城内水域为南宽北窄的“小海”,居于城中,呈长袋形,为水城的主体,水深米左右,供船舰停泊和水师演习使用。
“备倭城”对外通道有两条一条是水上通道,即位于“小海”最北端通海的水门,专供船舰出入;一条是陆地通道,即位于“小海”最南端的振扬门,供车门行人出入。“备倭城”环抱军港,护城河环绕水城。城围港、水绕城,是备倭城结构独特、布局巧妙之处。
蓬莱水城内部构造图 蓬莱水城内部构造图
除蓬莱水城以外,登州地区沿海一线有许多小出海口,设有小港口,都可以进出大小船舶,支援蓬莱水城。胡宗宪《筹海图编》卷7,记载登州沿海各海港时说“海口所系匪轻。自营城以东,若抹直、石落、湾子、刘家汪、平畅、芦洋诸处;自营城以西,若西王庄、西山、栾家、海洋山后、八角、城后、芝罘、莒岛诸处,皆可通番舶。”
明朝以登州港为核心,在其外围建立了数个能够提供及时支援的港口,其中最近也是最重要港口是莱州港。明代莱州沿海拥有许多码头、海口。梁梦龙在《海运新考》记录莱州海口有五处,分别在三山岛、海神庙后、芙蓉岛、海仓口和虎头崖。芙蓉岛和三山岛是小型港口,海仓口港则是明朝从山东半岛向辽东半岛和天津地区运送军用物资给养的基地,经常发出大批运输船队。
明初,在建设军港的,登州海陆军民对进犯的倭寇进行了猛烈抗击,取得不小胜利。这也使得嘉靖以后,倭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登州倭患并不十分严重。领导东南沿海抗倭斗争的名将戚继光就来自登州。
戚继光是登州人,少时在父亲戚景通熏陶下熟读兵法,并在蓬莱水城耳濡目染水军抗倭事迹。17岁时承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逐渐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26岁时升职为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他使整个登州防区成为当时东部沿海防线上最为牢固的防区,山东半岛倭患也相对较轻。
戚继光以蓬莱水城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海防建设。他要求各卫所在沿海30里处设一驿站,10里处设一墩,以提高海防通讯应急能力,加强各卫所间的联络。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七月,蓬莱水城的一座水门,受到不法之徒破坏,被河水冲失栅栏栓木。戚继光立即与登州卫指挥使、同知等联名上文,向山东都指挥使报告。山东都指挥使下令辑捕破坏分子战二汉,责惩他赔偿所毁栓木一根,并责令百户官杭文举立即修补水门。
戚继光认为,要加强海防,必须“水陆兼司,陆战尤切”。,他在整顿军队修建工事的同吋,非常重视水师建设。戚继光坐镇登州水城,亲自督造战船,编练水师,将登州水师编练为5营10哨,指挥水师出海巡哨,进行海上操演。戚继光还身先士卒,亲率水师舰队巡洋。
戚继光路过文登赋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他的《韬钤深处》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他的高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誓除倭患、保卫海疆的信心和决心。
蓬莱戚继光像激励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后来,戚继光被调往东南沿海,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域领导当地军民进行抗倭斗争。
需要指出,在明朝出兵帮助朝鲜抗倭的万历出征中,运至朝鲜战场的粮饷都是从山东半岛登莱地区转运的。
明朝将官千万在《思庵实纪》中《东征时军兵赏赐粮米金银蜀帛总录》记载,壬辰战争期何间从山东调集粮饷“万历二十年,南北兵五万五千五百人,山东米五万石,金十四万两,银四力两,蜀帛一千六百段;万历二十一年,西蜀兵五千人,山东米十万石,金九万两,银五万两,蜀帛一千八百段;万历二十五年,水陆兵十四万三千五百人,山东米二十七万石,金十九万两,银六万两,蜀帛一万五千二百段;万历二十六年,水陆兵三万人,山东米十二万石,金二十四万两,银九千两,蜀帛三十八万三百二十段。共计山东米五十四万石,金六十六万两,银十五万九千两,蜀帛三十九八千九百二十段。”
这些粮食不仅满足了驻朝明军供应,而且也部分供给朝鲜军民需用。数十年后,朝鲜使节来明朝朝贡时仍不忘感激“壬丁年京上发山东粮十万斛(十斗为斛)赈济小邦军兵,至今生齿不灭者,秋毫皆帝力也。小邦民上下敢不竭力遵依。”
朝鲜能够从明朝生存到清末,要感念中国政府和军民的无偿支持之情。
同样,了解历史的日本鬼子则发自内心地痛恨中国军民挫败了他们吞并朝鲜的侵略战争,这种恨意是刻意的、持久的,不然曾根俊虎不会专门录下抗倭将领李承勋刻在蓬莱阁石碑上的诗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