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旌勇里胡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旌勇祠。这座始建于1768年的古建筑,正在迎来一次重要的修缮工程。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修,旨在恢复其昔日的风采。
在修缮工程的背后,有一位名叫李永旺的专家,他是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国庆假期,李永旺并没有休息,他和修缮团队一起埋头于设计图纸,讨论技术细节,推敲修复方案。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令人钦佩。
早在2021年11月,李永旺刚接到这个修缮项目时,便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查阅海量资料,了解旌勇祠背后的历史,找寻同类型的古建筑修复样例,构思修缮计划。此次修复工程的施工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包括三间正门、碑亭、东房、西库房、戟门、享殿和东西两庑以及地砖等主要部分。
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正忙碌地修复着旌勇祠的侧门屋顶。他们中有人锯木、有人打磨、有人刷漆,每个人都专注地工作着。李永旺始终和工人们并肩作战,给予他们技术指导,并监督修复质量。他深知古建修缮工作的重要性,他说:“这一切努力,都只为了旌勇祠能够更早地以美轮美奂的原貌,呈现世人。”
目前,旌勇祠的碑亭、享殿的琉璃瓦面等修复任务已经完成。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预计明年8月将完成全部的修缮工作。
从1978年开始,李永旺便投身于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40多年来,他勤勤恳恳,扎根修复一线。他参与过白塔寺、孔庙、紫竹院行宫等大大小小数十个文物建筑的修缮和复建工作。在他看来,文物修缮工作者的使命是继承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无穷的智慧,全力将文物恢复至最初的样子。这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
在文物修缮的道路上,李永旺用他的执着和热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