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的?
(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公元前770年,周天子在秦、晋、郑、宋等诸侯国的护送下,迁都洛阳。在此之后,曾经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其威望一天天坠落,一度沦落到向诸侯国化缘买车,甚至死后连棺木都买不起的地步。不禁令人疑惑,不就迁了一下国都吗,为何沦落到如此寒酸、尴尬的境地?
序二王共存,尴尬的
西周末代天子,娶了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几番耕耘,生下了儿子伯服,,就想让这个爱子以后也当天子。经过一番复杂的骚操作,把原来的太子宜臼给废了。宜臼的母亲在西周待不下去,就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申国是西周的大国,在时代就很牛掰,经过多年的野蛮发展,更是了不得,在周王室和戎狄部落之间混的是,两头拿好处。看到女儿、外孙受欺负,申侯恼了既然那个女婿天子犯浑,那就联合戎狄部落去好好教训教训他!
这时的周王室天灾不断,民心不稳,诸侯大臣对周幽王的胡作非为极为不满,国家毫无战斗力。申、戎等大军一到,周师就稀里哗啦地退缩了,骊山脚下,最终被冲散,罪魁祸首周幽王也被杀。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申侯就联合一些同性()国家立宜臼为天子。由于宜臼联合外敌叛乱,老牌的国家如虢、郑、晋等对他没啥好感,就立了一个王子为天子,这就是。周携王能力有限,应付不了如此乱局,周王畿长时间陷入混乱,慢慢地连姬侯对他也失去了信心。
率先出手,经过和宜臼的一步步接触,发现支持他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在公元前750倒戈杀了周携王,转而支持宜臼,这就是后来的周平王。也不甘落后,甚至还和申国联姻,从中也捞到不少好处,为后来的“小霸”奠定基础。
三年后(公元前747年),在、郑国的帮助下,周平开了支离破碎、民生凋敝的关中,迁都到了洛阳。
春秋初期,二王对立,周平王为了取胜,牺牲了不少利益才争取到了晋、郑、虢等姬的认可,这才坐上天子之位。如此上位之法,哪还有天子的威严?顺便说一句,就十分看不起他,死后没派人祭祀吊唁。
王子克之乱
公元前694年,继位后的第三个年头, 爆发了王子克之乱,这是《》记载的东周王室第一次内乱。
起因是周庄王的父亲十分喜欢庶子王子克,临死之前把他托付给了重臣黑肩,自开始,周公一直就是天子的左肩右臂。周庄王即位后,王子克觉得很压抑,就撺掇黑肩一起谋反,黑肩也想进一步巩固权力,就答应了。
为了确保谋反的成功率,黑肩想拉着重臣辛伯一起干。辛伯头脑很清楚,觉得这纯粹就是找死,于是劝谏好朋友“妾媵并同于王后,庶子相等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互争权力,大城和国都一样,这都是祸乱的根本。”黑肩根本听不进去,决定一条路走到黑。
辛伯也不客气,就向庄公告了密。庄公立马处死了,王子克一看风声不对,远遁避难。
周公是国家重臣,都开始参与王子叛乱,可见当时的周王室凝聚力很一般。
王子颓之乱
周庄王丝毫没有吸取他父亲或者说是他自己的惨痛教训,对庶子颓喜爱有加,不加节制,直接导致了子颓之乱。
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太子胡齐继位,就是周釐王。周釐王在位时,王子颓还不敢胡来,遗憾的是他只做了5年天子就向祖宗报道了。天子之位传给了儿子姬阆。公元前676年刚当上天子的周惠王,就不知深浅地拿权臣开刀,抢了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位大臣的庄园田地。
被打劫了的五位大臣根本就不是善茬,转手就联合蠢蠢欲动的王子颓,打算废了周惠王!
公元前675年,五位大臣以子颓的名义攻伐周惠王,实力不足失败了,就逃到了的温邑(苏氏几十年前因王室丢了几块肥沃土地),然后又逃到了。王子颓在卫国找到了支持,在卫、燕两国军队的帮助下,再一次向周惠王发起了冲锋,这一次胜利了,周惠王被迫外逃避难,王子颓自立为周天子。
期间郑国居中调和,志得意满的王子颓没当回事。是啊,已经坐上了天子宝座,岂能拱手让出?王子颓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和伙伴在王宫里过着载歌载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这可触怒了姬国和虢国,于公元前673年,一起发兵灭了王子颓,周惠王重新坐上了宝座。
子颓之乱对周王室的伤害,可比子可之乱严重的多正牌周天被赶跑了!在诸侯帮助下,才又坐上天子之位的周惠王,还有何颜面领袖天下?何况郑虢都不是白帮忙的!
王子带之乱
周惠王犯了和他祖上同样的错宠爱小儿子王子带,以致他哥哥即位后都很畏惧他!这哥俩更可恶,都主动勾结狄人彼此作对,这在周王室还是。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后来的周襄王)害怕弟弟王子带作乱,不敢发丧,暗中寻求当时霸主的支持。直到第二年齐桓公明确表态后,才名正言顺地做了天子。两年后,王子带勾结召引扬、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进攻周朝都城,焚毁王城东门。周襄王在秦、晋两国的帮助下,才稳住局面。公元前648年,周襄王带兵反击,王子带不敌,逃亡。
10年后,周襄王在大臣的劝说下,也为了王室颜面,把弟弟子带接了回来,可是王子带贼心不死,这次酿成了更大的灾祸。事件起因在于周襄王多管闲事(其实也算分内事,只不过实力不足,还无)郑国的附属国背叛了郑,郑国就出手教训小弟,周襄王觉得自己是天子,有必要主持公道,就替滑国求情,郑、周本来就有不小的矛盾,郑君一想你算老几,凭啥啊?就把周襄王的使者给扣押了。周襄王老脸挂不住,就彻底不要了,主动和昔日的仇人狄人勾结,一起攻打郑国;为了媾和狄人,还让狄女做了王后。
更狗血的情节来了做了王后的狄女也不知咋想的,和从齐国归来的王子带搞到了一起!这个气啊,就把她废了。这一下,可惹恼了狄人狄人就和王子带又勾结到一起,把周襄王赶出了王城(俘虏了不少大臣),王子带自立为王!
直到公元前635年,刚继位的为了霸业,匡扶王室,杀了王子带,周襄王才又回到了王城。
王子带之乱,极大削弱了周王室的势力一度造成了王室的分裂;勾结狄人,极损天子威严;为了感谢晋文公,赐给他河内土地(天子土地本来就不多)。
王子朝之乱
王子带之乱后,周王室消停了一阵子(110多年吧),没有啥大动静,真实情况其实是持续百年,之六卿崛起,斗争精彩而残酷,这才是天下关注的要点,没人对孱弱不堪的周王室感兴趣。
直到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再一次陷入分裂,这次之后,周王室几乎就没啥存在感了。
周景王白发人送黑发人,嫡太子去世后,诸子陷入了夺嫡之争。周景王喜欢儿子王子朝,打算立他为太子,结果还没办成,就暴毙而亡了。当时手握实权的单穆公觉得王子朝上位后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手除掉了王子朝的老师,立懦弱的王子猛为王,这就是周悼王。
不甘心的王子朝联络了大批失业的百官、百工(周景王后期由于财政不给力,裁撤的)及部分失势的贵族展开反击,很快击败了王师,周悼王不得已向晋国求救,才又返回王城。心力憔悴的周悼王受不了这番惊吓,很快就去世了。单穆公立他的弟弟王子匄为王,这就是周敬王。
晋国军队撤走后,王子朝,又赶走了周敬王,自己住进了王城。但双方实力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在打打停停中僵持了四五年。这一下,天下又有了两个天子。
公元前516年,晋军帮助周敬王,王子朝觉得无胜算,就跑到了避难。王子朝不是一个人走的,带走了大量的百工、失势的贵族、官员,还有大量的典籍。
那个时候,周王室的实力实在,但仍有部分影响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里收藏了夏商周几代的典籍(到战国中期,都对那些残存典籍很觊觎)。连典籍都保不全,王室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王子朝之乱还造成了单穆公家族一家独大,大到足以颠覆王室。取周是之际的一大事件,韩非将它和代齐相提并论。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嫡立幼,导致了太子投申并引戎,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之后陷入二王纷争,周王室势力、威望大减。后,撕下了周天子外强中干的那层遮羞布;之后的王子克之乱、王子颓之乱、王子带之乱,一次比一次破坏力强,周天子还需要借助强势诸侯的辅助才得有保位,天子的威严可谓是斯文扫地;王子朝之乱持续了十多年,王室分裂严重,连诸侯极为看重的典籍都丢失了很多。周王室的一次次“作”,最终沦落到了狗不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