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秀才涉及谋反,为何他却被雍正保了下来呢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法律虽不断改善,但始终也达不到文明社会的程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怪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历史上虽然也有几个朝代崇尚法家,倡导以法治国,但对法的定义又有所偏差,崇尚皇权大于国法,本质上维护的还是皇权。
不过,尽管法律制度各有差异,但有个罪名在哪个朝代都被视为之罪,那就是谋反之罪。
古代极其推崇等级制度,谋反就是以下犯上,自然无可饶恕,要是犯了谋反之罪,皇亲国戚的身份也不好使,被触及逆鳞的只有一个字“杀”!
往往一人谋反,全家乃至全族都要被株连,造成血流成河的惨剧。这个罪名的严重性,使它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口袋罪,如果皇帝想要整治什么人,安上一个谋反的名号,事儿就好办得多。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年间,一位涉及谋反,但他却被雍正保了下来,雍正还对他做出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这个承诺含金量挺足,不过雍正死后,一登基,这个书生就被大卸八块儿了。
书生谋反
虽然搞了谋反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本人其实只是个书生,在雍正年间考取了秀才。
可别小看了书生,他们读了很多书,眼界开阔,自然容易产生变革的想法,制度一大用处就是稳定这帮读书人,让他们入朝为官,避免他们胡思乱想,胡作非为。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悖论,很多没有成功考取功名,入朝为官的人又对朝廷心生不满,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时期,落魄书生动摇了大唐的根基,晚清时期的,也让清代统治者大伤脑筋,雍正年间的曾静也在他们之列。
曾静一直处于郁郁不得志中,而点燃他心中反叛火种的,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当朝皇帝做出了诸多评价,作者为,吕留良生于元末清初见证了大明的灭亡,心中始终觉得自己是个遗民。
吕留良曾经组织义军发起抗清活动,这篇文章也延续了他的一贯观点,他认为清代统治者其实是入侵的蛮夷,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把清代批判得一无是处。
曾静看了这篇文章,顿觉茅塞顿开,回味无穷,他干脆派出自己的门人跑去位于浙江的吕家求取书籍,当时吕留良已死,他的儿子就把吕留良的遗作都给了出去。
通读吕留良的著作之后,曾静坚定了自己反清复明的信念,他打算继承吕留良的遗志,完成将清代蛮夷赶出中原的目标。
尊敬的信念十分坚定,但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手中无兵可调,笔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作用无穷,但到了实际的政变中,就不够看了。
机密暴露
曾静并不着急,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他决定向朝中的一位大臣伸出橄榄枝,约他共同谋反,而促使他作出这一决定的是流言,说起来曾静也太迷信流言了。
雍正帝即位后,站稳了脚跟,就开始了清算,把他的弟弟软禁,还把他的同党发配到如今的广西地区。这些人在流放途中,从曾静的家乡湖南经过,手中没了权势,就只能过过嘴瘾,他们放出消息就说雍正谋得皇位靠的是见不得光的手段。
古代讲究名正言顺,如此名不正言不顺的皇位传承,正是多事之秋,容易生变。曾静反正是信了这个谣言,并且觉得那清代大限已至,就开始筹划着反清复明,所以又回到了那个最初的问题上,为了获得武装力量,他为自己选择的合作伙伴是川陕总督。
岳钟琪祖先是,岳飞可是中国著名的抗金名将,一辈子抗击金人,惋惜风云变幻,属于金人其中一支的建立了清代,还入主中原。,在清代统治者看来,岳钟琪的政治背景很有问题。
曾静所听到的流言就是岳钟琪要率领川陕士兵造反,可能是他不了解,也可能是选择性无视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流言一流传开来,岳钟琪就向上疏澄清自己,此后,岳钟琪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
曾静却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机会,于是他派出门人给岳钟琪送了一封信,信中罗列了雍正的种种罪状,劝说岳钟琪和自己一起反清复明,接到了这封信后,岳钟琪的动作很快,迅速就把这事儿上报给了雍正皇帝。
出乎意料
雍正帝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立刻下令另派人捉拿曾静,曾静供认不讳,于是又被押解到皇帝面前。
雍正帝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留下了曾静的性命,还对他做出了“只要有我活着,就没人敢动你”的承诺。倒不是雍正帝突然想要放下屠刀了,而是他综合全局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吕留良文章中所传播的华夷思想,以及那些关于雍正得位不正的谣言,流传很广,遗毒颇深。杀了曾静,看似一了百了,解了一时之气,但实际上倒成全了曾静,把他塑造成了一位不畏死亡的反清英雄,十分不妙。
解铃还须系铃人,破除流言,就要让流言的发起者来亲自解释。于是雍正七年,雍正帝和曾静之间的对话,编成了《大义觉迷录》,还派出朝廷官员领着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大肆宣讲此事,对那些不实的言论进行一一驳斥。
吕留良和他的儿子已经去世,但仍然遭到了雍正帝的报复,尸首被枭首示众,其他受到牵连的人也都被下狱,成为了清代众多案件中的一个。
而曾静的好运很快就用完了,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地就判处曾静凌迟之刑。
小结
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十分惨烈,而雍正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他能从那片腥风血雨中走出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当时他刚刚登基,皇位还没有坐稳,不能不重视谣言的危害性,雍正也正是从大局考虑,保下了曾静的性命。
而等到乾隆即位时,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局已定,没人会再去纠结雍正的皇位来路是否不正,所以曾静也就失去了他的政治价值,他被延迟了的死亡最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