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做太监做太监很容易吗 入宫之后真的有那么
今天趣怪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太监(剧照)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王朝都少不了太监。到明朝,太监的数量创下历史之最,高峰时有十万之众,直到明亡时还有七万之多。
说来极为讽刺,为太监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规矩,比如不得结交外官,不得打听朝政,不得担任四品以上职务等,目的就是防止太监干政。他的子孙们,从开始就坏了规矩,特别是明朝后期的普遍昏庸,与外朝大臣的关系又闹得很僵,于是大肆任用太监,许多重要部门都由太监掌管。这些太监掌了权,又任用更多的太监,于是太监越来越多。
明熹宗(天启帝)
这并不是太监数量膨胀的根由。太监问题的背后,是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沦为赤贫,一到饥荒年月,更是饿殍遍野。与此,明朝又实行史上最严的户籍制度,农民要想进城务工、做生意,几乎没有可能。况且那时的中国虽然工商业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仍是小农经济,根本吸纳不了多少闲散劳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入宫做太监,或是送自己的孩子做太监,竟成了这些人新的“出路”。
在明朝,想做太监并非易事。
“净身”是门技术活,需要找专业的作坊操刀,而手术、医药、疗养、饮食等费用,加起来至少二十多两银子,这对一般的穷人来说是一笔巨款。
净身(阉割)手术是对人身心的极限摧残。当时这种手术一无麻醉,二无消毒,死亡率很高,特别是成年人的手术,死亡率更高。手术的过程,这里不再描述,那种痛苦、血腥、肮脏的惨状,单看文字就让人头皮发麻。手术后,还要熬过漫长的危险期和恢复期,才能宣告净身成功。从此,在身体残缺的,净身者也永远告别了一个男人的根本自尊和尘世幸福。
,就算如愿入宫做了太监,他们的未来真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吗?
魏忠贤(影视形象)
在明朝,那些锦衣玉食、飞扬跋扈的太监都是宫中的大太监,最高领袖是宫中司礼监掌印太监及其助手——提督东太监。稍下一点,是司礼监的秉笔、随堂太监,各监、司、局的掌印太监,以及在皇帝身边直接伺候皇帝起居的高级太监。这些人位于太监体系金字塔的顶端,总共不过几十人而已,他们位高权重,比朝廷高官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王振、、、魏忠贤等。
位于金字塔中层的有几千人,他们在各种岗位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权力,比如物资采购的回扣,出宫办事的索贿之类,这些权力足以使他们捞到可观的油水,过上中层官员的生活。
而作为金字塔主体的几万名普通太监,则只能干些杂活,比如洒扫、抬轿、巡夜、看门之类,即使是魏忠贤,入宫后的第一项差事也只是倒马桶,而且一倒就是十几年。而他们所得的好处,只剩衣食两项每月四斗米,每年冬夏装各一套,六年换一套新铺盖,如此而已。有些家庭负担重的太监,为了多赚些钱,在宫里给宫女当佣人,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被人称为“旋匠”。而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僧多粥少,宫中竟有不少太监活活饿死。
崇祯帝
,即便是在宫中倒马桶、给宫女当佣人,和那些“无名白”相比,这些太监已经足够幸运了。
所谓“无名白”,专指已经净身,却没有如愿当上太监的人。
按照当时招聘太监的正规程序,应该是报名者先参加面试,面试合格后再净身入宫。后来,报名人数实在太多,形成一个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许多人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面试之前就已完成净身,这样就可以在应聘时抢占先机。毕竟,如果等面试后再净身,且不说有中途反悔或手术失败的,即便手术成功,也要过几个月恢复期才能上岗,那有提前自宫的方便?
以此为诱因,提前净身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是在和命运赌博,赌自己总有一天会被选中,从此衣食无忧,甚至飞黄腾达。,尽管宫中招收太监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却依然消化不了如此多的应聘者。朝廷不得不多次下令,禁止私自净身,但并没起多大效果。明朝中叶,举办过一次大型太监招聘,初定名额是一千五百人,结果有两万多报名者。招收名额只好扩大,从一千五百人到三千人,再从三千人到四千五百人,但还是有一万多人落选。其中的提前净身者,就沦为了“无名白”。
紫禁城
“无名白”的出路只有三条。
一是进各种王府或权贵府中当差。但这些地方对阉人限制较严,而且进去需要一定门路,不是一般人能走通的。
二是在京城各寺院附设的“太监澡堂”里为太监们搓澡,地位低贱,收入仅可糊口。而这个工作,也只能容纳几千人。 看着那些太监和自己一样丑陋的身躯,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和妒意。
而大多数的“无名白”,只能选择第三条路参加“丐阉”团伙,去乞讨、偷盗,甚至抢劫,成为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成群结队,在大街上向行人要钱,甚至扯住马头,死乞白赖。学者沈德符在《野获篇》中记载了一些“无名白”在京郊聚众打劫的事例。他曾亲眼看到几十个“无名白”藏在废弃的破屋里,注视往来的车马。如果只是单身或的过往行人,他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奔上来,将行人值钱的东西抢夺一空,甚至连稍好点的衣服都悉数剥下,然后一哄而散……
明朝是最为“道貌岸然”的一个王朝,标榜“君正臣良,天纲地维”,而太监和“无名白”,向世人揭示了大明王朝的真实一面。他们也证明了,在一个走投无路的社会,底层的人为了生存,可以把自己作践到什么地步。
参考资料《》、《万历野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