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宦官之祸是怎样的?北宋宦官参与朝
大家好,说起北宋宦官之祸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怪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说到宦官之祸,很多人想到的是、、以及,毕竟这三个朝代的宦官长期以来是人们讨论的对象,故而被人熟知。如果说北宋时期有的历史,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北宋一直被认为是与共治天下,这样的政治制度有效得抑制了宦官参与朝政,所以北宋没有形成以宦官为首的政治势力,也就没有宦官祸乱天下的行为。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的真相总是出乎,北宋的宦官其实大规模参与到政事当中,并且经历一个由初年势力弱小到北宋末年左右朝局的过程,宦官们也曾尝试废立天子,参与宫廷斗争,加入朝廷的政治斗争,他们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宋朝,甚至爆发过宦官引发的祸乱,只是没有造成东汉、唐朝、明朝三个王朝那么大的动乱而已,我们可以看看北宋时代的宦官政治。
北宋宦官参与政治的大致情况
其实北宋继承了很多唐朝时期的宦官制度,这使得宦官不仅仅只是皇宫内部的奴仆,而是皇帝的亲信力量,是一支贯彻皇帝意志的政治群体。他们的职责范围也不仅仅是服务于皇帝和后妃的生活,而是广泛参与到国家朝政的方方面面。
北宋管理宦官的国家机构有两个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这两个宦官机构的下属部门中就有往来国信所,专门掌管宋朝和之间的通使和交往之事,有一个部门叫做军头引见司,专门负责各个军队引见、分配等事情。很显然这两个部门是一个行政机构而并非是皇帝的私人生活服务部门。还有一些宦官担任的普通行政职务,比如中央教育机构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简称三馆,三馆的使职长官是宦官;再比如群牧司的副使也必须由宦官充任。所以宦官并不是宫廷奴隶。
在北宋时期宦官参与朝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如下
领军作战。首创宦官带兵打仗的先河,在开宝五年(972年)镇压獠人起义时,宋太祖派遣宦官李神祐督战军队镇压起义军。此后年间又有宦官窦神宝统兵作战,在西北讨伐党项人。又有宦官王继恩镇压四川的王小波起义,时期的宦官石全斌带兵讨伐侬智高叛乱,时期又有宦官李宪统兵和作战,时期宦官统领军政主持对西夏和辽朝等外国的战争,一度主管枢密院。充当监军。虽然以文制武,仍然觉得不够放心,于是再度让宦官监军。北宋有一个差遣官职,叫做诸路经略安抚总管司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简称走马承受,这一官职一般由武臣或者宦官充当,在时期完成两员制,即由武臣和宦官兼任走马承受,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大员和地方军队的,并且把这些情况汇报给开封的北宋皇帝,北宋皇帝往往会根据走马承受的汇报决定边将的政治生命。充当特务组织头目,侦查臣民。宋代有一个行政机构名为皇城司,主要掌管宫禁宿卫和刺探监察,这个部门起源于五代,原名为武德司,在宋太祖时期大肆运用,用来侦查将领和禁军士兵的动向,在宋太宗时期改名为皇城司,皇城司的头目主要就是宦官。宦官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宫廷内外的局势,比如宋仁宗时期的高居简作为宋仁宗的耳目到处刺探情报。审理案件。宋代就已经有,所谓诏狱也就是皇帝不经过司法机关直接审理官员,皇帝不可能亲自充当法官,于是宦官就成为皇帝的代表审理案件。宋仁宗时期因言获罪,宋仁宗就派遣户部判官苏安世和宦官王昭明审理欧阳修,由于王昭明坚持公道,欧阳修才得以逃过一劫。绍圣三年(1096年),皇后的案件就由宦官梁从政和苏珪审理。
所以宋代宦官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而且广泛的参与到北宋的朝堂政治中,这在宋太祖时期就已经有体现,在宋太宗之后的北宋皇帝开始有目的性的把宦官放置在北宋的政治、军事、司法等领域,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皇帝对于百官的控制力,所以北宋的宦官力量依旧十分强大,并且作为皇权最为忠实的工具维护皇帝的乾纲独断。
北宋宦官对于北宋政治的破坏
宦官作为阉割的刑余之人,在宫廷之中只是皇帝的家奴,身份和地位都很卑贱,宦官往往能够得势,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宦官身处宫廷之中服务皇帝和后妃,由此日夜陪伴在皇帝和后妃、皇子身边,很容易使得皇室成员对宦官十分信任,把宦官作为自己的亲信势力培养。另一方面宦官有着特殊的生理条件,他们不会孙,也就不会有家室,即使收养养子也只是一种畸形的家庭关系,这注定宦官只有紧紧依附于皇权才能够生存,这也是皇帝为什么这么信任宦官的原因所在。
在北宋时期,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广泛参与到朝政,所以宦官势力必然会对于朝廷和宫廷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一般以负面较多。宦官之祸的两个危害参与宫廷斗争、破坏朝政,这两个危害在北宋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1.参与宫廷斗争
宫廷斗争一般分为两类废和之间的斗争。
先说说废立皇帝,虽然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以为基础,多有变动,所以储君之争一直是政治斗争的焦点,宦官作为宫廷之中数量和势力最为庞大的政治群体,自然对于宫廷政治的影响极大,这使得他们成为宫廷政变的焦点,一来宦官会被各种政治势力拉拢,二来他们也会被废立皇帝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利益诱惑,从而参与其中。在北宋的历史上就有三次废立皇帝事件
公元976年宋太祖驾崩前,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前去召赵德芳进宫继位,结果王继恩直接前往晋王府,带着赵匡义进宫继位。宋太宗驾崩前,王继恩故技重施,他与宰相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密谋,意图谋立得了精神病的宋太宗长子为帝,结果被阻止而告失败。宋真宗病重期间,宦官周怀政与弟弟周怀信等人合谋废宋真宗、立太子为帝,结果被杨怀吉告发,最怀政伏诛。
然后是嫔妃之间争宠的斗争,嫔妃的后宫斗争往小了说是女人之间的,往大了说是王朝后宫对于皇后之位和子嗣的争夺战,这自然也会影响王朝的稳固。宋代宦官参与的重大后宫斗争有两起
宋仁宗时期郭皇后和杨、尚二美人(封号)争宠,阎文应参与其中,在宋仁宗要废郭皇后时,阎文应在一旁挑唆,他还勾结宰相力主废郭皇后,但郭皇后被废后不久,宋仁宗想要重新迎立郭皇后,阎文应心中不安,于是暗中害死郭皇后。宋哲宗时期,郝随为刘婕妤出谋划策,捏造孟皇后利用符水诅咒皇帝,由此引发宫廷大案,郝随在审理孟皇后的身边宫人时滥用酷刑得出伪造的供词,以此导致孟皇后被废,刘婕妤成为新皇后。北宋的宦官在宫廷斗争时常出现,除了以上两个影响力比较大的斗争,还有其他的宫廷斗争,比如宦官王仁睿告发赵廷美谋反,宦官任守忠在曹和之间相互攻击,这都使得当时的政治气氛很紧张。
2.破坏朝廷吏治
宦官对于朝政的损害主要是助长寡廉鲜耻的风气,破坏朝廷的吏治。士大夫作为朝廷官僚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他们有着安邦治国的理想,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也有着升官发财的想法,宦官作为皇帝的亲信,自然在皇帝面前的影响力极大,由此可以提携很多官员,故而升官发财的官员纷纷投靠宦官,由此造成吏治破坏。
在北宋时期官僚群体中投靠宦官的士大夫不计其数,其中有些官员更是
宋神宗时期宦官李宪、王中正得到宠信,李宪此人被宋神宗视为亲友,日夜陪伴宋神宗左右,李宪权冠朝野,以至于到了“朝廷之威福权令持于其手,官吏之废置用舍出于其口”的地步,许多官吏都去讨好李宪,比如穆衍和孙路至为李宪牵着袍带,最为无耻是彭孙,他敢于和公卿作斗争,却跑去给李宪洗脚,洗脚的时候还说李宪的脚香,以至于李宪都感到恶心,用脚踩在彭孙头上,斥责道“奴谄不太甚乎!”。宦官王中正得势的时候,官员俞充至请王中正吃饭,还让老婆出来奏曲给王中正助兴。宋徽宗时期梁师成深受宋徽宗信任,宋徽宗把草诏的权力交给梁师成,梁师成则召集书吏暗中模仿宋徽宗的字迹发布圣旨,宰相待之如父,称梁师成为恩府先生,宰相父子也要攀附梁师成。而且梁师成附庸风雅,家里藏有书画,如果谁在书画上题字咏诗符合梁师成的心意,那么这个人就会高升,这导致一大批趋炎附势的士大夫前来求官,并且把梁师成吹成一代文学宗师。
由于宦官的权势加大,宦官也普遍地参与到了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当中,也就是所谓的宦官干政问题,宦官干政问题不能单纯只是看做宦官想要参与朝政扩大势力,因为宦官参政也是北宋宰相为了摸清楚皇帝的意图而特意采取的措施。宦官和宰相相互勾结其实对双方都有益处,宦官可以凭借宰相的权势扩大自己的势力,宰相也可以摸清楚皇帝的想法,稳固自己的相位。所以北宋的宦官和宰相之间的关系一直延续,而宦官和外朝的联系也在北宋的历史上不断发生。
宋真宗时期,宦官周怀政和宰相相互勾结,宦官雷允恭和宰相串联相通,这两派为了权力而相互争斗。宋仁宗时期吕夷简勾结阎文应以求稳住相位,打击台谏势力。宋神宗时期爆发的新旧两党的党争此后延续到宋徽宗时期,在这期间,宦官程昉支持新法而被打压,同样被视为新党成员的宦官李宪、王中正、宋用臣、石得一皆被打倒,而宋哲宗亲政之后,旧党势力陈衍、则都被弹劾。宋徽宗时期梁师成和王黼之间勾结,蔡京和童贯之间相互串通,都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联盟。宦官和宰相的相互勾结,保证两者的权力稳固,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党同伐异,宦官和宰相可以肆意打击那些不听从自己命令的官员,从而掌握朝政。由于宰相和宦官勾结阻断了言路,这使得很多真实的情况传递不到皇帝耳中,造成皇帝对于局势的误判,这也是一大弊端。
北宋宦官是否形成“宦官之祸”?
如果从事实上看北宋依旧形成了宦官之祸的雏形。因为在宋徽宗年间宦官势力急剧膨胀已经掌握了朝政。据《却扫篇》记载当宋徽宗时期有10人担任三公三孤,宦官童贯、梁师成、杨戬就占据了三个位置。在宋徽宗统治后期,童贯统领枢密院总领军事,梁师成统领政事一如宰相。在宦官的包围下,宋徽宗开始了尽情享受,比如艮岳的修建就是由梁师成主导的,聚敛钱财的西城所是宦官杨戬主持的。这些工程和政策都使得民怨沸腾,以至于农民起义不止。
从北宋的整体历史而言,宦官造成的危害依旧存在,只是相比较于唐朝和东汉时期能够废立天子的宦官势力而言,北宋宦官们的权势确实缩小很多。在宋徽宗时期的宦官势力跟明朝时期的宦官势力相比,已经不相上下,只是造成的党争没有那么激烈而已,那么宋朝为什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宦官之祸”呢?
宋朝实际上采取了一种抑制宦官制度,这主要是吸取唐朝后期宦官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的教训,所以虽然让宦官广泛参加政事,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宦官势力扩大。北宋主要采取了三个重要措施
限制宦官人数。宦官如果想要发展成为一个左右天下的政治势力,一方面是需要强大的君主专制制度作为靠山,另一个则是需要庞大的宦官数量,只有足够多的宦官,才能够源源不断为宦官控制政治权力作支撑。唐朝的宦官数量十分庞大,、时期高品级的宦官就高达4618人,低品的宦官人数更多,而宋朝在此方面做得十分好,宋太宗规定有品级的宦官的人数为180人,此后一直到宋哲宗时期,有品级宦官的人数未曾超过180人,直到宋徽宗年间宦官人数剧增。抑制宦官的升迁。北宋宦官想要升迁十分难,宋朝初年规定宦官只有有功才能升迁,否则不给予升迁。在宋仁宗时期改革制度,规定宦官入仕三十年并且审查合格,必须经过十年没有升迁才能申请升迁,入仕三十年后即使有功劳升迁,减免的年份也不能超过五年,这几乎封死了大多数宦官的升迁之路,只能让少数几个幸运儿得到升迁的机会,宋朝的宦官官阶和文官、武将的官阶不一样,这无疑也使得宦官无法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规模。宋朝官员对于宦官的抵制。宋朝官员对于宦官的抵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宰辅集团对于宦官的抵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坚决不授予宦官节度使,比如宋神宗想给宦官李宪节度使时遭到宰相的抵制,宋徽宗想要给予童贯节度使时也遭受了宰相蔡京的极度反对。第二个是台谏官员对于宦官的弹劾,台谏官员的弹劾虽然实际效用不大,对于宦官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比如宦官陈衍就顾忌右正言范祖禹。由于这三个措施使得宋朝的宦官的数量并不多,也就无法形成稳定的内朝,自然无法制衡以宰相为代表的外朝,所以无法真正控制朝局。宋朝的宦官即使到了宋徽宗时期已经能够左右朝局,在权势依旧只能和宰相地位相等,这也是宋朝在制度上的优势。
北宋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王道乐土,也不是文人口中的太平盛世。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封建王朝的顽疾宦官之祸照样在北宋的历史上上演过,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为封建帝王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者,他们需要乾纲独断的权力,也必须维护皇权的,自然会用上皇帝最为信任宦官作为工具实行统治,这是无法避免的历史现实。
北宋设置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使得宦官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政治群体,只能成为君主权威的代表,故而在梁师成和童贯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他们能够凭借君主的宠信成为左右朝政的大员,但始终没有作为政治依靠的根基,所以他们的破坏力依旧到达不了唐朝宦官废立君主、明朝宦官控制朝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