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农民起义无数,人们记住的却不是起义本人
中国古代有无数次农民起义,每个朝代小规模的起义有数百起,大规模的总共有43起,其中不乏有成功的(比如和)但令人奇怪的是:两千多年来,农民的地位从未改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大多不是农民,农民起义的方向往往走偏。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晚清起义共计12次全国性起义,其领袖有小吏驿卒出身的,包括刘邦、等;有商人出身的,包括、和等;有落第出身的,包括、等;有贵族出身的,包括、李密等;有士伍出身的,包括、等;至于朱元璋,那连农民都不是,是彻彻底底的赤贫乞丐。农民起义的领袖不是农民,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帮助农民改善地位呢?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识中,农民起义肯定是要“均贫富,分田地”,让农民翻身做主人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农民领袖发动起义都只是为了个人利益,毫无要改变农民现状的想法,“均贫富,分田地”只是煽动利用农民的口号,从来不是目标。陈胜、吴广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图明显不是要“分田地”,而是要求富贵;王仙芝、更是从头到尾都在求招安,只是给的官职不和他们的心意,这才“把革命进行到底”;朱元璋投向起义军时,投向了主张多向农民而非地主征收军粮的郭子兴,哪有为农民做主的心思?更何况那时乱世动荡,他自己生计都还不知在哪,说他有心救民就真的太拔高他了。只是为了问鼎,何尝有人问民?
古代农民起义虽然都是气势浩荡,但大多失败,仅有的胜利成果也被窃取。比如陈胜、刘邦的起义,却成了项羽、等六国贵族报复的工具;不了了之,只是为军阀混战打开了缺口;更惨,汉人打汉人给清兵入关以可趁之机。农民起义,本质上只是推翻旧地主,换了新地主,“皇位轮流坐”的轮回罢了,至于农民地位的改善在封建社会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