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理由竟然是要以攻心之计为主
古代之一《演义》中,蜀汉丞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孟获的生平事迹却淹没于历代正史,散落于乡俚民间。
历史上的孟获,三国时首领,建宁(今云南曲靖)人,生卒年代不详。《》本传以及后朝的官定正史中均未记述孟获其人,他的相关事迹仅在《汉晋春秋》和《襄阳记》等书中有零星记载。
历史上的孟获为南中豪强,深受当地人所信服,他本来臣服;入蜀之后,南中孟获也臣服刘备,成为蜀汉的一部分。真实孟获并不是《三国演义》“七擒孟获”中所形容的那样的有勇无谋之辈,正好相反,他孔武有力、骁勇善战,而且性格豪爽,为人仗义,雄才大略,在军事上御下有方。他以南中三郡的云南、永昌和建宁为依托,广揽部落才俊,积蓄力量,时刻等待着崛起的时机。
李恢攻入益州郡一带之后,原本要发生在李恢和之间的战斗,变成了李恢和孟获的遭遇战。李恢孤军深入,与孟获叛军接战后互有胜负,不得已据守孤城昆明。孟获乘机占据地利把昆明包围得铁桶一般。也正因为诸葛亮与李恢、马忠合兵之后反复权衡,觉得孟获在当地夷、汉人中威望都很高,于是才毅然决然对孟获采取“攻心为上”之策,定计将其生俘,并纵归使其再战。“”,乃后人杜撰。但孟获感于诸葛亮不杀的,兵败师疲之后,乃,死心塌地归降蜀汉,当是历史事实。
桀骜不驯的孟获,担任蜀汉高官之后,对蜀汉幼帝和诸葛先生真诚拜服,五体投地。故而终诸葛亮之世,直到蜀后主降魏,他居官一生,均兢兢业业,造福乡梓,有大功于南方彝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相互之间的大融合。诸葛亮病重,临终时特地召来孟获,当面嘱咐他说“我虽死了,幼主阿斗仍在,你每年今日至少去看望他一次。”这天正是立夏时节,孟获是个直性爽快人,一经答应,就要做到,从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见蜀主刘禅。
数年后蜀汉后主阿斗降魏;再后,晋武帝司马炎把阿斗掳到洛阳,孟获不忘诸葛亮所嘱,每年立夏日仍然带了亲兵护卫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此人,唯恐阿斗被亏待,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量阿斗体重,一再告诉晋武帝,如有丝毫差池,他是决不答应的。武帝见他如此认真,便想出一个主意,知道阿斗喜食粘甜,每届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饭给他吃,此时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饭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两大碗,等孟获到来称人,都比上年重了几斤。而从此,立夏煮食豌豆糯米饭和称人便在民间传开,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