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历史之最(衡水:九州之首,冀起之源,“衡
文/王大葱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禊礼”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污垢、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
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冀、衮、青、雍、豫、徐、梁、荆、扬,衡水所辖冀州就是历史上的九州之首,“冀”是趣怪网希望意思,“冀州”意味趣怪网希望之州,河北省的简称“冀”,也是由此而来。
衡水地处黄河古道,因水而生,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人文底蕴。
汉代属冀州刺史部,今市区辖县多为此时建置。
三国时为魏国冀州域,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直至明、清,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1982年升为衡水市,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
衡水是一座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重镇,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曾拥有边塞诗人高适、儒学大师董仲舒、文学名家孙犁等历史名人,也有安济桥、宝云塔、侯店毛笔、武强年画等民俗瑰宝。
历史古迹
宝云寺
位于衡水市区西南的宝云寺,是融文化、宗教、旅游为一体古建筑群。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碑石记载始建于隋,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寺内"千年不草"是王之涣在衡水县当主簿时向宰相张九龄讨要并栽于寺内,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不啻是一种享受。
安济桥
建于乾隆年间的安济桥,东西横跨滏阳河,因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安济桥的“衡桥夜月”曾是“衡水八景”之一。据《衡水县志》载:当时此地是河北省至北京,山东至山西的水、陆交通要道。该桥东西两端现仅存龙神庙碑、八腊庙碑各一通,原建有漳爷庙、玄武庙、龙神庙、关帝庙、八蜡庙、观音堂、安济桥碑亭等古建筑,都早已被毁。
开福寺舍利塔
位于景县城内的开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俗称"景州塔",为畿南著名古迹之一。舍利宝塔,高大挺拔,建筑精美,深受历代游人赞赏,多有登临赋诗者。修建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明代,一说是宋代。乾隆帝曾到此游览,留诗二首。
冀州古城遗址
冀州古城遗址,是汉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墙。据考证,古城建于西汉高帝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由于风化和洪水的侵袭,古城墙现已残缺,城墙高三--五米,基底宽三十米,顶面宽四米,外表面起起伏伏、断断续续,给人以历史变迁的苍凉之感。
风景名胜
衡水湖
众多汉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飞升上天的许多传说展现了衡水湖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是人间的仙境,鸟儿的乐园。
灵秀山庄
灵秀山庄区内有古冀州八景之一的紫徽山,古冀州古城四大禅寺之一的千年古刹“竹林寺”。另有“北齐仲思枣”、“东汉将树”、“开元石井栏”、“千年老神龟”四处名胜,是一处历史文化类的人文风景旅游区。
非遗文化
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据资料考证,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
衡水老白干酒采用传统的续茬配料、混蒸混烧老五甑手工工艺,是中国北方地区优质大曲白酒继承和发展的典范,也是中国白酒老白干香型的代表。千百年来,她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和发展,是不可用现代技术替代的技艺。
深州形意拳
所谓河北派形意即是深州形意拳,深州形意拳是建立在道家学说基础上的一种拳法。由心意-拳演变而来,融健身、技法、养生为一体,可以强健体魄、防身御敌,还可以用作体育医疗,对多种慢性疾患有明显疗效。
传统美食
金丝杂面
金丝杂面是河北省饶阳县的传统名吃,相传在清道光年间,饶阳县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苦心钻研,历经数年,经过八百多次的试验,终于制成了脍炙人口的金丝杂面。金丝杂面不仅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民国时期,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
赵记熏肉
赵记熏肉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特产,自民国以来就在枣强老十字街出摊售卖,熏肉皮烂肉嫩,味道醇香,色泽鲜艳,肥不腻口,瘦不塞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
鞋底儿烧饼
鞋底儿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民国初年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的人。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制作鞋底儿烧饼的设施不是很复杂,但却有一套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而且只有纯手工制作,才能做出风味。
衡水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是事要地,兵家必争之地,领略衡水湖、闾里古镇、滨湖公园、九州广场的景色,感受大美衡水清新怡然、旖旎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