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历史之最(感知安徽悠久人文历史的最佳
——记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名人馆》
在被誉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安徽名人馆,每当凝视着数十位安徽最具代表性历史人物的巨型雕塑,老子、庄子、曹操、华佗、朱熹、包拯、朱元璋等赫赫有名早已熟知的古今先贤名字,一一呈现于眼前,仿佛正被穿越时空与先贤们面对面地对话,从而,情不自禁的沉浸在先贤们那曾经惊涛骇浪的传奇人生故事中遨游、追忆。
安徽,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川流不息的淮河、长江、新安江和雄伟瑰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等,孕育了铄古灼今的名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以及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安徽建省,取旧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故而简称为“皖”,沿用至今。
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徽文化等。徽戏是京剧诞生的主要源流,黄梅戏是重要戏曲剧种,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安徽文房四宝、活字印刷、万安罗盘、芜湖铁画等,无不闪耀着科技和智慧的光芒。
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一先秦】
人类从远古走来,留下步履坚实的进化足迹。循着文明的曙光,我们看到了发明巢居的有巢氏,看到淮河之滨的涂山氏部落迎来治水的大禹,看到司法鼻祖皋陶和兵家鼻祖姜尚。“管鲍之交”成为千古佳话,贤相孙叔敖治水惠泽百世,老子、庄子等先哲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们的影响震古烁今,名扬中外。
皋陶【距今4000多年司法鼻祖】黄帝后裔,颥项帝之子。《春秋》记载皋陶被尧帝“聘为大理”,舜帝任命为“士师”。其职责是制定刑法,是中国最早的立法、司法大臣、后常为狱或狱神的代称。
皋陶
禹继位,皋陶继续“授政”、支持治淮。因年迈未继位而寿终、夏禹依据他的功绩,封地英、六,位于今安徽六安一带,皋陶的后代就生活在这里,发展成为英、六古国,皋陶为英、六封国的始祖。据《尚书》记载皋陶一生、制定“五刑”、“五服”、“五流等法律条文、概称之为《五刑》,“五刑之属三千”、“皋陶造狱”,创造发明了“监狱”,流传至今,皋陶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
姜尚(公元前1156年——?)政治家,事家。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世称“姜太公”。商朝末年,家衰,自感卑微,屠牛、贩卖,流寓淮河流域东夷一带。《吕氏春秋》记载“太公望,余夷之士也”,即今安徽临泉县姜寨镇人当地尚有姜氏后裔。
姜尚阅历丰富,有韬略,被周文王、周武王聘为谋主和事统帅。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国号周。齐国缔造者,齐文化创始人,杰出的韬略家,被尊为“百家宗师”,有兵书《太公六韬》传世。
姜尚(太公)钓鱼
管仲鮑叔牙
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公元前723一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周文王之子管叔鲜的后代。少时丧父,与鲍叔牙互为知己,合伙经商南阳。后投仕齐。
齐襄公时,为公子纠之傅,齐国内乱,随公子纠奔鲁。鲁庄公九年(前685年),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拜为齐国上卿(丞相),改革内政,扩大外交,发展经济,优化教育,提升国力,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又辅佐周惠王振兴中央政权,稳定局势。管仲的治国思想和理论汇集为《管子》,经汉代刘向整理,共计24卷,85篇,仅存76篇。
政治家、思想家鲍叔牙(公元前716一前644年)。亦称鲍叔、鲍子,今安徽颍上县人,原为姒姓,夏禹之后。鲍叔牙与管仲早年合伙经商、投、仕齐。齐国内乱,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命出奔莒,管仲奉公子纠命出奔鲁。小白先期返齐继位,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归齐。鲍叔牙举荐管仲为上卿(宰相),自己甘居管仲之亚。
管仲后,鲍叔牙继承相位。管仲由衷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语谓“管鲍之交”。所谓“管鲍之交”,即鲍叔牙举荐管仲,劝说齐桓公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管仲力陈治国主张,得齐桓公赞叹。为此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语“管鲍之交”被用来比喻朋友间相知与信任的最高境界。
古代绝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生卒年不详)道家创始人。又名老天名耳,字聃(dan),或称老聃。亳县(今安徽涡阳县,一说河南鹿邑具)人。宫居周王室收藏史,管理国家文献档案。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五千余字,其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传孔子曾经访问老子,评价老子学问。
孔子访问老子
老子
战国时期绝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公元前369一前286年)为。名庄周,字子休,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代表作《庄子》,有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周曾梦为蝴蝶,醒来后感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典故“庄周梦蝶”源于此。
庄子曾任蒙漆园吏,楚成王闻其名,聘为相,不受。继承老子“道法自然”思想,著书10余万言,《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是其名篇。今存《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庄子富于想像,思想汪洋恣肆,善将抽象哲理,寓于寓言、故事之中。幽默、浪漫,形成庄周独有的语言和思想特色。
曹操(公元155-220年)及其祖孙。政治家,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举孝廉,入仕为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任骑都尉,征讨黄巾,迁济南相。董卓擅政,曹操起兵讨伐建安元年(19%年),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总揽朝政;五年(200年)渡之战,打败袁绍此后,逐步扫清袁氏势力,击破乌桓,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四次率抵达合肥,经略江淮。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逝洛阳。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
曹操
曹丕(公元187ー226年)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曹操次子。延康元年暨(220年)十月,自立为帝,都洛阳,建号魏,是为魏文帝。建安十四年(209年),随同曹操征吴,抵达合肥半年。践位后,三次亲征孙权。擅长诗文,著《典论》,有《典论·论文》和文集传世。
曹植(公元192-232年)文学家。字子建,曹操第四子。幼作“七步诗”,出言为论,下笔成章。封地陈郡(今河南周口、淮阳一带)。謝谢灵运评“天下文章共一石(dan),曹子建独得八斗。”
三国名将周瑜等
曹欲(公元206-239年)政治家、事家。
曹敬,字元仲,曹操长孙、曹丕长子,曹魏第二位国君,即魏明帝。黄初七年(226年)继位,景初三年(239年)卒。在位13年,坚守曹操南北战略防线,构建合肥新城。
嵇康、刘伶与竹林七贤
嵇康(公元223一262年)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谯郡(今安徽濉溪县)人。三国魏国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有好友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常结伴游于竹林,世谓“竹林七贤”。不满司马氏专权、诛杀异己,批评司马氏“非汤武而薄周孔”,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弾奏自创《广陵散》,从容赴。
嵇康博学多闻,雅好老庄,崇尚自然,精通音律,擅诗文,以文辞壮丽’见称。今存有《嵇中散集》。
刘伶(约221-300年)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濉溪县)人。曾为建威将王戎幕府下的参。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荡之,蔑视传统礼法。
文化繁荣时的先人【隋唐一宋元】
淮河涛声依旧,长江波浪奔涌。历史演进到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空前繁荣时期,金乔觉驻锡九华山,道教兴盛于齐云山。李绅、杜荀鹤、张孝祥以及李白、白居易、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寄情山水,笔下生辉。铁面无私的清包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昇和王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宋画第一”的李公麟,都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毕昇(约公元990一1051年)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一说今英山(曾属六安州)人,一说浙江杭州人。北宋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毕昇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雕版印刷术,制作胶泥片,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称为胶泥活字。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毕昇的活字后来为沈括的门客收藏,记录于《梦溪笔谈》。
王祯(公元1271一1368年)活字印刷、农业机械改革家。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市)人。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县令。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教农民种植、树艺,推广“水转翻车”。元大德初年继承毕昇活字印刷,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自集《王祯农书》,活字印刷。
编纂《永乐大典》(明朝)
朱棣在位时期,十分重视文化。钦命编书数十部。《古今列女传》《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为善阴莺》《孝顺事实。其中以永乐大典湿为著名。
永乐元年,朱棣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第二年冬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氷文献大成》接着,朱棣命姚广孝等人重修,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ト、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
永乐五年(1407),书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추前的大型类书。全书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11095册,总计约3.7亿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
学派林立时的先进【清朝】
发端于明兴盛于清的徽商,因其群体的苦耐劳诚信勤奋,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三百年,其代表人物有“红顶商人”胡光墉等。渐江与新安画派,戴震与皖派经学,方苞、刘大樾、姚鼐与桐城文派等,术业有专攻,流派纷呈。胡天注等与安徽文房四宝,汤鹏、萧云从与芜湖铁画邓石如篆刻,吴敬梓小说,休宁籍状元,各领风。
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桐城张氏先祖明初自鄱阳(瓦屑坝)辗转迁桐城,200多年耕读传家。到明隆庆初年(1568年)张淳中进士、授浙江永康知县后,家族举业不断,名宦辈出,先后涌现出张淳、张秉文、张秉贞、张秉哲、张英、张廷玉、张廷瓒、张廷璐、张廷缘、张若霭、张若澄、张若需、张若潭、张曾敞、张元宰等一批兴邦济世之才。其中尤以张英、张廷玉父子才华横溢,在康雍乾三朝,先后至一品大学士,位跻宰相之列,国大政,多出其手,为清初固国安邦,促进满汉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实现康乾盛世做出了贡献。时人誉之为“父子宰相”。
孙氏家族
安徽寿县孙氏家族,明朝洪武年间由山东济宁迁来,传到清道光年间孙崇祖时,方始显达,其五子中,家泽、家铎、家鼐考中进士,家怪中了举人,号称“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尤其是孙家鼐于咸丰九年(1859年)高中状元,后又成光绪帝师,至武英殿大学士。从此孙家成为强宗望族,代有人才,如孙家谷、孙毓筠、孙多鑫、孙多森、孙多珏、孙多慈、孙元方、孙淦方等,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各领风。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孙氏家族多人投身实业救国,功绩卓著。
“北齐南黄”画家、美术史家的黄宾虹(1865.127一1955.3.2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朴丞,民国初年易字宾虹;别署子向、虹叟、黄山山中人,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幼年起即临摹家藏的山水画册,从师学画花鸟,精研传统与注重写生齐头并进。中年画风苍浑清润,晚年尤精墨法,成为著名的山水画大师。艺术成就与齐白石交相辉映,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并称“北齐南黄”。工诗文书法,兼通金石篆刻,对画论画史见解精辟,有多种专著。90岁时被华东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一安徽名人馆
徽商的兴盛
徽商,由古代徽州府籍的商人及其结成的商帮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雄踞中国商界五百余年,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活动范围遍及全国,东抵江浙,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江南更是“无徽不成镇”;徽商还走出国门,商贸足迹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贾而好儒,亦儒亦商,跋山涉水,诚信经营,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在其家乡徽州留下了灿烂的徽文化。徽商至19世纪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逐渐衰亡。徽商代表人物有江春、程十万、马曰琯、鲍漱芳、张小泉、程霖生、胡雪岩等。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861.4.26-1919.4.24)。字眷诚,号达朝,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广东南海。近代首批留美幼童之一,1873年起就读西海文小学、纽海文中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修铁路工程,回国后投身铁路建设。
1905一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一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闻名中外。此后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就斐然。曾被清廷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是“中华工程师会”首任会长,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周馥和周氏家族
周馥(1837-1921年)政治家、实业家。周馥,本名宗培,字玉山,号兰溪,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人。同治初年李鸿章组建淮,周馥应募“招往办文案”,历任永定河道、津海关道、天津兵备道,后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30余年,参与创办天津机器局、电报局和开平矿务局等近代企业。曾会办北洋海防,参与修建旅顺港及起草《北洋海章程》。长期坚持治理水患,并将毕生心得写成《治水述要》。谥表慎,有《周表慎公全集》传世。
周氏家族
安徽东至周氏家族,自周馥投身李鸿章淮幕府开始显达,下延五代至今,枝繁叶茂,人才辈出第一代周馥至总督,为政界显宦;第二代周学熙为近 理财家,周学海光绪朝进士,一代名医;第三代周叔为著名实业家、文物古籍收藏家,周叔迦为著名佛学家、教育家;第四代周一良为著名历史学家,周绍良为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周煦良为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第五代周启坤为著名生物学家。
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
从大革命的战鼓擂起,到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吹响,仁人志士为崇高的目标不懈地奋斗。烽火中前行的有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事家许继慎、王稼祥、洪学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文学家蒋光慈、张恨水,美学家朱光潜、邓以蛰、宗白华,科学家杨振宁、邓稼先,社会活动家赵朴初,雕塑大师刘开渠等,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
山水人文话安徽,尚不够的锦绣山水,听不够的古今传奇,安徽这块孕育着无数先贤与仁人志士的沃土,必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闪耀着新时代光芒的楷模不断涌现。
花木兰从
戚继光、刘宗宪
包拯
京剧鼻祖程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