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中的世界之最是什么(百位历史人物之:文
如果说乔峰是天龙八部中忠义两难全的盖世英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位契丹族的大英雄。他就是辽朝命脉的延续者,西辽开国皇帝,文武全才,文至科举进士殿试榜首,武能横扫西亚建邦立国。他以一己之力,在辽朝灭亡之际,带领200余众,穿戈壁,跨雪山,走沙漠,渡河流,以坚如磐石的信念,西征千里疆土,励精图治以图光复辽朝。
他就是,耶律大石。
一、天才出世
辽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 ,一称大安十年(1094年),耶律大石出生于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出身正统。
耶律大石从小好学,善于骑射,兼通汉文、契丹文,堪称文武全才。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取得殿试第一的成绩 ,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供职,任翰林应奉。后被擢升为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族进士。就这一点,就是空前绝后的影响力,也为后来西征召集势力奠定基础。
二、生不逢时
天祚帝后期,沉迷游猎,不理朝政,奴役女真等族,令其苦不堪言。当富有胆识的完颜阿骨打担任联盟长时,女真族迅速崛起,完颜阿骨打违抗天祚帝的命令,成为女真的英雄。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女真部节节胜利。一一一五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攻占黄龙,这是一场决定了金命运的战争。
同年九月,天祚帝率十万大,号称七十万,发动声势浩大的亲征。金只有两万五级装备均远远不及辽,力量对比悬殊。就连首领完颜阿骨打也在悲壮的情绪中事先安排后事,他们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历史总是出现奇妙的事件来推动滚滚时代的车轮,谁也不曾想到,拯救金命运的力量竟来自辽。在决战即将爆发之时,一只辽悄悄离开,天祚帝,直奔空虚的上京。这支队伍由都督耶律章奴率领。他认为天祚帝昏庸无度,大辽基业迟早要败其手中,所以他临阵发动政变,准备拥立魏王耶律淳为帝。耶律章奴的釜底抽薪之举,天祚帝不得不赶紧从前线撤回,平息政变。金趁着辽仓促撤退之际,集中兵力追击,其中歼辽者绵延百余里,金步步紧逼,辽一败再败,上京陷落。天祚帝仓皇逃窜,局面继续恶化。
为夺回辽朝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宋朝与金朝订立了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如此一来,辽朝将腹背受敌,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危险,金迅速攻陷了辽中京大定府。天祚帝,先逃到南京,接着又逃到鸳鸯坡,继而逃往嘉山。
大厦将倾,天祚帝竟然弃国远逃,生存亡之际耶律大石只好拥立耶律淳,新帝在纷乱的局势下患去世。在新政权瓦解之时,耶律大石意识到再不和天祚帝合兵一处,加强力量,辽朝就彻底完了。于是,他冒着被杀的危险向西投奔天祚帝。
天祚帝质问,耶律大石怎敢另觅新帝。耶律大石回答陛下放弃国家,而出逃以至黎民涂炭。即便立十个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不比向他人祈求活命强吗?天祚帝,无言以对,虽赦免了耶律大石,并任命他为都统,两支力量的团结给了辽王朝的趣怪网希望。
三、西走图存
,天祚帝急于收复失地,不顾辽的事势力与金差距,耶律大石坚持要待时而动,指挥方针的不统一,注定辽朝的失败。深深感到回天无力的耶律大石,决定出走向西。
公元一一二四年,耶律大石率二百铁骑连夜离开天祚帝,东面和南面是他熟悉的故土,但已经无法回去了。西北部虽是陌生的土地,但他别无选择,只有那儿才是辽朝的力量,他才可能东山再起,挽救辽朝。这是一条前途未卜的艰难之旅,他们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向西而行。经过三天的艰难行程,翻过了连绵的大青山,度过了奔腾的黑水,到达白达达部落。契丹在这里仍有崇高的声誉。白达达首领传古尔主动献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
短暂休整后,耶律大石继续向西北转移。蜿蜒千余里,穿过风沙飞扬、寸草不生的沙漠。艰难处境下,亡随时降临。耶律大石越发思念美丽的故土,他一次又一次辽朝失败的根源。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辽朝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弱小的金打得土崩瓦解?他最终得出结论,辽朝其实不是亡于金,而是亡于内讧。看到自己的队伍处在生边缘,他也不能不想离开天祚帝,究竟是对的是错。,不听耶律大石劝告的天祚帝很快被金击溃,于一一二五年被金俘虏,最终在白山。
辽朝灭亡,耶律大石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是历史上一次罕见的远征。绵延千里的大漠,寒冷陡峭的雪山,数不清的戈壁、河流和群山,都成为了一种征服,恢复帝国这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信念,成为支撑耶律大石远行的动力。
四、西辽建国
金虽然灭了辽朝,但辽朝在西北的事力量并没有受到损失。这里是可敦城,这里有肥壮的牛羊,有广袤的屯田。 闻名遐迩的耶律大石来了,可敦城顿时充满了趣怪网希望。耶律大石马上召集当地七州十八部的首领,以复国为号召,聚拢人心,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成为复辽的一面旗帜。耶律大石得到了七州十八部的有力支持,迅速发展到精兵万人,战马万匹。他自称王,依照辽朝制度设立了南北面属,完备器,积蓄力量。
公元一一二八年,耶律大石已集结到数十万兵马,一个强大的新的国家已现雏形。
此时,耶律大石面临两难选择,向东收复失地,远征金,此时金朝事经济都处于上升期,以目前实力恐难以抗衡;向西继续远征,开疆拓土,积蓄实力,站稳脚跟后,以图后期光复辽朝。西亚的国家众多、部落恩怨错综复杂,能够立足也不是易事。
最终他选择向西,这意味着更大的风沙,也意味着更加远离故土。但耶律大石和他的队别无选择。当他们远行时,风沙中传来悲壮的歌声,现在向西是为了以后能够向东恢复故国。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苦难不能承受呢?
不久,耶律大石率领的主力成功沿天山北路到达叶密立,并在那里建立起一座城市。这里是新疆自治区额敏县,当时被称为叶密立,耶律大石的队受到了周围突厥语系各部族的欢迎。经过八年的努力和奋斗,耶律大石形成数万里,开拓了一块巨大的领土。
公元一一三二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正式称帝,采用突厥汗号菊儿汗,意思是汗中之汗,采用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政权由此建立。历史上又称其为哈剌契丹,是辽政权的延续。
五、一战成名
耶律大石宽容的对待各民族人民,各种信仰都得以自由发展。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归顺的人民。他保持了原来的那些政权的原有的统治体系,只设置监令,薄赋轻税,西辽国力大盛。
公元一一三四年,西辽建都后不久,耶律大石便派出七万大开始了他的东征计划。从当年西行的第一天起,他的所有举动无不以恢复辽朝故国为目的。那里是他魂萦梦绕的故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持续给予他力量和信念的土地。他的灵魂早已和那里无法分割,所以无论如何,他趣怪网希望夺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土地。此次东征寄托了耶律大石最大的趣怪网希望。,由于西辽和金朝相距遥远,路途之中自然环境恶劣,大漠阻隔,牛马多,庞大的队只能无功而返。耶律大石受到了沉重的不断向西发展,始终是为了恢复东面的国土。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离开故土太远太远,竟然以无法返回了。
耶律大石仰天而叹。皇天弗顺,数也。
现实如此残酷,耶律大石最终放弃了收复辽朝失地的目标。而作为一国之主,耶律大石已再无退路,他和他的将士们必须在西部开拓出自己的强大帝国。恢复东方故土的努力,完全失败后,耶律大石只能在西部发展。
在西进的路途中,耶律大石从不轻易开启大的战役。但这一次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稳立在西部,他要集结所有力量,打一个硬仗。公元一一四一年,激战在沙漠剑以北的卡特曼展开。桑加尔有十万多骑兵,兵力远超西辽。但耶律大石毫不畏惧,面对敌方骑兵,耶律大石指挥若定,分左、中、右三路马强攻敌,迫使桑加尔队首尾不能相顾,全溃败,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河中地区。这就是中亚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会战。
六、青史留名
耶律大石奇迹般的又在西部建立起一个可以与原来的辽朝相媲美的新王朝,其疆域之大,东起图拉河,西至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兴都库什山,昆仑山,领土面积远超南宋,西夏。耶律大石结束了中亚地区长期的战乱,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稳定、团结与和平,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久违的发展契机。在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上,耶律大石,继续采取团结、务实和宽容的政策,促进和平局面。
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有近百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公元一二一八年,被随后崛起的蒙古灭亡。这些契丹人的后裔始终没有回到东方,在这片土地上,趣怪网希望与苦难像两块砾石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他们靠着辛勤的劳作,终于把异乡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公元一一四三年,耶律大石逝世,在位近二十年,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德宗。他的一生是如此矛盾坎坷,并富有传奇色彩。他是在远离内讧的阴影之下,始终不忘复国,历尽艰辛,以团结的力量缔造了一个新的辽王朝。他是一位伟大的成功者,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开拓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赢得了人心,成为世界历史中的伟人。,他最想要做的就是恢复故国,但他始终无法实现夙愿,直到临终,他依然只能带着浓浓的乡愁,遥望东方。那儿有养他,令他后半生一直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