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的长江以南地区历史之最(华夏“五方之民”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夏商周至秦汉的两千多年,华夏族与周边部族不断交汇融合逐渐形成以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民族,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同居四海”的交融格局,其五方格局是指战国人关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的理想与展望。而到秦汉时期其才是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现实反映!

“五方之民”的格局大一统民族地理观主要发轫于西周春秋民族称谓与地理方位的结合。

先秦古籍《礼记.王制》描述“五方之民”是以华夏居中,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方相配,这种天下观意味着中国的先民很早便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概念。

华夏

中原汉人在秦代之前叫华族(或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民族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流域,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其远古先民大体活动于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到甘肃东到山东)。

华族之外的民族按分布方位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

东夷是指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或是对东方各部落的泛称,也是汉族的族源之一。夏商周时期,东夷是指生活于今山东、淮河、苏北、淮北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部落、方国。后经过文化的影响交融和政治统一,在秦统一六国时候都已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秦汉明时期,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南蛮

最早的称谓记载来自于周时期,在古时泛指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南蛮就是对长江以南各民族的统称,不仅是广东,浙江、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蛮族居住。

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扩张和影响,随着中原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到南宋末年明朝末年,南蛮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对退守南方的汉族人的称呼。后“南蛮”的地理区域实际上已经囊括了整个东南亚。

在晚商以前,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的『戎狄』族群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华夏与戎狄在缘上本亦同源。西戎和北狄皆出自仰韶文化。

西戎

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西戎,又称犬戎。是上古时期在今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部落。

在秦时期。西戎地区的多个国家都被纳入到秦国的统治下,并逐渐和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北狄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居住于今山西 河北的部落。

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都是指匈奴、东胡族系各民族。

备注以上五方的概念只是战国秦汉受华夷大一统思想支配而对五方各族的一种大体划分,无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只是对一方民族的统称,并非已形成五大民族集团。同一方位各族未必都属同一族系,而且具体包括哪些地区的民族,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不同,其不能完全反映先秦时代部族的实际情况。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