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之最(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3www.nygn.cn考古学家

王曾瑜著《点滴编》

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

九、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北宋继承的遗产是中唐五代以来衰败,面积比历代中原皇朝少,却也约略相当于於四个半除俄罗斯外的欧洲第一大国法国南宋的国土面积又比北宋减少三分之一。但北宋比盛唐丧失的,除了五代後晋割让的燕雲十六州之外,都是边远地区,而基本上保留了发达的内地。

记得在一次某书发行会上,大部分时间由一位先生高谈阔论,他强调宋朝经济“落後”,这无知之说。其实,宋朝确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古代的人口统计数字不可信,按今人估计,唐朝极盛时的人口约七、八千万,而宋朝约有一亿。在古代手工生产时代,人口多,就意味着经济总量大。宋朝经济比唐朝有显著增长。中国传统所谓精耕细作,其实主要开始于宋代,表现为南方稻的亩产量有了提高,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稻麦两熟制。古代不可能有经济总量的数字。但也有一些可作明显对比的数字。唐朝供应京城的漕运粮额,往往是几十万唐石,水运和陆运最多达250万唐石。北宋的漕运额最多达800万宋石,一般定额为600万宋石。按宋石容量还大于唐石。唐玄宗天宝年间,铜钱产量为32·7万贯,而北宋一般年产量为100——300万贯,其最高记录为506万贯。

有人认为,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唐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是唐诗,是公认的古代诗歌发展巅峰,唐诗胜于宋诗。但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的主要有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可知宋文明总的说来,是胜过了唐文明。宋代在教科文方面继续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说宋朝事“落後”,是不准确的。在事技术上,宋朝并不落後,例如古代黑火的应用,主要是在宋朝,特别到南宋中後期,火兵器已在兵器中占有相当比例。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火兵器的海战,是南宋初的胶西海战。准确的说法应是宋朝在事上孱弱或软弱。但也须作具体分析,例如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而论,最顽强的抵抗对手就是南宋。

人们常说,宋朝“积贫积弱”。其实,北宋的人力超过唐朝,物力和财力,政府财政收入更大大多于唐朝。但丰厚的财政收入难以负荷冗兵、冗等支出,而横征暴敛又加重了民贫,这就是积贫。事无非是客观的实力加之以主观的实力运用。宋朝的综合国力无疑强于辽朝西夏金朝等,但因各种因素,实力的运用水平却是劣等的,这就是积弱。宋朝消极接受中唐、五代的教训,着重於推行保守的文政治,实行崇文抑武,其制是以牺牲事效能,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为代价。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元蒙的骑兵,就处于弱势。加之自北宋建国不久,就逐渐形成“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等事传统,故其武力一直不振,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沦落。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统兵,降至北宋末,举国竟无折冲御侮之将。

宋朝的治国有得分的方面,也有失分的方面。按照皇帝集权,臣僚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北宋各种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操作,还是有效地维护了政治稳定,消弭各种内讧,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宋太宗始,以兴盛的科举制,造就了发达的文政治。场中从重视门第到重视出身,是唐宋期的一大转变。文政治,即“以儒立国”,对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是有正面影响的。文政治并不意味着就是保守,但宋朝文政治的特点在总体上说则是保守。正如王安石讥评说,“因循苟且”,“侥幸一时”,[1]不求振作有为,但求勉强维持,得过且过,缺乏行政效率。宋朝形成了经学、教育和科举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和文化环境,这无疑又酿成中华文明在後来落伍的重要因素。

在人类历史上,政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专制时代,政争又往往是十分残酷的。宋太祖立下了秘密誓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违者不祥。”[2]故北宋的政争少有诛杀,较为文明。即使在北宋後期有三次大规模贬窜士大夫的运动,一般也不开杀戒。宋人称“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3]赵宋一代在强调皇帝大权独揽的,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在中华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北宋除後期外,将“异论相搅”作为“祖宗之法”,其初意是使“臣僚各不敢为非”。[4]在较为宽松的政治和舆论环境下,宋朝台谏政治的发达,超越前朝後代。在人治条件下,台谏政治固然有各种流弊。但按照儒家理论,台谏作为政治上的反对派,行使监督权,发表异论,对于“扶直道”,[5]维系一个时代的正派士风,有一定意义。

金元时代评论,认为宋政失之于“宽柔”。[6] “宽柔”表现为对误国败事者有罪不罚,罚不当罪,罪废复用,所谓“赏重于罚,威不逮恩”。[7]宋朝的上层员,大多治国救国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发展到顶点,则是不管国家存亡,百姓活,自己不能治国和救国,却必须破坏他人治国和救国。

总的说来,北宋的专制政治有开明的成份,保守的成份,拙劣和荒唐可笑的成份,互相交织着。

宋朝的弊有历代皇朝的通,也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古史过于悠久,历代兴亡的往事也积累得过多。一方面是每代开国,总是企求长治久安,致力於堵塞各种招致败亡的漏洞,另一方面又是从来无不亡之国,无不败之朝。尽管每朝每代的覆灭,总是各有许多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一条贯穿历代败亡的基线,说来说去,还只是“腐败”两字。腐败的根源,说来说去,也无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等级授职制。史实证明,等级授职制必然成为贪污吏的温床,贪腐现象滋生不息的怪圈,必然出现相护的情况,而编织成庞大的贪腐保护网。腐败与专制是一对双生子,专制必然滋生腐败,腐败必然依赖专制。历代皇朝覆亡留下的最重要的历史教训,就是从腐败走向灭亡。马克思主义强调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批判等级授职制,力主以直接选举制取代等级授职制,这其实也是深刻地、科学地了中国以往政治体制根本性的弊,为“走出轮回”,指明了一条唯一可行的历史变革之路。

原载《北京日报》2007年12月10日。

注 释

[1] 《王文公文集》卷1《上时政书》。

[2] 《松隐文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

[3] 《黄氏日抄》卷80《引放词状榜》。

[4] 《长编》卷213熙宁三年七月壬辰。

[5] 《文山先生全集》卷3《御试策一道》。

[6] 《金史》卷46《食货志》。

[7] 《长编》卷138庆历二年十月戊辰。

宋史研究资讯一

邮箱txq1627@126.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