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最历史(给*青年朋友聊聊,为什么山东是“
6月16日,在厦门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给的青年朋友讲讲山东文化。
大家好,当着各位专家的面,班门弄斧,给的青年朋友介绍一下山东文化。说起山东,很多人都会提起三个一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指的是泰山,水,指的是黄河,一圣人,就是孔子。
其实,山东有很多有名的山,比如沂蒙山;比如《崂山道士》中的崂山;比如济南的两座小山,鹊山和华山,元代的赵孟頫根据这两座山创作的名画《鹊华秋色图》,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山东也有很多水,有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有可纳百川的大海;圣人也有很多,亚圣孟子,兵圣孙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等等。包括我说的“班门弄斧”的地点,木圣鲁班家也在山东滕州。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说“一山一水一圣人”呢?因为泰山、黄河、孔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登过泰山,论海拔,在中国的山里,泰山并不算特别高,只有1545米。甚至还没有海拔2663米的阿里山高。,中国人都对泰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心中,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信仰和力量。
泰山是中国的文化之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却胸怀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骨气。
二十四岁的杜甫科举失利,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怀着那颗骄傲的心来到泰山,感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壮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中国青年不负时代的朝气;
三十五岁的李白也来到泰山脚下的任城安家,从此他多次登临泰山,体验“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想象“清晓骑白鹿”、“山际逢羽人”,这是中国文人洒脱豪迈的朝气。
泰山是中国人的信仰之山。在古代,它是帝王封禅天地的国家信仰,封是祭天,禅是祭地,皇帝的工作干得好了,才能去泰山封禅。更重要的是,从古至今,泰山更是百姓祈求福佑的心灵寄托。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农村亲戚,他每年过了春节,就去泰山烧香,他们家离泰山很远,要来回倒腾着坐一天汽车,但他坚持了很多年,有时候下着大雪,他依然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一步一个脚印地留下了他的寄托。
在民间,和很多传说中神仙不一样,泰山的神仙最亲民,泰山的碧霞元君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泰山老奶奶,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求助,去帮忙,是中国最亲切的女神之一,和信仰的妈祖娘娘一样,救急扶危、行善济世,还特别好说话,带着神性和母性的光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泰山老奶奶就是中国北方的妈祖娘娘,妈祖娘娘相当于的泰山老奶奶。
泰山,更是中国人的精神之山。今天去泰山的人,都见过挑山工,从四百年前的历史记载,到今天,泰山依然需要挑山工,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抵达那些现代交通工具都无法抵达的地方,只有最硬最直的脊梁才能够做到。今天的我们,也需要挑山的精神,需要“快活三里”不歇脚的坚毅、“一个汗珠摔八瓣”的苦干、“十八盘”前不退缩的勇气、“泰山有顶我为峰”的豪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泰山之高,因为“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黄河之远,方能“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从青海发源,在山东入海,流经九个省区,在山东又流经九个地市,九九归一。
没有黄河,就没有诸多文明的发源。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黄河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包容了进来,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比如说,黄河上游甘肃的彩陶,和下游山东的黑陶,看起来几乎完全不同,但彩陶和黑陶之间的关系,有继承,有发展,有融合,充分说明了那时黄河流域的文化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前进。这种交流就像我们的论坛,大家在一起交流文化一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一次次交流中,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没有黄河,中国就难形成这么大面积并且长时间都是大一统的国家。虽然《三国演义》里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历史上,合的时间长,分的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都是合的。这一点,和黄河有关系。黄河在下游是一条地上河,曾经水患不绝。
比如说春秋时期,分为各个小国,比较乱,各个小国都在黄河附近筑堤,防着自己的地盘不被淹了,不考虑别国利益。有的国家还使坏,故意把自己的堤筑得到处都是,让水往邻国流。所以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各路诸侯,大家一块盟誓,“无曲防”,“毋曲堤”。还有一些国家,在打仗的时候,故意用黄河决堤去淹对方。《史记》上就有记载,赵国、齐国和魏国打仗的时候,决黄河堤杀敌。所以,不能统一思想,就不能集中力量干大事,就只能任凭黄河肆虐,甚至故意让黄河危害百姓。
看看今天的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能深刻感受到,如今的母亲只有慈爱和温暖,没有那么火爆的性格和暴力的行为了。
因为黄河,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在历史上一直是主流意识。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地域,也是中国人“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形成的地方,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
再说说山东的圣人孔子。大家知道孔子是鲁国人,曲阜的三孔是著名的古建筑群,很多朋友可能马上要到山东来参观,我就不多介绍了,简单的说,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孔子就是泰山,就是黄河。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山东一个县城长大,当时很偏僻,也很贫穷,有一个中学同学,和我关系不错。有一天,她对我说,省城来了一些拍电影的人,到她家聊,说是要写一个剧本,把她家里的事拍成电影。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回去给我爸妈说,才知道,我同学的外婆,是人,高山族,1947年,她嫁给了一名我们那里去的国民党,又跟着部队来到内地,淮海战役时,这名国民党投诚,带着她回到了老家,就是我们那个县城生活。看到我们那里的孩子很多人都不认字,她就自己主动教孩子读书,几十年过去了,在特殊的岁月中,也遭遇了一些磨难,但她一直坚持教书育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妹妹接她到美国探亲,劝她留下来,或去,她没有,她说她舍不得这片她爱上了的土地,舍不得她教育孩子的这份事业。后来,她当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事迹广为人知,山东台拍出了一部上下集的电视剧,叫《阿里山的女儿》,前段时间,我专门托人找来看了一看,虽然不长,但非常真实感人,摄像还是后来导演过《琅琊榜》、《大江大河》的孔笙。
电视剧《阿里山的女儿》截图
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高山族的女性身影,而是儒家文化流淌在中国人脉里的担当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和谐高于冲突。我想起有人对孔子的评价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很快;一群人走路,可以走很远;孔子是把自己变成了一条路,让人们走过去。
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这样的人,被圣人思想所影响的精神朝圣者,中华文明才有一条条连接起来的路,通向未来。
,我想引用一段山东快书,再给大家低调的炫耀一下山东,我不会说山东快书,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听懂山东话
我们山东大地没什么山,就一座泰山还凑活。
山东大地没什么河,就一条黄河还凑合。
山东大地没什么特产,也就是煤炭石油黄金钻石还凑合。
山东也没出什么人,几千年就出个孔老夫子还凑合!
我们山东人书法自古以来没大师,也就是临沂出了个王羲之!
山东人榆木脑袋不开窍,天底下《孙子兵法》谁知道啊?
山东大地也没出啥好汉,梁山泊不过也就一百零八个。
我们山东人天生胆小如老鼠,只敢在那景阳冈上打老虎!
山东没啥好吃的,淄博烧烤还凑合!
山东人最低调,说的这些只能凑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