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之最(序幕)(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2
1 . 我国首部禁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 6 月 3 日 定为“国际禁日”; 1987 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 日” ,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第一人” (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伦敦新闻画报》在中英签订某条约后 ,评述说该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 鲜的茶叶供应 ,刺激了我们的贸易 ,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 。”材料中的“岛屿”指 ( )
A . 库页岛 B . 澳门半岛 C . 澎湖列岛 D . 香港岛
3. 有学者认为 ,太平天国起义时 ,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 ,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 ,使单 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 ,很难不会失败 。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外联合绞杀
4 .某网络平台出现一则趣闻 ,讲的是咸丰皇帝后向列祖列宗忏悔 。如果这一情节真的存在 ,那 么咸丰皇帝忏悔的内容应该是 ( )
A . 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 , 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 B . 甲午战败损失惨 , 民族危机特空前
C . 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 , 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D . 革命声中丢帝位 ,东洋手里失尊严
5 .“卅年求富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诗中推动“卅年求富 求强”的措施不包括 ( )
A . 创办安庆内机械所 B . 开办汉阳铁厂
C .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D . 兴办京师大学堂
6 .有学者说 ,清朝就像一个老弱的拳师 ,在观察强大对手的时候 ,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 ,反 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认为自己只要也有这么一副漂亮手套 ,就可发生同等威力。 这一 比喻 ( )
A .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 .指责了当时洋务派引进机器的做法
C .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 .批评了洋务运动只学技术未改制度
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一书中说“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 文化运动 ,所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 ,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
A .倡导变法强国 ,开始向西方学习 B. 发展资本主义 ,揭开近代化序幕
C .宣传维新变法 ,促进思想启蒙 D .宣传民主革命 ,形成革命高潮
8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 , 1894 年 , 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突然进攻清朝北洋舰队 , 中国 兵奋勇抗敌 。此役中 ,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邓世昌 D . 李鸿章
9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 ,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 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 ( )
A .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B . 开始产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C .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 .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 ,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 、梁启超等 ,联合各 省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 ,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公车上书 C .洋务运动 D .百日维新
11. 西方列强通过强迫签订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12.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 ,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 ,请你按照历史 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④③②
13 .它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 国会政治 、政党政治 、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 ,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 。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
A . 中国同盟会 B . 中华民国
C . 兴中会 D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4. 19 世纪 70 年代 , 中国边境形势严峻 ,为了加强西北塞防 ,钦差大臣左宗棠 ( )
A .成功收复新疆 B .筹建北洋舰队 C .建立行省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15.“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下列著名文章所为“时”“事”在于 ( )
1915 年 1917 年
1918 年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A . 呼吁维新变法 B . 阐发三民主义 C . 弘扬民主与科学 D . 宣传马克思主义
16.“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 , 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 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 ,梦 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 ,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 “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 “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 “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 . “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7. 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 “万户涕泪 ,一人冠冕 ,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 和 , 即称民贼 ……暂戮此民贼 , 以拯吾民 。”其中“一人”是指 ( )
A. 张勋 B .光绪帝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18.“至今阀作恶如故也 ,列强横行 ,且有加而无已也 …… 中国革命 ,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 之一部 ,而实行三民主义 ,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 。吾辈者 ,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 分而为二 ,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 岂有纷争之必要 。”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这时的蒋介石 ( )
A . 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主张用暴力手段“清党”
C . 赞成国共两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 已转变成社会主义者
19.在电影《西安事变》 中 ,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 ,互称“蒋校长”和“周主 任” 。他们相互这样称谓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 . 黄埔校的建立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北平和谈
20. 自1924年开始 ,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 , 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 , 国民革 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
A .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B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 .基本推翻北洋阀的统治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1.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展 。下列反映的事件中 ,具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第一枪”意义的是 (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2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有关部门启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 动 。该活动循着党的活动轨迹进行采访 ,第一站应是 ( )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南昌
23. 周恩来在《为庆祝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词》 中说 “全党中和毛大大同志合作 ,创造了 中国人民的队 ,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据地 ,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新的纪录 。”这评价的是 ( )
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阀的反动统治
C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 .井冈山会师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
24.“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 ,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攸关 、征途漫漫的 撤退 ,是一场险象丛生 、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指的是 (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中国工农红长征 D . 秋收起义
25. 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 。 以下是在长征途中 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④⑥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③⑥
26.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 “把屠刀化作警钟 ,把逝名刻作史鉴 。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
A .忘却历史 ,抚平伤痛 B .牢记泪 , 盼望复仇
C. 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 D .抹杀历史 ,拒绝战争
27. 1935年 , 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 《义勇进行曲》 问世 , 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 行 。 1937年后 ,《义勇进行曲》 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 ,成为国共队中的流行歌曲 。 出现上 述变化的原因是 (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28. 毛大大在《论联合政府》 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 内 , ……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材料中“新气象”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 (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D .百团大战的胜利
29. 1937 年至 1944 年夏 , 八路 、新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 6 .7%的力量 ,抗击了 45 .9%的 侵华日 ,毙伤了 110 万的日伪 。材料表明 ( )
A.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 .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D. 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30.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 ,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
①《南京条约》 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日寇制造的最大一次集体大屠杀 ④《双十协定》 的签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1. 1947 年 3 月 , 中共中央和解放总部主动撤出延安 ,是因为国民党队重点进攻 ( )
A . 陕北解放区 B . 中原解放区 C . 东北解放区 D . 华东解放区
32.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 (刘伯承) 所讲 ,敌人是哑铃战略 ,把两个 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 ,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 。我们的任务 ,就是要砍断这个‘把’ ,把战争引到国 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个战略行动 ( )
A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队的主力 B . 粉碎了国民党队的全面进攻
C .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33.毛大大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 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 . 重庆谈判 B . 刘邓大挺进大别山
C . 淮海战役 D . 解放南京
34.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 ,板报出现了如下板块“五四风雷”“开天辟地”“星火燎 原”“万里长征”“内战烽火” 。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5. 下表是 20 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对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
时间 (年)
新式学堂总数 (所)
学生总数 (人)
1902
35 787
1 006 740
1906
59 117
逾 160 万
1912
82 272
2 933 870
A . 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 . 废除科举制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
C . 戊戌变法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 . 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
36. 下图所示是中国纱厂 1915— 1919 年盈利指数情况 , 出这种局面的外部条件是 ( )
年份 (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政策推动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C .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 . 阀割据混战的持续
37.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 看 ,主要反映的是 ( )
A . 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劝禁缠足 B .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 .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 D . 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38. 1919 年春 ,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 。此时 ,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
A . 西式洋楼里 ,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 . 学校里的孩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做准备
C . 书店里陈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
D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39.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 .商务印书馆 B. 中华书局 C .开明书店 D .生活书店
40.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下列文化艺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鲁迅——《狂人日记》 B .聂耳——《义勇进行曲》
C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 .齐白石——《愚公移山》
41.谈判桌 、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 ,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终结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
题 (10 分)
(1) 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3 分) 有何共同之处? (1分) 出现这种共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图四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结果? (1分) 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2 分)
(3) 对比前三次战争 ,你对图四反映的战争结果有什么认识? (2 分)
42.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 业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0 分)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 洋务派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 他们的实际行 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 、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894 年农历甲午年, … …年逾不惑、 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 被授予翰 林院修撰。 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 1896 年他毅然弃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在中国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 国人是学习西方的技术, 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 好使, … …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 君主立宪也好, 民主共和也好, 这么好的制 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 … …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 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于是开始 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 19 世纪 60-70 年代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有哪些?(2 分) 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1分)
(2) 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 (1分) 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 么? (1 分)
(3) 材料三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分别是指哪些运动? (3 分) 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的运动后期 ,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1分)
(4) 结合题干和以上材料 ,请你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过程进行排序 。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