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京制是什么意思?曾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个制度

考古发现 2025-03-16 19:13www.nygn.cn考古学家

五京制,指的是一种多国首都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早的一种可以追溯到成书于945年的某部著作,那时在五京制的形式上已经有了初步设立。在五京制的渊源中,最早明确的记载是在757年,当时设置了五京。

这一制度对后世的首都建置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历经唐(包括渤海)、辽、金等朝代,从8世纪中叶至13世纪,长达400多年。除此之外,战国时期的齐国也曾有过五都制。

五京制,一般指的是辽金两代设立多个首都管理国家的制度。除了辽金,唐代、渤海国、新罗也曾有过类似的或名义上的五京。在辽代,五京设有留守,留守的职责包括行府尹事。而在金代,五京的留守则兼任本府尹及本路兵马都总管。

史料中,五京的称呼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出现频率。《XX书》中五京并称共35次,其中两次是渤海五京,其余均为辽代五京。检索全部二十五史,可以发现五京这一词汇常常与“二帐”、“十二宫”等词汇一起出现。

从历史沿革来看,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实行了复都制。到了唐朝中期,五京的设置开始逐渐形成。唐朝以长安为京师,后来又陆续增设了东都、北都、西京等。到了辽金两代,五京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辽代,五京包括上京临潢府、南京析津府、东京辽阳府等。而在金代,则经历了从接受辽的七京建制到确立金五京建制的演变过程。

五京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制度,对后世的首都建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最早的唐朝中期到现在,这一制度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在辽金两代,五京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管理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