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汗国经济及其铸币概述
叶尔羌汗国经济以农业、商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其中农业尤为突出。土地分为国有、私有及宗教庄园土地。佃农负责耕种官地,收成的大部分需上交汗国,而私人的土地则只需上交一部分,这一制度早在黑汗王朝就已确立。
叶尔羌汗国与周边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与明朝的贸易被视为“金路”。例如,17世纪中叶,第9任汗阿不都拉恢复了与清朝的贸易,并派遣贡使进表,确立了与清朝的关系。叶尔羌汗国境内的居民主要信仰教,统治者亦多为察合台后裔。
到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叶尔羌汗国的政治局势受到两支和卓势力的影响,它们在该国统治者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两个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派别。其中,“和卓”是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音译,意为“圣裔”,成为某些教上层人物的自我标榜。
关于叶尔羌汗国的铸币,史料记载甚少,实物传世亦极为罕见。该币采用传统打压法制成,红铜材质,圆形无孔,厚薄、大小、重量不一。钱币上刻有察合台文的言及汗王的名字,背面则注明铸造地。这些钱币具有浓郁的西域部落民族气息,经过观察和验证,确认为叶尔羌汗国流通货币。
这些钱币可分为三类:厚饼型钱币较大、厚重,正面中心常有石榴图纹,并刻有“达钱五普尔”,背面为“扎尔普雅尔看特”,即叶尔羌打造;薄饼型钱币则较小、轻薄,正背面铭文、图案可能不完整或模糊不清;圆柱型钱币形状不一,可能用于流通找零,因其形如截断的筷子而得名。
叶尔羌汗国的经济和铸币文化丰富多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