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20年,一个伟大的人物离世,他的离去标志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已告终结。曹操的一生都在辅佐朝政,尽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从未敢称帝。这是因为他的时代,民心仍向着汉朝,他的追随者多数也是为了匡扶汉室。曹操的性格并不容许他永远保持耐心,他掌握的权利和他所受的追随,只忠诚于他和他的魏国。
在继承王位和丞相之位后的十月,曹操便开始密谋改变这一切。他命令亲信华歆策划禅位的事,意图为未来的政权变更铺平道路。曹丕的篡汉行动,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机下完成的。当时,孙权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结下了仇怨。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刘备和孙权忙于争斗,无暇顾及北方的变化。
试想,如果曹丕没有在这个时机篡位,那么刘备和孙权又怎能放过这个举兵讨伐的机会?曹丕忙着篡汉,也错过了趁孙刘死斗之时出兵南征的最佳时机。即使不是名将,没有惊人的策略,魏国仍然具有统一的可能性。因为在那过去的五十年里,魏国的国力累积是吴国和蜀国的数倍,其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
到了后期,尽管出现了邓艾、钟会等杰出人物,他们灭蜀灭吴的功绩显著,但仍然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魏国多年累积的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两国,只要不犯战略性错误,统一是必然的。历史的车轮并未因此停下。后续的继承人年幼继位,曹叡在位期间与世家大族的对抗使得他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司马家族作为新的代言人,代表了那些大家族的利益,而这些大家族则将司马家推上了权力的巅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