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现象,不能单纯地以假设来解读。李自成和他的部队,就曾多次被朝廷招安,然而招安后的他们,却并非彻底归顺,仍会在战斗不足时选择撤退,甚至在必要时再度反叛。这令朝廷倍感无奈,也让李自成部队的策略显得颇为独特。他们采取的是“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降,降完继续打”的游击战术,既灵活又适应现实。这种策略虽令人头疼,却也是他们在战场上屡试不爽的生存之道。
满清八旗兵的强大战斗力可谓举世皆知,能与八旗兵匹敌的军队已是凤毛麟角。而关宁铁骑在曹文诏的带领下,曾让李自成倍感压力。关宁铁骑的存在,仿佛成为了李自成的心病,他的多次败北也正是在这支铁骑的打击下发生的。尽管李自成有万般智谋,但在关宁铁骑面前,他也只能退避三舍。
朝廷招安李自成后,面临的问题远不止单纯的军事问题。大明朝库空虚,发军饷已是捉襟见肘。若招安李自成,必须给予更高的军饷待遇,否则士兵一旦不满,便可能重蹈覆辙,再次引发动乱。国库空虚的现实让朝廷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即使李自成被招安,他也不太可能主动出击对抗满清。他的最佳选择可能是驻守原地,享受军��t恤金的待遇。然而一旦军饷耗尽,他可能会再次选择造反。这笔账,终究要由崇祯皇帝代表大明朝来清算。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波折与变数。李自成与他的部队虽然曾受到朝廷的招安,但他们的命运始终与朝廷紧密相连。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大明王朝,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严峻的挑战。这样的历史进程引人入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