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员外”是什么意思?是对土财主的称

考古发现 2025-03-17 02:22www.nygn.cn考古学家

“员外”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对有钱人的尊称。在元杂剧《灰阑记》中,有贯钱的人都被称作员外,也就是土财主,没有官职。有些人误以为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实际上并非如此。

员外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员制度。在中央下设的各司中,郎中是其长官,而员外郎则是作为各司郎中的副职存在。“员外”原本指的是编外之官,与员外郎这个职位并无关联。

深入研究,“员外”的称呼源于古代的“员外官”。所谓的员外官,是指正员定额之外的官员。《百官志》记载,当时已经有员外官的设立,这些官员可以通过捐纳而获得,因此逐渐成为了富人的代名词。

清人翟灏在《通俗编·仕进》中也有考据,他提到员外是在正员之外的人,通常是依靠权势和纳贿而获得职位,与现在的部门官员不同。有财有势的人都可以自称或被他人称为员外。

早在宋朝时期,已经有富户自称并被称为“员外”。在宋话本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张员外”、“万员外”的称呼。在著名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一家富户开设的民宿,其广告招牌上写着“久住王员外家”。

到了明清时期,“员外”这个称呼更是广泛流传。只要家里有些钱财,就可以被称为“员外”。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商业交易、甚至社交场合中,都可以听到这一称呼。可以说,“员外”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对于有钱人的普遍称呼。

“员外”这一称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尊称,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古代的官员制度到现代社会,它都代表着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